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2020海宁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秋季)博览会启幕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8-24


  本刊记者-王利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着百年未有之不确定性和百年未有之机遇。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在对家纺企业生产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进一步加速了产业调整升级的步伐。未来全球经济进入低迷和萧条是大概率事件,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能把握发展主动权。

  8月21日,为期三天的2020海宁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秋季)博览会在海宁中国家纺城隆重开幕。在特殊时期,为国内家纺行业开启一场携手融入内循环,国内外双循环互促的创新之旅。展会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主办,海宁市人民政府承办,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支持,许村镇人民政府、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海宁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博览会组委会共同执行。

  据了解,本届展会继续秉承“从一块布到一个家”的发展理念,以“智造·让家更美好”为主题。展会展览面积达31万平方米,3000余家企业通过对家纺设计作品、家纺成品、品牌新品、智能家纺机械设备等的展览展示,全面展现海宁家纺新元素、新理念、新工艺、新产品等,诠释海宁家纺“智造”水平,进一步展现海宁家纺产业的最新成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常务副会长张海燕,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易,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永茜,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连小敏,浙江省互联网行业党委委员、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会长、浙江国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成南,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秘书长魏君聪,中共嘉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嘉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章一川,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敏忠,海宁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朱黄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贾京生,中国浙江供应链协会执行会长赵成锋,中共许村镇委员会书记杜莹池,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珺,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晓红,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特约副会长、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曹咬强,海宁市许村镇时尚产业新生代联合会会长鲁建平等领导嘉宾出席2020海宁秋季家博会开幕典礼并参观展会现场。

  危中寻机,构建产业新增长极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整体承压,对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倒逼海宁市传统产业加快创新升级步伐。

  姚敏忠在开幕典礼上致辞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海宁将大力实施融杭接沪战略,实现“握手上海、拥抱杭州”,并持续推动家纺产业在内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持和鼓励广大家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扎实推进家纺产业时尚化、品牌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支持并强化平台建设和支撑,持续、协同、高水平推进世界级家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先行区、浙江省海宁家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发展建设,夯实海宁家纺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建设,使家纺产业发展成为海宁勇当“重要窗口”最精彩版块示范表率中的精彩一环。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以视频连线形式为2020海宁秋季家博会开幕典礼发来贺词。他指出,海宁家纺产业是中国纺织版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海宁家纺锐意进取、务实创新,从“一块布”到“一个家”,海宁家纺正成为持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产业力量;从“老手艺”到“新经济”,海宁家纺正成为持续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产业力量;从“区域化”到“全球化”,海宁家纺正成为持续塑造开放生态的重要产业力量。

  孙瑞哲表示,新时期,海宁家纺正以更大的勇气和作为向着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加速前进。面对当前形势,要立足内需加快建设世界产业集群,要立足专长,加快完善全域产业生态,要立足本业,加快打造新经济增长极。此次博览会的举办是应对当前变局,践行“双循坏”的格局的一次有益实践,希望海宁家纺以此次博览会为契机,以实干求实效、以恒心创恒业、以集群促集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连小敏代表省侨联提出三点期许:一是拥抱变化无惧挑战,“危中寻机”拓市场。下好“政策红利、人才引进、市场拓展”这“三手棋”。二是搭准脉搏与时偕行,“化危为机”抓创新。倍增“地方搭台、侨联导流、人才唱戏”的运作效应,助力海宁家纺业向价值链中高端、产业链高精尖攀爬超越。三是借船出海舞动全球,“抢占先机”促发展。善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法宝,也是侨联服务开放大局的独特优势。

  杨兆华表示,我国家纺产业链完整,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近年来,科技、时尚、绿色成为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力点,呈现出了品牌化、大家纺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7个月里,海宁家纺企业面对巨大挑战之际,加速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研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为海宁家纺行业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兆华指出,克服重重困难,我们迎来了2020海宁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秋季博览会的盛大开幕,这将是启动家居软装内需市场全面复苏的大会,推动我国布艺行业商业模式转型的大会,提振行业信心的大会。此外,“海宁家纺杯”创意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18年,相信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必将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助推家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赋能,助推产业新升级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将前沿理念、时尚元素、工艺技术等投注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智慧赋能、创新赋能,加快家纺产业发展实现新升级。

