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时装发布会背后不容忽视的细节
文章来源: 2014-06-18


细节定成败
    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场秀就好似一盘大棋,每个方位都必须有人各司其职。
 
你可能还缺个搭配师
    比起设计师(Designer),搭配师(Stylist)或许并不被多数人所熟知,即便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都会认为做搭配师似乎有些“大材小用”,实际上,搭配师在欧美时尚圈是一个前景明朗的职业,而且在一场发布会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在一场秀的团队构成里,搭配师的角色必不可少。以去年在广州举办的“2014意大利著名品牌时装秀”为例,米兰国际时装周艺术总监奥瑞塔·派蕾泽瑞亲自操刀,奥瑞塔·派蕾泽瑞担任组织者和服装搭配师,米兰mattori时尚工作室合伙人、时装秀场创意总监和制作人马提欧·巴蒂担任导演,这才是一场秀的完整阵营。
    这一点在中国设计师吴青青的“纽约时装周备战日记”中可见端倪,“挑模特,请搭配师、化妆师,两名亚洲模特与两名黑人模特组合行不行?如何排列出场顺序?音乐如何修改?选了8小时的模特,终于有工夫感受纽约时装之夜⋯⋯”
    “我们在与很多国际一线品牌合作做秀时发现,品牌的设计师很少与我们直接对接,都是他们的搭配师负责对接。”张舰表示,设计师和搭配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设计师偏于“原创”,设计师把自己的设计理念交给搭配师,搭配师根据设计师的灵感进行“二次创作”,搭配师所接收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设计师,他们做出来的搭配,很多是设计师都意想不得的效果。
    2011~2012年,吴青青两次亮相纽约时装周,张舰作为编导与吴青青一起赴纽约,纽约资深搭配师、《纽约时报》时尚版主编Burce也受邀加入了团队。
张舰回忆说:“在抵达纽约前,我们接到了Burce的邮件,他要求增加两名改衣工和两台缝纫机。起初吴青青对改制男装表示不理解,但Burce强调,既然这场秀上没有腰带这样的配饰出现,就必须要有改衣工根据模特身材把衣服修改得尽可能合身。”
    事实证明Burce是对的。“当进行到模特试装环节,哪怕是袖子长短有一点不合适,Burce都要求改衣工拆了重新改,改后的效果连吴青青本人都始料未及。”在模特面试环节,Burce的作用更是明显,作为纽约知名的搭配师,他对纽约的模特非常了解,深知什么样的模特能被纽约市场接受,什么样的模特适合吴青青设计的服装。
    如果你去纽约时装周报名做秀,报名表的第一栏要写设计师是谁,紧接着就要写搭配师是谁,这足以说明搭配师在国际时尚圈的地位。但在国内,搭配师的作用还未受到足够重视,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才队伍,在多数设计师的发布会里,也并未更多出现搭配师的身影。张舰认为:“虽然这两年一些时尚编辑出身的人转行做搭配师,但这个职业在未来应该是更趋于专业化的。”
 
