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 创新技术、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 缺一不可 |
本刊记者—欧阳潇 5月15日,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下,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推广委员会承办的我国纺织行业“‘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技术、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调研报告在北京发布。
调研结果表明,纺织服装企业普遍认为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开发员工潜力以及开拓更大的市场,企业表现出了对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关注。调研同时也发现,企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偏低,信息安全能力较差,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等问题。特别是作为行业主力军的民营企业,无论是在采用信息技术方面,还是在维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上,资源投入和管理意愿都不充分,这说明行业中一些企业尚未充分开拓和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商业价值。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乔艳津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阎岩主持发布会。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技术、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调研报告从纺织服装企业的以云计算为特征的新型信息资源系统的了解和应用、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维护以及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三个方面开展调研。 孙瑞哲在会上指出,在这次调研中,能看到处于不同区域、不同分行业、不同生产链条、不同所有制属性的纺织企业在新型信息技术的利用、信息安全维护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三个方面的现状,既看到了行业多样性和复杂性,也看到了不平衡性,希望行业各方既要把这次调研视为是阶段性成果,同时也要继续探究下去,致力于推动行业可持续性创新和发展。 孙瑞哲表示,“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效率,而是要看各领域与互联网结合后是否发生了质变。因此,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渐重塑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我国纺织工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变革。不论是生产模式还是商业模式,都处在升级换代的发展中,“物联网”和“务联网”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模式呼之欲出。纺织企业应加大创新,增加对新型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行业企业应对信息安全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不可有一方成为短板,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乔艳津在会上也指出,纺织产业目前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转型升级并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有政府部门政策的引导,创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也要广大企业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同时,行业组织专业机构也要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以帮助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也将充分发挥沟通交流作用,集各方资源和智慧,为行业企业提供广泛的技术服务。 据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技术、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调研组,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走访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等5个省份10家重点纺织产业集群的纺织服装企业,收回103家企业的有效问卷,并实地走访了11家企业,访谈地方政府和协会代表以及企业管理者共20余人,覆盖了近6万从业者和近600亿营业额。 调研报告建议,在企业层面上应该增强对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使用正版软件和软件管理平台,扩大信息获取途径,培养自身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能力。 在行业层面上,应加大对行业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调研、引导,制定行业标准,鼓励行业企业探寻信息技术与新一代商业模式的结合,挖掘和提升信息技术作为市场驱动力的商业价值,高效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应培育支持和尊重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和氛围,制定普及信息技术和落实信息安全的政策或指导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在供应链层面上,应认识到行业企业的能力和资源限制,一方面可以在供应链上强化对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要求,但也应该考虑适宜企业发展水平和资源承受水平的解决方案,在协助行业企业跨越技术鸿沟的同时促进供应链各方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