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咸阳纺织涅槃重生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1-11


  本刊记者-牛婵 文/摄

  咸阳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这里有秦始皇挥斥方遒的辉煌,这里有遍地的秦砖汉瓦,这里更曾是中国的纺织名城,走出了全国“纺织旗帜”赵梦桃,从纺织女工到国务院副总理的吴桂贤,还有从纺织工人变身为国际大导演的张艺谋。令人欣喜的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的成立为咸阳纺织业改造提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让直爽果敢的咸阳纺织人看到了当地纺织业的蜕变和涅重生的力量。

  时代变迁 咸阳城始终流淌着纺织血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和第二两个王朝建都所在地,咸阳有着浓厚的文化沉淀。“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信王维的这首《渭城曲》无人不晓,渭城即咸阳古城也。“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牧的《兵车行》又体现出唐代咸阳古城的另一种风貌。而提起咸阳的纺织业,让人不由想起一句古诗:此翁白头虽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咸阳现代纺织业开始得很早。1940年,就由当时湖北官布局和咸阳打包公司联合创办了咸阳纺织厂,而建国后的咸阳也曾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因战略需要而布局发展建设的全国纺织基地之一,同时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棉纺织基地,从业人员近30万人。咸阳纺织产业在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劳动就业、物资储备、国际贸易、城市建设等方面为咸阳、陕西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走在咸阳市中心的人民路上,记者感慨万千,这条咸阳人人皆知的市区主干道,承载了几代咸阳纺织人的工作生活。这里直到现在仍聚集着咸阳大型纺织企业,这些企业曾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拥有过无比的辉煌。“过去的咸阳纺织工人比市长工资还多两块钱。”“当年纺织厂一下班,一大批纺织女工从工厂走出来,是人民路每天必不可少的风景。”“那时候年轻小伙子都希望能娶纺织女工做老婆。”从当地人谈笑间的回忆,记者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千人纱万人布的咸阳城。

  在参观人民路上始建于1952年的西北第二棉纺织厂时,记者除了感受到国营老纺织厂特有的浓厚集体氛围和文化建设,也看到企业仍有大量老旧设备还在运转,其中有相对年轻的“90后”机器设备,也仍有许多“50后”机器设备还在继续工作着。

  据介绍,虽然经过多次整修,但西北二棉的工作环境还是不够理想,车间管道老化,还有为固定厂房顶梁而横亘在机器中间的建材,也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西北二棉党委副书记朱四斌在采访中就说道,西北二棉发展至今有多重因素构成,搬到新兴工业园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员工们所期待的,不仅能拥有更佳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自身收入得到提高。

  浴火重生 新兴工业园肩负历史使命

  朱四斌所说的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就是咸阳纺织人始终未放弃的结果。

  2011年4月,陕西省委、咸阳市政府整合资源,聚力发展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省委书记赵正永高度关注园区建设和企业技改搬迁工作,要求咸阳市将纺织工业园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并在政策、资金、土地指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此,咸阳市委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以园区建设和国有纺织企业重组整合为契机,以传统纺织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重振咸阳纺织产业。就这样,占地10.83平方公里的新兴纺织工业园应运而生,并且仅3年时间就已初具规模,向着中国一流的现代化纺织工业基地快速前进。

  在随后参观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时,记者也充分感受到什么叫“新旧两重天”。现代化园区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的厂房和马路,让人立刻从50年代的大生产时代“穿越”到21世纪的现代智能发展时代。

  在即将搬迁的秦越纺织有限公司厂房中,记者通过项目施工方九冶集团纺织工业园项目主管杨春玲的介绍,详细了解到工业园提供给企业极具现代化集中、紧凑、合理的空间规划,力求实现企业发展最佳效果。参观当天恰巧也是部分车间交工的日子,秦越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振华告诉记者,经过整合的秦越纺织,从项目确立到在工业园建厂,效率之高也是行业少有,这离不开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管委会的大力扶持,相信未来秦越纺织在工业园内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而后,在已经搬进产业园的咸阳纺织集团一分厂(原西北一棉)新厂房中,记者看到一台台崭新的机器,明亮干净的厂区与老厂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咸阳纺织集团副总经理王志强介绍,“这些设备大部分从德国进口,其余不是进口的,我们也是选用了国内的先进机器,将在未来10年保持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搬迁后,一分厂企业万锭用工由原来的200人减少到36人;纱线质量由原来的乌斯特公报50%水平,提高到现在的5%水平。搬迁入园达产达效后全员劳动生产率可从每年14万元/人提高到每年60万元/人。我们的生产经营策略是用精良品质占领市场,用特色产品拓展市场。”