选模特,交流就是保证
    模特在一场秀里所起到的作用自是不言而喻,我们也能看到不少模特给秀添彩的例子。1996年,意大利设计师Krizia找到张舰,希望能带中国模特到米兰时装周走秀。“我很奇怪她为何要选择中国模特,她的回答是,‘米兰时装周竞争十分激烈,我想让米兰记住我,选用中国模特,是为说明我和其他设计师有很大不同。’”
    而在那时安排这么多模特出国参加时装周并不容易,经过一番周折,张舰终于将40位中国模特送到了米兰,这场聚集了东方面孔的发布会获得了巨大反响,Krizia借由这场秀成了当年米兰时装周的焦点设计师,而她的订货量也达到了新高。
    当年,国外设计师用中国模特取得了轰动效果,现在,中国设计师也多有偏爱外国模特。但在张舰看来,“来中国的外国模特,实际上很少有职业模特,而且,中国设计师的服装是要卖给中国人的,外国模特与中国人的体型、比例完全不同,我们不能只考虑视觉要求,而不去关注市场要求。”
    除了用老外,设计师和品牌还喜欢用名模,但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过很多教训。几年前某欧洲品牌在中国做秀,试装结束后,品牌方突然提出,我们这场秀里没有名模,必须找个名模过来。经过与经纪公司沟通,找到了一位当时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拍过不少时尚杂志封面的名模,但她身材比较娇小、又很瘦,而这个欧洲品牌的衣服都比较宽大,根本撑不起来,最后品牌方也承认,花了不少钱但效果并不好。
    超模时代正在远去,职业模特时代已经到来。当下的多数知名超模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出道的模特,而随着更新换代速度的飙升,以前一个模特能做5~10年,而现在可能一年内出不了名就会被淘汰,从普通模特进阶为超模的机会也越来越渺茫。
    模特生态圈的变化时刻提醒着设计师在挑选模特时必须保持冷静,而这份态度在模特面试之初就应体现在重视交流。在中国,面试模特的最常见方法是集中面试,每一季中国国际时装周前,模特大面试的盛况令人印象深刻,几百名模特排着队,一组组从设计师眼前走过,看似效率不低,其实效果欠佳。
    而在国外,设计师和模特习惯于开放面试,比如某一天早上10点到下午6点,设计师和搭配师会在这个时间段内专门面试模特,模特根据自己的时间过来面试,这种方式在时装周期间十分普遍,那时候模特都忙着跑场子,把所有模特都集中起来并不现实。
    吴青青在纽约时装周面试模特环节给张舰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张舰聘请了纽约著名面试总监Trew。“我们告诉他要年轻、有力量、身高在188~190cm之间的男模,他就到各个模特公司初选,帮我们筛选了100多名模特,设计师再从中选择20名,面试总监能够拿到很好的价钱并且大大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在筛选最后20名模特时,我们采取开放面试的方法,设计师、搭配师和模特之间形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模式,我们甚至还可以当场让模特试装,如此一来效率非常高。”张舰说。

小心思的大作用
    从T台设计到甄选模特,优质的时装发布会是个系统工程,然而在很多时候,搭好了高大上的场子、请来了高价名模却并不见得能为这场秀的成功打包票。
    中国有句老话叫“好钢使在刀刃上”,在一场精心准备的秀里,往往T台漂亮得惊艳全场,但对后台环境的塑造却大多被忽视。2005年,Armani在上海做秀,张舰和他的团队与品牌搭配师开会讨论做秀流程,让张舰十分不解的是,搭配师竟然花了半天的时间强调后台的布置,比如设计师和模特的位置、化妆台在哪里、换衣间在哪里、餐饮台在哪里⋯⋯品牌方事无巨细,而且还为此下了血本。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后台,品牌方告诉我,‘Armani的一件衣服要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欧元,如果我的模特在一个特别糟糕的环境里工作和休息,他们怎么能把这件衣服的高贵感穿出来?’这些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正是这种理念要求他们要把后台和T台做的一样完美。”
    爱慕“2011春夏流行趋势发布”的后台被称为“创下了中国时装秀的先河”,不仅设置了与演出场地一样、1500平方米的宾客室,还按2人一个单间的标准隔出20多个换衣间,用粉色幕帘分隔、装饰换衣间,此外还专门设计了吧台。
    品牌的尊严来自于后台,说得简单点,一个品牌的内在质量和文明素养就藏在后台里。如果说后台是一面折射出品牌内涵的镜子,那么,一张小小的邀请函承载的意义则更多,其中凝聚了品牌和设计师做秀的一份诚意。
    2003年,“颠覆时尚”卡宾03春夏时装发布会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间拍摄棚内举行,这次秀的邀请函被设计成在电影片场很常见的场记板。“拿到这样的邀请函,我想谁也不会拒绝出席这场秀吧。”据张舰回忆,当时卡宾在内地的知名度还不高,那场发布会也是卡宾首次在内地做秀,品牌方的心情是忐忑的,而邀请函的别致设计给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卡宾帮了大忙。
    “不管是活动地点、请柬设计,还是表演形式甚至服装,都是我在一段时间内心情的表达。不管是这场秀还是后来的许多秀,我都会说,如果你在关注我在想什么、做什么,你去看我发布会的主题,就会感受到。”卡宾先生杨紫明曾如此回答场记板邀请函的创意源泉。
    在此后的发布会中,卡宾的邀请函设计一次次印证了创始人的说法,诸如2007年拳击手套样式的邀请函则把观众带到了被打造成拳击台的异形T台。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