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风口上的数码印花,价格、工艺、版权……还有多少你没想到的焦点与难点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6-21


  本刊记者-邬莹颖

  数码印花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2016年已过一半,对于柯桥纺织企业而言却是大事不断。经历了印染行业大整顿之后,柯桥有90%以上的印染企业面临改造升级。这一举措倒逼印染企业从管理、创新、设备、工艺、环保等全方位提档升级,宏观上有助于柯桥印染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柯桥纺织企业面临染费上涨的直接影响,一时之间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现出从事数码印花生产的愿望。

  在这个过程中,柯桥纺织企业面临染费上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现出从事数码印花生产的愿望。

  据英国PIRA机构统计,2014~2015年,全球数码印花产量占到纺织品印花总产量的10%,数码印花设备的保有量达到5万台套。根据中国行业研究院统计,我国数码印花产量占到国内纺织品印花总产量的5%以上,数码印花设备的保有量达到1万台套,印染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消费理念转变

  推动数码印花新格局

  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传统的坯布印花逐渐从大批量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方向发展。相较于传统印花制作小样通常需要2周时间,灵活多变的数码印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不但品质高、输出效果好,而且还能满足客户小批量、个性化印花的需求。高效率、低成本、优质的印花效果以及较少的污染等优势,满足了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绿色消费理念,为数码印花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当今时尚界,数码印花无疑是印花产业发展最有现代时尚感的代表性种类。无论是高端秀场还是普通街头,数码印花都是时尚达人们用来诠释流行的最佳元素之一。

  在相对成熟的社会文化中,消费者青睐用个性靓丽、撞色大胆的服装展示自己的风格,数码印花因为其图案本身的数字化格式,来源更自由,范围更宽泛,设计师在结合当今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数码印花没有起始印刷量限定的特性,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生产。

  柯桥博采花型工作室设计师林银娟告诉记者,现在数码印花技术可以将电子照片直接输出,用制图软件做后期处理,再打印。这很大程度上助推了设计师的设计动力,湖泊、山川、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也常常出现在印花设计中。“时装界一直在寻求突破,数码印花的大量使用,赋予了面料变化莫测的面孔。”林银娟表示。

  激烈竞争,创新超越

  数码印花在行业内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在柯桥,从5月份刚落下帷幕的2016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春季)现场,就可以一览数码印花在柯桥的受欢迎程度。

  在纺机展区,数码印花设备企业占据绝对份额。据了解,现场的数码印花设备比去年多一倍,价格却比去年低一倍,不少客商表态准备添置数码印花设备,主要用于小样的制作和数码印花面料的小批量生产。价低量多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也鼓舞着数码印花设备企业的发展。

  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和绍兴鼎记印染有限公司作为柯桥两大数码印花巨头,在这方面就很有发言权。红绿蓝是国家数码印花产品开发基地,已经拥有3台MS-JP7数码印花机,1台日本东伸2040数码印花机,以及14台网印仿数码印机,目前正在考虑上第5台数码印花机。

  因为数码印花出样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告诉记者:“我们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时尚和创意,同时公司也始终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提升数码印花产品品质,是我们带头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红绿蓝以高频率的创新速度引领行业,公司现有32人的设计团队,聘用的都是外籍设计师,每天出新花型保持在15~20个。通过关注国内外的流行趋势、时装展览及大牌走秀等,红绿蓝还和意大利、法国、韩国等时尚发源地的设计师保持定向合作关系。

  鼎记印染定位中高端数码印花,结合市场需求,公司一年开发新型底布500多款,新花型8000多个。

  无独有偶,绍兴鼎记印染有限公司也始终保持高品质、高频率的新花型开发速度。公司销售部经理陆泽兵向记者介绍:“鼎记定位中高端数码印花,结合市场需求,公司一年开发新型底布500多款,新花型8000多个。公司拥有自己的花型网站,有6万多个花型,其中网站图库中有3万多个花型。”

  此外,鼎记还着重从原料、工艺、花型等多个层面对数码印花产品推陈出新,满足客商的需求。“多元化的生产能力也是鼎记能在数码印花企业遍地开花的当下领先的因素,涤纶、棉、麻、丝,只要是客户需要的,我们都能提供。”

