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2021yarnexpo春夏·特色产品,寻味古法、科技创新之南通植草植物染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12-28


  2021yarnexpo春夏纱线展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8.2馆 

  2021.3.10~12 

  植物染 

  又名“草木染”——为天然植物取色,手工染制之法,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曾因化学染料的冲击几近消失......

  在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感召下,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并在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实现了人、自然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平衡。

  本篇分享已几次亮相yarnexpo系列展会,并将于2021yarnexpo春夏纱线展上再次亮相,由南通植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花草语®植物染色系列产品。

植物染色|安全环保|奢华品质|天然抗菌

  采植物精华 染健康色彩 

  南通植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天然纤维植物染色技术、非氯漂麻纤维、棉纤维漂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0多年的染厂经验为基础,投资新建了用天然植物染料及天然助剂进行生态加工的染色纤维制品厂。

  公司以开发为先导,依托分布在各地的种植及生产基地,形成了中草药植物染色产业链;同时推广用植物染色、生态环保无氯漂加工的亚麻、大麻和黄麻等纤维在纺织及非织造领域的应用,为下游企业及消费者提供高安全性、高附加值的生态环保型功能性纤维、纱线和成品。

  公司的核心优势:利用核心专利技术,赋予纤维、纱线、面料、成衣优异的抑菌、抗炎、抗过敏、自洁、防臭等功能;整个生产流程零污染、零化学添加;生产过程中无废水产生,相较于一般印染具有用水量少、节约能源等优势;生产原料主要为棉、麻纤维,辅料选用自然染料、助剂等,产品为纯天然产品。实现了人、环境、效益之间可持续发展平衡。

植物染生态链特点  

植物染产品特点

  植物染染材简介  

  1 /板蓝根 

  又名靛青根,是一种中药材。靛蓝色素存在于蓝草叶中,靛质可溶于水,释放出吲哚酚,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制成靛泥。有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可抗病源微生物,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

  2/苏木 

  苏木的赤褐色心材中所含的无色原色素“巴西苏木素”,氧化后变成有色“巴西苏木红素”,易溶于水。入药有祛痰、止痛、活血、散风等功效。

  3/栀子 

  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做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是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有护肝、利胆、降压、消肿等功效。

  4/紫草 

  紫草色素主要存在于根部,水溶性较低,须用椿木灰等媒染剂助染。紫草有显著的祛痘消炎效果,有很大的美容价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菌等有抑制作用。

  5/茜草 

  茜草根中含有紫茜素、茜素、伪茜素、茜草色素,以葡萄糖或木糖苷形式存在植物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具有抗菌作用。

  6/姜黄 

  姜黄色素是姜黄根茎中含有的黄色色素,是植物界稀少的二酮色素。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外伤淤血肿痛等;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具备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产品权威检测报告 

色牢度检测报告

抗菌检测报告

  植物染料都具有天然的清香,

  新鲜染品可通过气味来区别:

  如有板蓝根芳香,则为蓝靛所染。

  核心优势 逆势增长 

  正是因为拥有上述企业核心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南通植草才可以积极求变、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采购商实现精准对接,并且陆续接到日本面料商、欧美及国内品牌商的订单,保证了充足的订单。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代,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对主营高品质功能性环保产品的南通植草是发展机遇。特别是将功能性与环保、抗菌、能量、亲肤、保暖、柔软等绿色健康概念有机融合的产品,更易获得消费者青睐,这也是南通植草逆势增长的原因。

寻味古法 科技创新

  借展会平台优势 发力植物染 

  虽然南通植草2017年刚成立,却是yarnexpo纱线展的老朋友。公司总经理林宜国表示,yarnexpo系列纱线展平台不仅可以展示新产品,结交新客户,更可以借上下游展会联展优势,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有效推广新技术产品应用和市场化。

  我们一起期待2021yarnexpo春夏纱线展上南通植草带给我们的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的健康纺织产品。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