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中国化纤的主旋律 |
过去十年,中国化纤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未来十年更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将引领全球技术进步
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对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在国际方面,发达国家化纤产业进一步萎缩是其主要原因,同时,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能力不断下降也为中国大力发展化纤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国内因素方面,目前中国的化纤技术水平处于“产品制造”向“差异化”转变的阶段,在国际化的分工中主要承接量大面广的化纤及化纤纺织品的制造,高档产品比重偏低。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将伴随着增量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同时也将推动化纤产业的结构调整。以聚酯国产化技术水平统计为例,“十五时期”的建厂规模为15万~20万吨,加工费用在500~580元/吨;到“十一五”期间,建厂规模翻了一番,为30万~40万吨,相应的加工费用减至400~450元/吨。大容量、高起点、低成本国产化聚酯工程,实现了规模效能化、短程化。
目前中国的化纤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整个化纤工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包括相应的科研、人才培养和装备制造部门;其次,我国化纤工业在常规生产领域拥有领先的设备和技术;再次,生产的产品包括常规化学纤维、高性能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成为产品覆盖面及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这些优势为化纤工业的科技进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实现化纤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未来,中国化纤工业必然逐步承担起引领全球化纤工业进步的重任。
科技进步的主要体现
当前,我国化纤工业生产的化纤产品主要包括常规化学纤维、高性能化学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三种大类。常规纤维的多功能化和高差异化,高性能化学纤维的低成本化生产和品质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研发、规模化生产及市场应用,常规纤维的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是现在及未来中国化纤工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体现。
第一,常规化学纤维的多功能化和高差异化。目前,差别化纤维主要集中在细旦、粗旦、有色、大有光和全消光等技术层次,从差别化、商品化品种分析,多集中在规格、截面的变化方面。实际上,这种差别化只能算作是“常规”。而阻燃、抗静电、吸湿透汗、导电、抗菌、远红外、高收缩、高强包膜、抗起毛起球等,才是发展重点。
第二,高性能化学纤维的低成本化和品质提升。高性能纤维是全球化纤的发展趋势。近十年,全球高性能纤维以接近30%的速度在增长,未来5~10年将是高性能纤维发展的黄金期。对于中国高性能化学纤维的发展,应吸取常规化纤发展的经验,从下游往上游发展更有优势;要紧盯国际化纤发展方向;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回收技术。
第三,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逐渐退出受资源和环境约束较大的常规化学纤维生产,并重视适应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快开发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面料生产。我国化纤工业在这一方面,提出了“支撑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生物基化学纤维未来3~5年“三替代、三结合、三重点”的发展原则,同时,也制定了“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
我国生物基化纤发展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开发替代石油资源的非粮生物基原料、新型生物基化学纤维;突破生物基纤维绿色加工和新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开拓生物基化学纤维运用领域,促进产业链跨越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第四,常规纤维的绿色低碳生产技术。高、新技术在常规纤维发展中可以解决技术问题,改造提升工艺、装备、过程控制及管理问题,以达到提质降耗、优化工艺、清洁生产的目的。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先进材料,进而改革创意和产品,将纳米技术、生化技术等现代技术相融合,开拓21世纪尖端材料。
紧随趋势掌握主动权
未来一个时期,伴随世界经济复苏的将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材料技术加速创新将成为新一轮科技进步的重要趋势,各类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技术突破与运用开发,将成为各国纺织业竞相争夺的技术制高点。与此同时现代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化工、生物等领域进一步发展,将为化工行业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化纤工业必须充分利用相关产业技术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高新技术对纺织化纤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纤维材料的高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