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纤维认证,从源头把握纺织的绿色发展 |
本刊记者-李晓慧 端小平表示,“绿色纤维”认证并不是一项评比,而是对先进、绿色、安全、环保产品的一种认定;同时也并非强制性行为,而是企业的自觉自愿行为,其意义更在于过程。 “绿色发展”对当前中国纺织工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而“绿色制造”应从哪几个方面开始着手?9月2日, “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体系”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从纺织源头涌出一股生机勃发的绿色之源。 这场发布会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赵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处长戴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处长陆冬森,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处长雷文、消费品工业司处长王小青,财政部国库司副处长龚亮、环保部政策法规司靳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淮滨、彭燕丽,以及中纺联品牌办、科技发展部、棉纺协会、针织协会、家纺协会、长丝织造协会、产业用协会、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服装协会,中纺联合认证中心、中再生废纺专业委员会等相关机构专家及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主持会议,副会长贺燕丽做新闻发布。 其实,在今年3月份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6/2017发布会”上,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就发布了“绿色纤维”LOGO标识,并为首批获得“绿色纤维”认证的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浙江绿宇环保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行了授牌。 本次发布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再度强力发声,并协同各大相关部委,强调绿色发展应从源头开始。 产业的绿色基因从这里诞生 纤维是纺织产业链的源头,产业的绿色基因要从纤维中来。 我国化纤工业伴随着国家快速发展的步伐,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量的比重达80%以上,化纤产量占全球比重约70%。 然而,贺燕丽在会上表示,中国化纤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两大挑战,4800多万吨的化纤产量,90%的原料来源于油气,而我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因此,无论从原料来源的可持续性还是安全性考虑,必须开发可替代化石资源的新的化纤原料。 另一方面,工业生产中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是一个不能绕开的话题,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开发全新的节能环保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导的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全面开启,旨在推进我国化纤工业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和循环发展,在绿色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的跨越,更好地体现化纤工业的社会责任。 当前,从发展初期的引进消化吸收到如今各个层面上的自主创新,中国的化纤工业正在实现从生产大国到化纤强国的过渡。 高勇在发布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贯穿其间,成为全文的主色调。把绿色制造作为主要方向之一,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纤维”认证非常必要和及时。 雷文也指出,工信部先后发布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着力加快传统制造业的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进纺织印染等在内的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制造;积极引领新兴产业的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绿色转型,提升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壮大绿色企业、绿色标准、绿色生产、绿色管理。 龚亮则介绍道,政府采购首先是规范政府部门支出,其次也是一个政策导向,在政策引导和消费示范上有重要作用。财政部从2006年开始建立绿色采购体系,一类是对节能产品的强制采购,一类是对环境标准产品的优先采购。对于绿色、环保纺织品,政府采购一直是非常支持的。 绿色产业链中蕴藏“金矿” 会上,端小平给出了这样一个数据。尽管原液着色纤维目前市场销售比重较低,但增长速度很快。统计近5年的增长数据,其产品产量年均大约增长14%,高于化纤总产量年均9.2%的增长率。 原液着色纤维所释放出的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绿色纤维的巨大发展空间。 简单地讲,绿色纤维主要包括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以及原液着色化学纤维这三大类别。 作为绿色纤维的主力军,生物基化学纤维采用农、林、海洋副产物加工而成,具有资源丰富、可持续、可再生等特点。会上,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介绍说,海斯摩尔以虾蟹壳为原料来生产纤维,可以变废为宝,属于废弃物回收利用,而且生产过程采用绿色纺丝工艺,除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外,不使用任何一种溶剂和促进剂,生产过程无废水、无废渣产生,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创新一套产业化增值模式:废弃的虾蟹壳回收每吨市场价值在万元左右;将它们加工制作成壳聚糖,无论是片状、颗粒状或粉状,产品价值可以增加十倍;再制作成海斯摩尔——纯壳聚糖纤维,这个过程还可以实现产品价值的十倍增长,达到百万级的水平;以此类推,加工成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生物医疗产品,如医用的外科植入膜类产品、手术缝合线等高附加值产品,海斯摩尔会在原有基础上再实现十万倍的增值。 这也让概念中的生物基绿色纤维走向市场毛利制高点,打破了传统化纤产业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毛利的困境。 优彩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再生有色纤维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绿色纤维”研发基地,也是首批获得“绿色纤维”认证的八家企业之一。今年8月20日,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创建了“优彩资源院士工作站”。 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泽新介绍,最近,优彩推出了四款绿色纤维新产品。其中一款是超强耐腐蚀抗老化土工用布纤维,下游客户生产一平方国标土工布时,用别类产品需要用400g的纤维,而用优彩的新产品只需耗用320g,能够给客户节约20%以上的成本。产品现在广泛应用于水利、公路、高铁、建筑等工程领域,例如南水北调、京沪高铁、三江源水利工程、印尼雅加达工程等。 绿宇环保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潜心于涤纶循环回收工艺技术的研发。目前已经自主研发形成了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降解法等系列化再生利用技术,为废旧纺织品的高质化利用创造了条件。 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朔表示,目前绿宇环保的再生聚酯切片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纺粘法无纺布、BCF地毯丝、流延膜吸塑材料等诸多领域。随着公司2016年底化学法技术装置的投产,再生长丝熔体直纺技术将获得突破,再生装置的单装置规模将达到年产10万吨级。 新会新锦纺织有限公司面料开发工程师陈可护介绍,公司与美达锦纶进行紧密合作,采用美达锦纶的原液着色聚酰胺绿色纤维开发一系列面料。采用原液着色绿色聚酰胺纤维生产面料,省略了污染最严重的染色及大部分后整理工序,在用水、污水排放及能耗上可减少80%~90﹪,虽然原料成本有所增加,但不需染色所节约的水、电、汽、染料、助剂等成本足以抵消原料增加的成本,并且还能节约成本2000~4000元/吨。 绿色型、环保型企业的现身说法,充分展示了绿色纤维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在场的嘉宾及媒体记者都对绿色纤维的前景有了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意义更在跨“门槛”的过程 当前,纺织工业正在转型升级当中,化学纤维作为纺织工业产业链的源头,其绿色制造的发展进程将对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端小平表示,“绿色纤维”认证并不是一项评比,而是对先进、绿色、安全、环保产品的一种认定;同时也并非强制性行为,而是企业的自觉自愿行为,其意义更在于过程。 目前,认证只局限在三大品类中的化学纤维产品,从评选标准来说,门槛还是比较高的。绿色纤维认证的对象并非企业,而是企业的某一类产品,必须经过指定的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目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已指定三家质检机构。同时,除了企业自报信息外,还要进行实地核查和总体评定。 端小平强调,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目的是以“绿色纤维”认证为重要抓手,促使更多的纺织化纤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制造的理念,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时尚意识。 纤维虽然是产业源头,但绿色纤维最终还是要运用到终端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据悉,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正在制定关于下游终端纺织品使用“绿色纤维”标志的规则,适时推出绿色纤维标牌。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