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折射出的实体经济困局 |
日前,一股钱荒潮呼啸而来,让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局更加清晰地浮出水面。
时间回到6月20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突然释放,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盘中飙升至30%,当天的上海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也达到13.444%,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升578.40BP,创出历史新高。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也同时蔓延到债券市场和货币型基金市场。部分久期较高的国债单日下跌幅度超过1元,同时货币型基金也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
一时间,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的消息不胫而走,然而央行近期公布的各项金融数据却又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9.31万亿元,逼近百万亿元大关;人民币贷款余额67.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如此看来,眼下的“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间市场“钱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实体经济:一是同业市场利率走高将会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增加实体经济的脆弱性;二是同业市场利率维持高位较长时间会使流动性预期紊乱,可能导致实体经济流动性收缩力度较大,资金链断裂。
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央行近日发布的二季度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环比回落4.9个百分点至72.5%。其中,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及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回落幅度较大,分别达5.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同时,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与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分别环比回落8.1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至64.1%和35.1%。
值得注意的是,“钱荒”得到缓解之后,流动性也不可能再像今年一季度那样宽松,市场利率水平或长期处于高位。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发展。不过,大多数专家认为银行间市场的“钱荒”短期内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不会太大。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称:“流动性紧张是短期问题,并不是流动性‘断裂’。”在所谓的“钱荒”面前,有贷款需求的企业还会选择继续向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经营,而商业银行则会根据企业资质发放贷款。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此次是政策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的被动调整。这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也有利于改变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太多资金、挤压实体经济的状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是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表现,重在促使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高层近期三度提及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彰显出停止扩张性政策、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味。
规范贷款投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提高实体经济企业的利润水平,增加其对资金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也才能让实体经济实现稳健上涨。随着下半年流动性紧张状况得到缓解、市场利率水平回落,银行业“钱荒”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此外,随着美国经济稳步回升,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脚步渐行渐近,全球经济去杠杆化过程加速,此时我国央行顶住压力“不放水”,传递出停止以货币扩张刺激经济的信号,迈出了力促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加快结构调整的坚实一步。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