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12-17


全国两会积极施策提振纺织业信心

  本刊记者-郝杰 徐长杰

  5月21-2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在这一特殊时期,稳经济、保民生成为了全国上下最关注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保障就业和民生,就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承载着解决就业和稳定纾困的重要责任,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行业的责任担当。如今,国内疫情逐步稳定,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坚持发展、再创辉煌成为了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他们从减税降费、纾困融资、稳定外贸、制造升级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程度和冲击速度完全超越以往,实体经济运转几乎瞬间暂停,现金流、原材料与销售渠道承受断裂风险,纺织企业在积极自救的同时也在期盼着国家的政策支持。对此,全国两会上就稳企业、保就业问题提出了诸多政策措施。

  减税降费提振纺企发展信心

  稳企业、保就业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纺织分公司一线职工冯丽朝建议,地方政府应研究出台调低土地使用税税额等措施,通过财政的“减法”换来企业的“加法”。通过进一步减轻实体企业各种税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拓宽企业赢利空间,为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德州恒丰集团高级技师王晓菲也建议,要加大降税减费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中要对四类企业给予特别关注,即抵御疫情冲击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产品深度融入国际供应链的外贸型企业、身处重点疫区和贫困地区的企业、对供应链有带动效应但短期资金压力较大的龙头企业,避免出现因企业大面积关停而影响就业稳定的情况。鼓励各级地方政府结合财政条件,对本地企业、商铺等适当给予场地租金补贴、设备租赁租金补贴、贷款利息补贴、防疫补贴等支持,鼓励对因疫情未开业期间实行免租。疫情期间免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疫情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建议对解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封顶处理。

  疫情下服装实体门店大面积关停,但租金、人员等费用成本依旧存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也建议政府给予传统门店低门槛、低利息的贷款,消除金融领域对传统商业实体店的隐性壁垒,要有扶持品牌门店的具体政策,真诚热心给予传统品牌门店关心和支持。

  纾困融资让企业健康、可持续运营

  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也是政府措施的着力点。报告提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对此,冯丽朝建议,对经营比较正常、产品和服务有竞争力的企业,应实行无还本续贷,减少因借新还旧等为企业带来的隐形融资成本,对冲疫情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元气。此外,贷款用途也应不只局限于购买原材料,允许用于支付工资、保险、水电汽费、税金等,既给借款人带来方便,也有利于强化银行对贷款资金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建议,要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创新,加大定向支持和监督评估力度,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担保体系。

  她谈到,我国虽然已建立起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格局,但仍缺少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现行的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比重较低,信贷规模较小,使得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此外,我国担保体系仍存在着担保机构规模较小、资金放大倍数不足、政策性担保比重过低、信用评价机制缺失、信用担保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担保与再担保体系发挥作用有限。

  王晓菲也提出,要改善融资环境,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信用贷款门槛及减少审批手续;对于到期贷款,如企业资信情况正常且有续贷意愿,允许在不归还本金的情况下自动续转贷款;对符合资信要求的纺织企业与投资项目给予充分信贷支持,杜绝附加条件放贷等行为;以企业库存和出口订单为依据,申请抵押贷款。

  同时,她还希望能够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融合作对接,拓宽行业企业融资渠道。向金融机构推介具有行业创新价值的融资项目,加强对制造企业和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的指导,推动金融机构与重点制造企业对接融资需求等。引导建立纺织产业基金,鼓励优质社会资本支持行业发展。

  稳外贸、增订单,解企业燃眉之急

  我国一直是世界纺织制造和贸易大国,疫情冲击下,不少外贸纺织企业都出现了订单减少、增长乏力、库存积压、现金流不畅等棘手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之法。

  报告指出,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同时,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

  今年,多项扶持外贸企业的抗疫政策陆续出台,正在发挥作用。3月19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用好内外贸专项资金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内外贸资金效益,全力支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大支持促进国内消费,释放各地商务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针对纺织产业对外贸易,陈丽芬认为,为进一步巩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地位,政府应支持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探索贸易新模式,鼓励企业建设海外仓和分市场,打造海外纺织产业集散地。她建议,将纺织服装业列为“一带一路”合作示范产业,协调信贷、外汇管理等部门,对纺织投资项目给予低息无息贷款、援外合作等支持,推动国家境外投资合作相关专项基金对纺织产业链的国际布局提供实际支持。

  针对扩大内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新乡白鹭投资集团董事长邵长金建议,政府应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向农村居民发放特定消费券包括纺织服装、白色家电等,引导支持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激活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畅通生产消费环节。

  制造业升级,激发内生动力

  我国制造业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报告指出,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该项政策对于纺织产业未来发展也具有战略指导作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工业大学校长夏长亮提出,未来应抓住产业数字化的机遇,着力建设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纺织行业大数据中心。建设跨纺织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行业制造资源的汇聚与共享,打造行业的数字枢纽,建设纺织行业大数据中心,促进行业数字变革。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森马服饰董事长邱光和也表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现在实际情况,推出阶段性的用户流量支持政策,以降低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成本。此外,希望各级地方出台电商业务支持政策,加强各地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提升,对于外贸转内销的企业,包括纺织服装创新型企业给予服务和辅导,政府应对于企业线上销售给予电商平台使用费用补贴。

  此外,本次疫情也将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等问题推向大众视野,报告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针对纺织行业的应急物资保障,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建议,为完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应急动员体系,建议政府部门适时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进行升级,设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业”四个平行大类,提升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战略地位。并完善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储备品种、规模、时效等标准,形成中央、地方和重点企业分级储备体系。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产业用纺织品将成新新增长极