  据悉,2015年,纺织行业增速放缓,而咸阳纺织集团搬迁进园区的企业1~11月实现利润898万元,预计2015年全年能达到千万元,集团工业总产值达到13.19亿元,自营出口创汇2950万美元。这些数字在行业内也许算不上多么辉煌,但是在经济环境整体下滑,咸阳纺织艰难转型的情况下,我们能看见咸阳纺织人的坚持和努力。

  奋力爬坡 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发展

  据悉,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自2012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 ,已建设项目25个,总投资60.78亿元,完成投资50.08亿元,重点区域水、电、气、路、暖等“七通一平”综合配套全面建成,搬迁企业入园如期生产,北片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建设速度走在同类园区前列。

  入园纺织企业不仅有咸阳纺织集团这样的老国企,还有陕西方圆集团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这样的新型股份制企业。作为陕西省服装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陕西方圆集团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雯英告诉记者,在工业园招商引资的机遇下,将原生产线搬迁至工业园,新建成的厂房是原厂区的三倍,引进了先进的服装设备并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从原来年产5万件提升到年产30万件。

  新兴纺织工业园对入驻企业尽可能地给予支持与帮助,方圆集团新建的汉普顿高端西服生产线在园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很快投产。对此,杨雯英充满感激,“园区还帮我们与香港正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扩大生产规模,预计2016年可达到年产50万件的生产能力。”

  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刘小建告诉记者,园区从成立之初至今,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先后签约了一批入驻项目,但由于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纺织类企业来讲举步维艰,很多企业已放缓向外投资步伐,但园区招商并没有停止。“在新常态下我们转变招商引资方式,以招商为重点采取合作、合资、租赁等方式。目前,已达成香港正南与方圆的合资成果;新丝绸之路国际商贸城一期项目,已于2015年12月7日完成总平面批复,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开工在即;经纬纺机项目2016年也即将开工;正在洽谈的还有际华染整合作项目和众创空间(中小企业孵化器)等项目。”

  在园区里,一栋“太师椅”造型的9层大楼引起记者兴趣。据刘小建介绍,“这是我们的纺织服装技术研发检测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也将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研发中心。”据了解,为实现产业聚集和价值提升,园区不仅加强了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而且启动了纺织服装信息、政务、技术检测、金融、物业化服务等5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近年来,园区招商引资工作虽然总体态势良好,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园区领导们有着清醒的认识,园区产业链配套不完整和缺少大项目、大品牌是目前的软肋,下一步,园区将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刘小建表示,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目前就像正在成长中的幼苗,要经常“培培土、浇浇水、施施肥”,希望相关各界给予咸阳纺织产业发展更多的帮助。

 


 

  记者手记

   给它再次腾飞的时间

  近日,有关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的一些新闻引起行业人士广泛关注。记者有幸在此时前往该工业园,实地了解园区情况。

  无论是身处咸阳市人民路的老纺织厂,还是参观咸阳新兴工业园内咸阳纺织集团一分厂、二分厂,秦越纺织有限公司,陕煤集团咸阳新型热能有限公司,甚至是工业园内的职工配餐中心,记者感受到的都是咸阳纺织人对行业的热爱。低于市价的职工配餐中心和员工住房,现代化的新厂房,一应俱全的园区配套设施,让这个老纺织工业基地迎来一次重生的机遇。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曾经咸阳纺织业身处发展有利时期,集天时地利人和迅速实现腾飞。然而,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也给咸阳纺织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欲速则不达,即使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实行的是边拆迁边建设,及时安置拆迁村民的人性化政策,但从现实角度来看,工业园建设需要时间。规划做完以后,实施也需要一个过程,城中村的拆迁再建设,拆掉是一个过程,出让又是一个过程,建设也是一个过程。同时我们要知道,审视产业经济走势有一个前提就是,产业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任何政策调整,即使及时到位,真正见效并最终使经济重回增长区间,都需要耐心和时间。

  作为“保姆产业”,纺织业曾养育了无数的咸阳人,这个咸阳曾经的第一大行业已经过一次涅,我们要给它足够的时间,也要相信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必然能够助力咸阳纺织的再次腾飞,让“梦桃精神”流传更久。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