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化纤的美国攻略 |
本刊记者-文中伟
中国自加入WTO之后,随着化纤及其上游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先后对中国化纤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2007年,一家中国企业在应对美国发起的化纤产品反倾销案件中胜诉,并引起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关注,这家企业就是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
江南化纤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生产再生聚酯短纤维的资源回收利用型企业,产品主要用于家纺和家具的填充。通过这场对美国反倾销案件的应诉成功,也为江南化纤进行海外布局、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提供了机会。2013年9月,江南化纤宣布在南卡罗来纳州的Chester郡投资4500万美元开设美国分厂,在购入已有厂房的基础上,该公司还将兴建新厂房,总占地面积可达60万平方英尺。预计在2014年第三季度,美国工厂将投入生产。
“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决定。在做出决定之前,我们在一年间前后至少十次赴美调研考察。”江南化纤美国运营公司总经理陆永富介绍。在2014中纺联春季调研行中,他向“区域结构调整与跨国资源配置”调研组介绍了江南化纤在美国如何投资建厂,如何避免走弯路或掉入陷阱等经验,并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走出去”三个初衷
“国内外原料价格倒挂、出口海运费增长、制造成本增加这三大因素,使得我们产品的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弱,迫使我们企业改变竞争策略,‘走出去’以保持住原有的市场份额。” 陆永富介绍江南化纤“走出去”的初衷。
江南化纤是同行中最早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之一。“近十年来,我们一直位居国内同类产品出口的前两位,市场遍布全球,在最主要的美国市场,我们以自有注册品牌对外出口,拥有相当的知名度。我们还是同行中唯一经历了欧盟、美国、南非全程反倾销调查并取得完胜的企业。”
作为国内最主要的再生聚酯出口企业,近几年江南化纤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出口难做。“再生聚酯行业的原料主要依赖进口,这导致了国内外价格倒挂、出口海运费增长、制造成本增加这三大因素,使得中国在该产品上的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弱。比如在美国市场,从2011年下半年起,来自中国的聚酯短纤维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迫使我们企业改变竞争策略,‘走出去’以保持住原有的市场份额。”陆永富介绍江南化纤“走出去”的初衷。
“走出去”计划是江南化纤在发展中的重大转变,其目的一是通过该项目保持公司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二是希望用贴近市场的信息和服务,为在美国市场研发新产品、争取客户及增强市场份额加分;三是希望借助美国基地采购低价、充足的原料,进一步增强国内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争取实现两地互补共同成长。
依靠国内资源防风险
“随着项目运行的深入,公司越来越感受到‘走出去’的不易,这种不易来自于诸多方面,极大地考验我们管理层的智慧。”陆永富诉说着“走出去”的不易。
江南化纤自2012年8月开始进行在美国设厂的调研,地址定在南卡罗来纳州,该州地处美国东岸,周边人口密集,人文环境友好,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四季分明,同时各项资源充足、制造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境外企业投资,另外,该州是美国聚酯化纤产业最集中的州。
“江南化纤独资成立的美国公司——SUN纤维有限公司,由两条整瓶/瓶片生产线和两条总年产5万吨的再生聚酯短纤维生产线组成,项目已通过国内各部门审批,并已完成境外公司的注册工作。该项目建成后将会是一家完整意义上的美国公司,计划90%以上的员工在美国本地招收。”陆永富介绍说,“但随着项目运行的深入,公司越来越感受到‘走出去’的不易,这种不易来自于诸多方面,极大地考验我们管理层的智慧。”
首先,选址美国从源头上极大地避免了政治风险。“当然风险也不是完全没有,作为一家民企,我们被告知只要不明显地谈论自己的政治倾向,还是能够受到友好对待的。”陆永富说。
其次,在金融风险方面,美国中小企业普通存在融资难题。“我们从美国的客户处调查得知,美国境内的货币总量及通胀控制得非常好,事实上金融危机后,美国的银行收紧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作为一家新设立的外来投资企业,我们对在美国融资不抱希望。”陆永富介绍,江南化纤自身坚实的基础加上同银行间极好的合作关系,是“走出去”的资金保障。“在后续的应收款风险方面,我们在国内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有着12年的合作关系,我们将就该项目的投资风险以及后续的应收款风险上同他们进一步合作,并已有了初步的方案。”陆永富建议,防范该类风险要依靠国内的基础和资源。
再者,在税务风险方面,美国作为一个法制国家,各方面的法律法规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执行上都是极严格的,作为投资者首先在意识上决不能抱着任何逃税的想法来处理税务问题。陆永富介绍,江南化纤将这一块工作完全交由当地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来处理,完全按美国的法律缴纳各类税收。“按目前的了解,美国总的税率没有比中国名义上的高,江南化纤在国内一直是纳税大户,也从来没有享受任何税收优惠,故对我们来讲该风险几乎不存在。”
本地化才走得顺
“在低廉的能源和土地价格吸引及移民冲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正在考虑赴美投资。作为先行者,江南化纤建议中国企业切勿盲目跟风,关键要看行业适不适合、企业适不适合。”陆永福特别提醒打算“走出去”的企业。
陆永富介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是一个需要非常认真对待的问题,它涉及海外投资所在国的各项法律法规、用工、环保等诸多方面,而且都是细节问题,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出现大问题,对此要非常小心地运作。
在法律方面,江南化纤早在半年多前就聘请了国内顶尖的涉外律所和美国当地一家著名的百年律所,同步提供各项法律服务,“两边律师的费用都是按每小时几百美元收费,这一块的费用是极高的。”
在用工方面,无论是在招工还是后续日常管理方面,都要符合当地人的习惯。“不管地位高低讲究人人平等,不能有种族、性别、身体缺陷方面的歧视、不能临时加班、更不能过多加班;待遇方面,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很高的,除正常工资外必须为每位员工购买各类保险,这些保险费用约占工资总额的35%以上。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工伤,处理起来将非常麻烦。”
在环保方面,虽说各类环境问题都可以治理解决,不会是开厂的限制条件,但沟通解决的过程非常繁琐细致。“光凭我们自身的能力决不可能做到,要由专业机构帮助申请各项许可证,就目前所知,这个过程绝不比建一个实体工厂简单。另外,各类的排污也都要收费。”
陆永富说,以上种种困难虽说处理不易,总还能解决,实际上“走出去”企业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跨国管理,“要实现真正走顺需要多方面的融合,包括不同国别文化间的融合,不同管理模式的融合,特别需要我们有极大的包容心以及学习能力。”
总之,在低廉的能源和土地价格吸引及移民冲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正在考虑赴美投资。作为先行者,江南化纤建议中国企业切勿盲目跟风,关键要看行业适不适合、企业适不适合。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