  本刊记者-郭春花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期间,掌声数次为“生命至上”响起,随之而来的,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也成为了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生命至上,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都实战检验了各自应对这种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目前,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今后如何继续完善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成为今年两会关注较高的一个话题。报告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守护人民健康。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在首场“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也称,发改委今年要侧重好“三个精准”,其中一个就是要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医疗应急物资的短板尽快弥补。

  两会传递出的种种信号,也为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用纺织品生产提出了高要求。口罩是医务人员抗击疫情的“武器”,是保护群众健康的“盾牌”;医用防护服则是抗疫一线“战士”的“盔甲”和“战袍”。口罩和医用防护服都属于产业用纺织品的范畴,无论是2003年的抗击非典,还是当前的防控新冠,口罩和医用防护服在阻病毒、防感染、增安全、保健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让国家放心、让人民安心的屏障,为抗疫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强力保障。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特别是疫情爆发初期,我国口罩、医用防护服产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产能、生产布局、应急储备模式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针对这些短板和不足,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及行业专家提出了建议措施,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政企结合,扩大应急物资储备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应急物资储备缺乏,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分析,一是因为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单一、规模小,储备数量远不能满足“巨大灾害”的应对需求。特别是此次新冠肺炎缺少口罩、防护服、防护镜、防护手套等,暴露出了储备品种的缺失,储备数量与需求相比缺口巨大。二是因为战略物资应急生产的系统性不强,分散、弱小,规模化应急能力弱,紧急应急物资储备的财政投入大但效益不明显。就以口罩为例,生产口罩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为了生产口罩,整个产业链必须协同运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企业要生产时没有足够的设备,有设备了没有足够的原材料,有原材料了关键辅料又缺乏。

  为此,王伟建议,一是建立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结构化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国家储备以“政府仓库式储备”为主,民间储备以“企业市场化储备”为主。政府与企业联动的结构化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由原有“政府仓库式储备”转变为“一定比例的政府仓库式储备 + 一定比例的企业市场化储备”。二是应急物资储备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国家制定地方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规模与管理制度时,要根据城市人口数量、所在区位和自然条件等,充分整合利用各种社会闲置仓储资源以及当地生产能力,要把应急物资储备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严把质量关,追赶国际一流品牌

  前一段时间,中国生产的部分防疫物资质量在国外遭到质疑,受到行业普遍关注。究其原因,王伟认为更多的是标准互认的问题。她建议,要借鉴此次中国医用防疫物资出口时所遭遇到的产品质量认定标准和欧美等西方国家执行的标准存在差异所造成的问题,加大医用防疫物资产品标准的研究,向国际标准靠拢。如果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就借此机会建立中国标准,并把中国标准打造成国际标准,围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在抵御全球性灾害中更好地发挥中国力量,体现大国担当。

  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在历次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治理和预防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企业生产和应用部门采购提供了重要依据。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建议,成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强化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标准化管理职能,通过标准归口形成跨部门的协同机制,调动更多的资源服务于环境保护、应急突发事件、安全防护、医疗健康等领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无缝对接和配套政策的完善,实现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全面统筹管理和质量监督。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刘璠也指出,虽然到疫情中后期,防护用品生产潜能被充分调动,但其中也不乏以次充好、追求利润等现象,部分产品不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为此,他建议国家质量部门应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上述现象,应将其上升为直接关联性命的高度,对于质优好品牌应积极扶持,并追赶国际一流品牌,提供给国人放心质优的医疗防护用品,保障全民生命安全。

  产业用纺织品的战略地位亟待提升

  产业用纺织品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广泛应用于民生产业,而且在国家战略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的战略支撑力量。但在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我国纺织工业主要涉及三大类,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归属在纺织业下。

  高岭认为,现行分类体系已不能适应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不利于国家在应急状况时对产业资源的信息收集、生产组织和调配,建议政府部门适时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进行升级,设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业”四个平行大类。

  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恒天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继发认为,当前产业用纺织品全球制造产业结构的重组速度加快,我国要积极应对这种格局,加快转型升级,国家政策要大力支持,努力提高技术与装备水平;破解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瓶颈,产业用纺织品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产业用纺织品装备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吴继发建议,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在行业分类中的地位;成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善口罩、医用防护服国家应急储备机制,提高应急状态下的供应保障能力;成立产业用纺织品装备制造基地。


  听报告 谈心得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 李陵申: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受鼓舞。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用纺织品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看到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疫情爆发初期,我国口罩、医用防护服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产能、生产布局、应急储备模式等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为此,建议今后要加强防疫物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行业规划、国家卫生产业基础技术平台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和联盟建设入手,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口罩、医用防护服国家应急储备机制,补缺体系中不健全部分,对有效、快速应对疫情突发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意义重大。建议政府部门完善储备品种、规模、时效等标准,形成中央、地方和重点企业分级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口罩、医用防护服定点生产制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物资储备和生产;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储备应急物资,并在疫情过后给予部分闲置产能(设备)一定的财政补贴等,以提高应急状态下口罩、医用防护服的供应保障能力。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旭光: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这是一个重大的行业发展信号,纺织防护领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对此我们一定要敏感和深刻理解。结合近期国家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我认为,对于防护行业来说未来市场的大发展是一个确定性事件,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大利好。为此,企业必须要紧急行动,系统策划,全面布局,要敢于投入、舍得投入。

  从纺织行业的基础来看,从材料技术到成型技术都具备了先进性,关键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要把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上,我们可以弯道超车,一步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一个难得的超越机会,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和能力。

  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军:

  我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篇幅虽然相比往年短小,但干货十足。我最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抗疫及生态环保部分。作为抗疫物资重点保障单位,泰达股份在过去几个月中为国家做了一些贡献,接下来企业也一定会做好抗疫物资的保障和供应,助力各行业恢复生产。同时,我也看到了生态环保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也会在这个方面下大力气,切实履行好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