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掌舵人 张永钢
文章来源: 2019-07-29



本刊记者 墨影

张永钢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有时候,他会看着这两张地图出神,在心里一站站标注他去过的地方,白鲨针布覆盖的地方。

如今的张永钢多了几分淡然,如今的白鲨也已非“池中物”。



是客户给了白鲨针布走向成功的机会,并让这个中国品牌从此不再仰视世界一流企业。


“池塘里的鱼最多只能长到十余斤,水库里的鱼可以长到几十斤甚至几百斤,而海洋里的鱼却可以长成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巨无霸,白鲨要的是全球市场的海洋。”张永钢的“池塘与大海论”让记者觉得颇有意思。

张永钢的“野心”在选择“白鲨”作为品牌时就已见端倪。

“听说您选取白鲨做品牌是带女儿参观海洋馆时候得到的灵感?”记者问。

“对,白鲨的牙齿形状就像针布一样,牢固而有力量,而且也与我们纺织中的‘白纱’同音,再有就是白鲨属于大海,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张永钢解释道。

是的,白鲨针布如张永钢最初期待般走出了河南的市场“浅湾”,拓展到了全国乃至全球,成了梳理器材行业中的佼佼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2016年悄然收购了有着108年欧洲血统的布鲁哈品牌,作为白鲨开拓海外高端市场的利器,这也是国内该领域所没有的举措。

张永钢的世界地图上,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孟加拉、泰国、伊朗、哈萨克斯坦、阿根廷、巴西等国家,白鲨针布的logo已经点亮……


从“细胞”到“人”


在张永钢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分梳辊做的笔筒,尤为精致。“这个分梳辊针布柔滑、无毛刺,犹如镜面,已经超越进口针布水平,早在2016年8月就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科技成果鉴定。”张永钢告诉记者,白鲨针布一直坚持把产品当成工艺品来做,这个“笔筒”就是极好的例子。

这让记者想起了一张照片,一只手上套着这款分梳辊针布,在灯光中,璀璨如玉。能够如此雕琢产品,张永钢带着白鲨针布花了多少心思,想必旁人难以感同身受。

现在,说起白鲨针布各领域的产品,张永钢如数家珍。殊不知,他们也曾从小口切入,弯道超车。据了解,白鲨针布开始转型时,行业中做棉纺针布的企业很多且强势,于是他们选择从当时技术比较薄弱、品种繁杂、批量小的毛纺针布入手,避开同质化竞争,并很快取得了突破。

之后,张永钢又带队夜以继日地研究热风、热轧、水刺非织造布针布型号配套和生产工艺改进。2001年,顺应国内无纺行业发展需求,白鲨在行业内率先将非织造布针布从毛纺中分离,研发非织造布专用针布。


白鲨分梳辊针布在灯光中璀璨如玉

至2005年,白鲨开始涉足棉纺针布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白鲨的研发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完成了棉纺针布系列品种的完整配套,更让创新开发的抗轧道夫、降结锡林等型号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而今,白鲨针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保护纤维“大白鲨”锥型齿技术、“境泉”表面强化处理技术等,又助力其跻身国内梳理器材专件研发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之列。

“现在谈起格拉夫等世界一流厂商,感觉不再是仰望。”张永钢坦言。如果把国内外梳理器材专件制造商比喻成一个班级,白鲨针布现在也可以算作尖子生了,不过与“同学”格拉夫等国际企业在“各科目”成绩上各有优劣罢了。

说到这,张永钢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的针布现在已经可以梳理号称‘软黄金’的山羊绒了!”据了解,山羊绒分梳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门工艺,白鲨针布在重点梳理部位选用锥齿针布保护纤维,减少纤维损伤,可以有效提升羊绒品质,这一梳理技术的实现是白鲨针布梳理水平的有力佐证。

“其实,做企业也是一个‘孕育’的过程——我们的产品从‘细胞’发育成‘一个人’,产品应用范围不断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免疫力’不断增强。”张永钢也在同白鲨针布一同经历,一起成长,在他看来,现在白鲨最迫切的事情依然是产品的系统化开发。


感恩试错机会


“近来可有哪些事情是对您有所触动的?”记者向提到产品就滔滔不绝的张永钢抛出了一个感性的问题。

“那应该是在前不久的行业会议上听到了客户的认可吧!”他顿了一下给出了记者答案。“我看得出来,也相信那是客户发自内心的认可,而不是场面上的恭维。”回想从1992年进入白鲨针布到现在,张永钢始终认为他最大的收获来自于客户。



“客户是白鲨针布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白鲨针布努力发展的动力。因为他们的大度和包容,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试错的机会,帮扶我们走向成功。”这份对客户的感恩,记者相信是源于张永钢的真实内心。“其实,我们不管怎么做,核心都在于客户,以往是满足客户,现在是不断超出客户预期。我们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改善梳理效果来提升纱线品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对我们纺织梳理器材企业来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更是机会与挑战。”张永钢补充道。