  国内数码印花技术发展较晚,也长期处于无序竞争、低水平徘徊的境况。柯桥作为全国最大的数码印花产业基地,数码印花发展势头迅猛,成本降低、需求增加、满足产品个性化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使数码印花如今成为纺城发展的刚需,带头企业在推动柯桥印染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方面做出的努力成效显著。

   

  

  

  要想良性发展,还需理性

  数码印花市场虽然如火如荼,但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不少企业对于数码印花市场存在误读,对数码印花技术也未真正把握,混乱无序必然导致市场的非良性发展,需要大家引以为戒,这里我们就梳理一下当下国内数码印花市场的焦点问题。

  1、价格竞争制约产业发展

  随着数码印花技术的不断发展,墨水、纸张、设备成本直线下降,开数码印花厂的门槛变低。纵观现在的柯桥,数码印花厂遍地开花,且印花企业差别不大,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很多厂家纷纷开始了价格战。

  “难!”绍兴巨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巨永告诉记者,仅在印花成本方面,就从两三年前每米20元左右,降到了现在的每米6元。这种成本差距,导致数码印花在价格竞争方面趋于劣势。孙巨永坦言,因为价格问题现在做生意很没有“安全感”。

  “目前数码印花最大的竞争对手变成了成本,这脱离了产业发展对产品需求的本质。”孙巨永认为,为免走入竞争死胡同,公司必须从服务和产品创新上去摆脱困境。尤其是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发展,对纺织织物规格要求的提升,数码印花的发展绝不会仅仅局限于价格的死循环。

  那么,对于大多数普通数码印花企业来说现在该如何调整战略思路?

  孙巨永道出了他的想法:“作为中小型数码印花企业,我们目前正在倡导实现一站式数码印花加工服务联盟,只有这样才能抵抗住这一波低价竞争。”

  那么应该怎样达成这个一站式数码印花加工服务联盟?

  孙巨永建议,通过建设电脑端、手机端和微信端“三端一体”的网站,为客户提供各类花型和底布选择,“三端一体”的方式方便了客户选择花型和底布,工厂和客户之间就产生了黏性,合作关系也就越来越牢固。在资源共享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把不同数码印花公司的花型资源和设备资源联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实现共赢。

  2、生产工艺亟待完善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保压力,柯桥印染企业经营者对数码印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不少企业都表示出了对投资数码印花的热情。

  但隔行如隔山,从传统染色到数码印花,看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一切都要重新学习。绍兴原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为海就表明了他的担忧:“一个行业被炒作得越厉害,就越容易让新入门者迷失方向。数码印花只是柯桥印染行业转型升级中的一部分,但很多盲目从事数码印花的企业并没有看清它的本质。”

  张为海接着解释,有不少在整治过程中面临停产的印染企业马上转战数码印花市场,仓促转型导致人员储备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他们在接触初期,无论是工艺还是设备上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适应,最终形成数码印花工艺难以掌控、机器喷头损坏等状况,难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数码印花产品。”

  基于这样的行业现状,张为海于去年正式推出了把数码印花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的专业书籍——《数码印花工艺教程》,从数码印花技术的起源发展、设备配置、图案设计制作、工艺流程、产品应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码印花的发展历程和操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解决数码印花工艺方面碰到的问题,普及数码印花专业技术。

  3、花型侵权找谁说理

  数码印花日渐崛起,柯桥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花型侵权纠纷问题。据中国轻纺城市场监管分局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有时每周的侵权投诉最高比以往高5倍左右。这个趋势意味着柯桥的纺织产业可能又会面临一轮洗牌,数码印花产业经过结构调整才会趋于理性。

  据记者了解,自2008年以来,随着中国轻纺城市场花样版权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柯桥市场已经形成了“登记保护为基础、行政保护为主导、司法裁判为保障、行业自律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专门成立轻纺城花样版权登记管理办公室处理花样侵权纠纷。

  面对现今数码印花发展势头迅猛的趋势,“花样办”还启动开发了国内首个数字化花样甄别系统,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制定并发布国内首个花样版权相似性侵权认定标准。

  此外,以绍兴原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柯桥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了花样保护的队伍中来。原色数码联合深圳市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促进会共同开发了“中国纺织品图案原创保护公共平台”。

  张为海表示,在该平台上以自己真实身份注册的用户,经验证后,在提交自己的原创作品之后就会获得原创作品电子备案证书。“这份电子证书在全国都具有法律效应,在注册花型被侵权之后这份证书也是维权工具。”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