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欧洲杯期间,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他刷屏?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6-16


本刊记者-王赛 

 

再过两个月

2016年里约奥运会将在巴西启幕

激战正酣的欧洲杯率先引爆夏日沸点

伴随着体育盛会而来的

是可以预见的全民运动热潮

事实上

健身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深入人心

运动场上的时尚与流行一点不输T台上的模特!

比如,下面这几位

 

英格兰足坛的时尚焦点足球主教练保罗·蒂斯代尔

他永远会以最佳的搭配亮相球场

一次次上演“球场保罗时装秀”!

除保罗,现今足坛还有很多知名人物在穿着上颇有心得,

再比如

 

 

德国国家队主帅勒夫

(帅一脸,有木有)

 

现任马德里竞技队的主教练西蒙尼

绿茵场上耀眼的黑色系穿搭

 

足球界的颜值与时尚标杆小贝

wuli少女收割机

以及~

 

 

 

宁泽涛

泳坛小鲜肉

 

李小鹏

体坛王子变身时尚奶爸

 

刘璇

参加LV大秀,靓过其他时尚女星

运动明星潮流不减,

普通大众的体育消费热情同样高涨。

一项体育运动、一场健身行动,

到底能掀起怎样的浪潮?

运动服饰品牌能够把握到哪些机遇?

 

    朋友圈与健身热

    在这个手机社交的时代,“美食、风景与鸡汤文”一贯是朋友圈分享的主流。忽然间,人们的朋友圈画风突变,晒运动引发了一场关注健康生活的新风尚。

    年轻人手机里若没有一个悦跑圈、咕咚等运动监测APP,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喜好运动,以至于类似应用程序的下载量突破千万;中年人关注的热点也从美食分享转变成走步排名,大家走起来堪比广场舞之热度。

 

    从半马跑、Colour Run、夜跑到A4腰、腹肌撕裂者、人鱼线、马甲线,全民健身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更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健身狂人”们为运动品牌特别是户外运动服品牌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

    相较其他服装品牌在消费放缓、电商竞争等压力下的转型之困,运动服饰类品牌似乎找到了业绩增长的新空间。翻看大部分服装上市公司公布的2015年财报,安踏、李宁、特步、361°、匹克、中国动向(Kappa),基本都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不难发现,由体育热、健身热催生出的“运动经济”对中国运动品牌业绩复苏产生促进作用。消费市场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判断,到2020年中国的运动服装市场将超过奢侈品市场,每年将有两位数增长,至2808亿元;同期奢侈品市场每年仅有个位数增长,至1924亿元。

    中国的运动服饰品牌正在面对一块极具诱惑的大蛋糕。

不容忽视的体育消费

    从全民健身热延伸出的是不容忽视的体育消费市场。

    目前,国内体育产业发展仍处于萌芽期,整体规模及产业化程度与国外差距仍然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体育产业增加值为3136亿元,同比增速为14.5%,占GDP比例仅为0.6%,占比仅为美国的1/5,体育总产值为美国1/10,人均体育产值为美国的1/40,而从欧盟整体来看体育总产值占比也达到2%以上。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

 

    从宏观层面来看,建设体育产业体系、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完善市场机制,将为市场日益旺盛的需求提供助力,更对其他产业起到带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体育消费能够激发中国运动品牌更多的发展动能,为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创新市场发展模式。

 

    国际品牌早瞄准了中国体育消费市场。阿迪达斯早在2010年就启动“通往2015之路”战略,目标2015年销售额较2010年增长45%~50%,其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收入达到30.67亿美元,较2010年的17.42亿美元有大幅增长。这表明“通往2015之路”计划已经完成。在阿迪达斯制定的下一个五年“立新”计划中,品牌还将在足球、跑步、女子、儿童及运动经典系列的五大驱动领域发力。

    不仅如此,安德玛和露露柠檬这两个已经活跃在中国的西方品牌已在中国市场寻找到美国和欧洲成熟市场之外的成长机会。据美国第二大体育用品制造商安德玛预计,到2018年,其在华销售将每年增加25%;而总部位于温哥华的瑜伽服装巨头露露柠檬表示,其首家香港门店今年将有望收获800万美元的销售额。

    海外运动品牌纷纷掘金国内消费市场,那么,留给本土运动品牌的机会还有多少?

    “泛体育”时代萌发新业态

    国内体育消费一片向好的形势之下,国内的运动服饰品牌应该如何掘金体育消费市场,这已成为品牌必须面对的课题。随着巴西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各类赛事的陆续到来,国内运动服饰品牌能够开拓和探索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

体育类的消费市场越变越大,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参与运动,更多与文化、旅游、社交、培训及康复等“泛体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正在萌生。

从体育消费延伸至”泛体育消费”,从鞋服的基础要求向旅游康复等高端需求过渡,对产品品牌意识的提高,社交属性的放大,促进新圈子消费,品牌可以发现并开拓新的消费增长点。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消费新中产元年,即品质时代的来临,消费升级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而非单纯依赖投资、出口、内需三驾马车驱动,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体验式消费将成为热点。

其实,能够预见并把握先机的运动服饰品牌并非少数,探路者就是其中之一。本月初,探路者以最终发行价格15.8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2.7亿元,完成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定增。这对其社群生态的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除了调整战略规划、发展多元业态外,一些运动服饰品牌还在模式创新上下功夫。比如,锐利体育主打用户体验与单一运动为概念的零售店模式,不失为一种探寻发展的新方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和销售的占比接近80%,体育服务产业的占比不足20%,而欧洲和美国的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服务业占比约80%,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正相反,未来存在巨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这意味着,在“泛体育”时代,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运动配套用品之外,更需要关注涉及体育消费全方面的服务供给。而由此带来的新增长空间也就显而易见了。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