客户给了张永钢,给了白鲨针布太多信心。

例如,扶沟昌茂纺织使用白鲨针布境泉系列产品后反映生条短绒与延棉相比持平甚至降低,充分证明“境泉”针布在纤维保护和减少短绒产生等方面的优势。新型号针布的梳理效果已超过双齿针布,提升产量和质量的效果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神舟纺织在试用白鲨“境泉”新型针布后认为,该型号针布有较好的去除棉结、杂质的功能,通过AIFS棉型纤维设备检测,神舟纺织台时产量42KG,生条棉结去除率达89﹪,成纱千米棉结达到了乌斯特5﹪水平。

钢舞银龙使用白鲨针布1840*1640-DS后生条棉结去除率达90%,使用1830*1440CS后棉结去除率提升20%、产量提升24%、棉结未增长,成纱指标达到2013乌斯特公报5%水平。

此外,白鲨通过总结高密度锡林针布在新疆宇华纺织使用情况后发现,高密度锡林针布,减小了齿距与齿深,增强了梳理度,相应的棉结去除率得到提升,帮助他们找到了下一步新型针布研究的方向。

以上种种,不过用户好评一角。张永钢珍重这些客户,更珍惜客户的评价。

张永钢一直想为他所热爱的这份事业做一些比点对点服务更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便有了白鲨针布与纺织企业、纺机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的“分梳技术研究站”,目前已经有50余家站点,他们整合国内梳理领域技术资源,建设科研、纺织、主机、技术专件等协作攻关平台,解决纺织企业梳理甚至纺纱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帮助企业提高纤维分梳质量。


一番事业,一场修行


如今,白鲨针布影响力版图正在扎实拓宽,张永钢的心多了几分心无旁骛的宁静。记者极力让他讲讲自己的故事,可最终依旧落回了白鲨针布,或许“掌舵人”与“船”本身就是一体的,这点他与父亲张境泉老先生有些相似。

针布是张境泉老先生的全部,耄耋之年的他依旧住在工厂,做梦都是针布的设计。白鲨近乎是张永钢的全部,他想在这个小行业里,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



“其实我也曾涉及过很多行业,几经辗转,我依然回归了本业。”张永钢并不避讳以往的弯路,也很庆幸自己有机会从其他诱惑中抽身,继续主攻白鲨的事业。

找准出身,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张永钢说给客户听的,也是说给白鲨人自己听的,这是他的“悟”。

“其实,白鲨针布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会走什么样的路,朝着什么样的方向走。”自创建至今,历经五十余载,“白鲨”一直坚守在纺织领域,矢志纺织梳理器材的研发和制造。白鲨创始家族的几代人带领着白鲨人直面纺织行业的风风雨雨,始终如一地做着这件事,逐渐拓宽着白鲨前行的道路,拓展了白鲨未来发展的空间。梳理器材的研发与制造是白鲨的根基和命脉,白鲨一定会竭尽全力、矢志不渝地砥砺前行。

如果做企业是一场修行,那越是到一定境界越明白“心净”的重要性。这演绎到企业中,就可以理解为“工匠精神”。这也是现在张永钢要求白鲨针布坚持的“针针一丝不苟,齿齿精益求精”。张永钢说,白鲨不追求昙花一现的灿烂,更不愿淹没在默默无闻中,白鲨要放眼未来,服务更广泛的世界纺织业。所以,白鲨会扎根纺织,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白鲨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也将通过奋勇拼搏、继续前进,建设百年老字号企业。

这些不是大话、不是妄言,张永钢更不会为此急功近利,百年老字号,是目标,更是征途。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他依旧会在闲暇之余与已成朋友的客户聊聊天、喝喝茶,或者自己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安静踏实。



----------------------------------------------------------------------------------------------------------------------------------------
 
记者手记

“都说您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您觉得您身上最吸引人的情节是什么?”

“其实我没太多故事,最多是一个非严格意义上的‘创二代’。”张永钢没有选择舒适地子承父业,没有简单地“守江山”,而是以己之力给了白鲨针布更多裂变的机会。



“您从父亲身上可学到了什么?”

“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身心地投入。父亲曾说,要做一粒盐,才能完全投入到所在的‘水’中。”经历过许多人生的情节之后,张永钢对父亲的这个比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今白鲨针布便是他的“水”。

这让记者想到一个词——“返璞归真”,很多时候,我们苦苦修行,最终悟到的不过是最简单的道理,倒不如,直接些,做一粒盐,心无旁骛、毫无杂质地融入到自己所认定的“水”中,人生至味便是投入的味道,这同理于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事业。(墨影)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