  在浙江理工大学和海宁中国家纺城的共同倡导下,一个集时尚面料设计、研究、开发、展览于一身的时尚面料创新中心即将在海宁许村建立。依托于海宁家纺产业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浙江理工大学强大的科研开发力量,紧扣家纺产业创新升级的现实需求,以时尚面料创新中心为平台,通过纺织技术培训、时尚面料设计、时尚面料研发、家纺流行趋势研究等,促进家纺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务实推进时尚纺织面料图案与应用创新设计的研发与实践,提供从纺织材料研发、纱线设计、面料结构开发、纺织CAD设计到纺织品成型加工的全链条面料研发服务,助推产业新升级。

  陈文兴表示,浙江理工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校地校企合作,与海宁许村结缘已久,与多家许村家纺企业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在花型设计、面料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我们与海宁许村的交融正不断深入。

  现场,陈文兴与姚敏忠共同为时尚面料创新中心揭牌。创新中心设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充分发挥学校研发优势和海宁家纺产业基础优势,通过设计助力、创新赋能,更好服务家纺企业布艺创新,助推海宁家纺产业时尚发展与升级,实现海宁家纺潮流引领。

  “百年纺织,科技传承”。时尚面料创新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必将更好地服务浙江乃至中国的家纺行业发展,成为带动海宁家纺产业时尚化和国际化发展升级的重要引擎。

  品牌出海,海宁家纺走向全球 

  跨境电商是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贸易业态,是国际贸易发展市场主体、消费群体参与国际贸易,能为更多企业、更多群体带来发展机遇,同时还能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和品牌成长。

  为更好帮助海宁跨境电商企业转型升级,为区域企业搭建完整的跨境电商生态体系,提供配套服务支撑,开幕典礼现场,浙江国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灵与中共许村镇委员会书记杜莹池进行合作签约,共同开启海宁家纺品牌出海,数字接轨全球的发展新纪元。

  后疫情时代,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出口在疫情后提质增量发展,通过整合国内顶级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为许村镇属地企业搭建完整的跨境电商生态体系,为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提供配套服务支撑,培育和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的竞争力,帮助海宁家纺产业数字化品牌出海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设计助力,引领家纺“国风” 

  以东方文化为灵感,以中国审美气韵为核心,凝练提取中华文明中最经典,最优秀的设计元素,设计创造出既融合国际时尚创意视野,又具有中国风格的、形式新颖的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作品。历时近4个月的“海宁家纺杯”2020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也在本次开幕典礼现场同期举行。 

  “海宁家纺杯”2020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设计师分会、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承办,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海宁市许村镇时尚产业新生代联合会、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大赛自2003年创办以来,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8年。

  本届大赛主题“国风·揽胜”,以东方文化为灵感,以中国审美气韵为核心,凝练提取中华文明中最经典、最优秀的设计元素,设计创造出既融合国际时尚创意视野,又具有中国风格的、形式新颖的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作品。

  本届大赛得到了107所国内外院校、36家企业及设计机构的鼎力支持,感受到家纺创意画稿参赛作品2116幅、整体软装参赛作品790幅,并最终评出家纺创意画稿组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4名、优秀奖20名、入围奖若干,整体软装设计组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优秀奖20名、入围奖若干。 

  “海宁家纺杯”植根于许村,在与海宁许村家纺产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引领趋势,为海宁家纺产业的产品创新、设计交流、人才引进等注入了无限活力和新意。

  织机隆隆催奋进,客商云集展新程。活动最后,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领导,以及各地客商代表、学者专家共同为2020海宁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秋季)博览会共同按下启动键,开启家纺产业的绚烂新篇章。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