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2016版STeP by OEKO-TEX可持续纺织生产认证新标准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2-16


  本刊记者-吕杨

  从2016年2月1日起,针对环境友好且负有社会责任的生产工厂的认证STeP by OEKO-TEX将采用最新标准,更新的内容包括:

  2015年11月更新版的STeP标准中列出的制造过程的受限物质清单MRSL已经符合ZDHC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的要求。在上述日期之后获得STeP认证的生产工厂符合ZDHC的相关规定,即在2020年之前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逐渐淘汰使用特定化学品。在上述日期之前获得STeP认证的工厂将在下次审核后遵循ZDHC的MRSL标准。此外,现行的STeP MRSL也涵盖了于2016年1月发布的OEKO-TEX Standard 100的最新要求。

  在“环境绩效”模块中,STeP标准新增了对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的处理要求。根据新规定,获得STeP认证的公司必须将污泥存放在安全地点,以防止公司地面受到污染,尤其是当污泥中残留了染色工艺中的重金属时,更应安全存放。尽管世界各地许多地区将污泥用作肥料,但是OEKO-TEX建议,此类水处理残留物应始终交由专业公司根据环保法规进行专业处理。然而,如果仍要将污泥用于农业,则必须符合附录G8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最新限值要求;倘若存在更为严格的国家法定标准,则应遵循更高标准。此外,STeP要求将污泥用作农业用途的公司至少每年一次需聘请独立机构测试污泥,确保其符合STeP限值要求和法定标准并持续改进。

  在“社会责任”模块中,STeP新标准针对进一步改善员工的作业环境有少许改动。第一,鼓励公司投资当地项目。第二,公司必须遵守所有适用的生育保障法定标准。若没有相关法定要求,鼓励公司自行制定公司规则,以符合ILO核心劳工标准183项的带薪产假要求。第三,获得STeP认证的公司必须为员工购买意外保险,或采用其他方式来确保员工在发生劳动事故和受到工伤时能获得赔偿。另外,除基本的平等待遇外,STeP标准还明确规定公司必须同工同酬,不得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种族歧视或其他个人特征方面的任何歧视。STeP还要求公司制定长期薪酬监督制度,确保公司基于合理的薪酬协商持续提高员工薪酬。

  在STeP标准附录C中提及的OEKO-TEX认可的第三方认证部分,新增了道德标准部分。该部分明确列出STeP认证企业可以使用负责任羽绒标准RDS作为依据,证明其采购的羽绒羽毛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规定

  为了进一步扩大STeP认证的适用范围,将纺织品供应链的各类生产要素纳入其中,标准新增了针对海绵和床垫生产商的规定。这类生产工厂也可以获得STeP认证,且即刻生效。

  STeP标准附录M中规定的排除项也新增了部分内容。例如,工厂必须提供生产场所的地图,注明所有化学品运送、存储和/或使用的区域,此规定即刻生效。另外,经过认证的公司必须每年检测其应急设备至少一次,原标准的要求是每两年检测一次。如果公司使用了STeP MRSL中列出的物质,则不得让员工接触,也不得暴露于环境中,除非相应责任机构明确地书面指出或批准了相关物质可暴露于环境中。

  STeP标准附录G中,关于燃气轮机装置排放废气的规定,更新了一氧化碳(G3)、二氧化硫(G5)和氮氧化物(G6)排放量的限值。

  另外,STeP标准中新增了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要求。今后,生产工厂必须提供化学品安全运输证明和相应的员工培训证明方可通过认证。

  为了确保今后能够按照合约对STeP合规情况进行突击审核,获得STeP认证的公司必须提供公司高级管理团队签署的文件,允许OEKO-TEX审核人员随时进入获得认证的生产工厂进行审核。该文件必须由最多六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签名。同时,审核人员在执行审核时,公司必须确保至少一位签署文件的管理人员全程陪同。

  关于STeP认证

  2013年推出的STeP可持续纺织生产认证是针对环境友好且对社会负责任的生产工厂的升级版认证。STeP专门针对纺织领域,采用全球统一标准,同时考查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化学品管理、环境绩效、安全和社会责任六大方面,认证全方位地衡量与剖析企业在各个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程度,透明展示企业的优势及薄弱环节。

  经过STeP标准的规范与指导,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设定年度环保目标,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量,真正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环境,最大化地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促使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再教育工作,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促进基层员工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有关STeP by OEKO-TEX标准的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咨询OEKO-TEX在中国的官方代表机构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