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找寻科技源动能,2017年全国非织造布行业科技大会举行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1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第一天就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新姿态标志新飞跃,新飞跃铸就新时代,党中央为中华民族描绘了未来蓝图,并将继续引领人民为中国发展而砥砺奋进。  

  10月24-25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江苏昆山首次召开“2017年全国非织造布行业科技大会”,以科技为引领,谋求新时代下非织造布行业的产业链跨界融合,开拓非织造布应用“无限替代”的新方向。会议以“融合创新、高端智造、绿色发展”为主题,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和热点话题,深入贯彻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积极推动落实《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促进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玉良江苏省经信委科技与质量处处长黄海勇,江苏省昆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陈青林,国家发改委、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青岛大学等嘉宾,昆山市和巴城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非织造布产业链相关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

  非织造大国遥遥领先 

  李陵申在致辞中谈到,非织造材料既是全球纺织业中成长最为迅速、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健康、环保、基建、工业、农业等领域内不可或缺的新型材料。如今,非织造布产业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非织造材料依靠成本和性能优势不断拓宽应用范围,现有市场不断改良,潜在市场快速扩大,在应用领域也逐渐从“替代品”转换为“必需品”。

  他强调,中国是非织造布产量大国,但不是强国,我们在高性能非织造布材料、高端非织造布装备和成形技术以及高端应用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多差距,虽然非织造布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持续的规模扩张使产能释放不断增强,但仍满足不了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传统的增长方式面临挑战,创新动力不足也制约了行业发展。

  为此,李陵申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行业科技发展要向高科技化发展,技术引领是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在科技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应用推广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占全球非织造布40%的总量,但在平均价格上不占优势,高端技术的非织造布产品是发展方向;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我国是最大的医用非织造布材料生产国,但十大个人医卫用品牌中没有国内品牌,高端产品的缺失和结构失衡需要重视;三是坚持多元化发展,与非织造布相关的领域要呈多元化发展,这既包括应用领域、原材料、工程设计和工业制造,也包括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的多元化,创新要从单一创新与融合创新转变;四是坚持生态化发展,非织造布工艺不仅承载了中国纺织工业废旧纺织品的成形技术,使大量保温材料、填充材料得以应用,同时行业要坚持生态化、绿色化的制造过程以及产品的可循环、可降解利用,也就是一个产业要形成绿色生态的闭环发展。他最后指出,科技改变未来,创新引领发展,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希望行业众多骨干企业坚持创新发展和科技发展,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因为我们相信,日出东升,阳光之后总是温暖!

  陈青林致辞表示,昆山作为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首、全国首个突破3千亿生产总值的县级城市,一直以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人才放在创新发展的核心位置。大会既与昆山正在大力推进的新材料、智慧制造的发展方向吻合,也对昆山本地企业进一步了解、对接、融入世界一流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昆山招才引智的机遇和平台。

  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胜椿说,盛纺股份是科技创新型上市企业、中国医卫用纳米改性非织造材料研发基地,希望借本次大会交流与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术,继续投身于非织造材料研发工作,逐步缩短与国外产品差距,推动我国纺织业发展。

  非织造科技硕果累累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很好地承载了纺织工业新的增长极的重任,不仅成为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主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和横跨多领域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其中,非织造技术作为一种融合了纺织、造纸、塑料、化工、皮革等多种工业技术和现代物理、化学、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科技成果的加工工艺,更是产业用纺织品中科技含量与市场应用的代表技术。  

  近十年,以针刺、纺粘、水刺工艺为代表的非织造布工业茁壮成长,与其关联的上下游相关产业迅速成型,非织造布在医疗、卫生、建筑、土工、过滤、包装、汽车、农业等应用领域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这个纺织行业中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产品用途广的新兴产业,涌现出了一系列原创和具有广泛行业影响的科技成果。

  科技大会特别设计了非织造科技成果展示区,集中展示了一批非织造布行业近年来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鼓励创新企业,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促进行业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技部设立的,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唯一科学技术奖,为我国纺织行业的最高技术奖,代表了我国纺织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非织造行业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有动力,不断加大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会议为15家企业授予“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称号,高勇、李陵申、俞建勇、李玉良为15家获奖单位颁发奖牌。他们是: 

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金由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汕头三辉无纺机械厂有限公司 

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 

浙江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纺织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非织造产业欣欣向荣 

  在非织造产业的“无限替代”中,医疗卫生是中国非织造布最大的应用领域,也是推动中国纺粘和水刺非织造布增长的主要动力。土工与建筑是第二大应用领域,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一带一路” 建设将持续推动土工、建筑材料的创新与应用。过滤与分离是另一重要应用,近年来中国的高温过滤非织造布技术创新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常温空气过滤、液体过滤技术和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 

  俞建勇作《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报告。纤维材料影响这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谈到,静电纺纤维已成为当前纳米纤维基础及应用研究的热点,可纺原料范围广,结构调控方法多,用于空气过滤、水过滤、保暖、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  

  李玉良在《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从一维到二维》的报告中谈及碳基、富碳基材料设计,聚集态结构和材料等的前瞻研究方面。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做了题为《生物基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及在非织造布行业中的应用》主题报告,她指出,近年来,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行业依靠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国内化纤行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生物基纤维总产能达到35万吨/年。下一个发展阶段,国内生物基纤维行业要突破生物基及原料产业化技术、生物基纤维绿色加工工艺,推进原料制备与纤维生产一体化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完善生物基纤维及原料体系标准,推动标准国际化进程;开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制备共性工程技术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库,争取在2020年实现生物基再生纤维产能50万吨/年。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张传雄秘书长在《非织造布智能制造体系初探》报告中说,实施智能制造是世界各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最有效的方法与路径,非织造布智能制造的基础是自动化和信息化,并列举了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智能装备等非织造智能制造十大关键技术。中国纺织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从非织造装备介绍了如何落实智能制造方向。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东华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汽车地毯总厂有限公司、上海丰格无纺布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等从非织造布工艺研究、应用创新等方向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交流。

  在“融合创新、高端智造、绿色发展”的会议主题下,科技大会还将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等专业高校的数十个科研项目进行了梳理,旨在促进前沿研究与实用创新的非织造布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趋势。

  非织造平台源源不断 

  会议期间,围绕探寻非织产业科技源动能,召开了非织造布智能制造创新联盟筹备会,微纳米非织造布研讨会暨联盟筹备会,壳聚糖材料医卫应用技术创新联盟筹备会。智能制造联盟将在非织造布行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应用最新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非织造布企业的制造和运营。微纳米联盟围绕功能性纳米粒子在纺粘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纺粘熔喷工艺细旦化技术、熔体微分/溶液静电纺丝产业化生产技术等展开讨论。壳聚糖医卫联盟将致力于研究生物质的壳聚糖多种形态材料性能、不同组分纱线制造工艺以及在医疗卫生领域终端应用等。

  在产业用纺织品助剂应用研讨会上,围绕医卫用非织造布三抗整理剂、卫生非织造布用亲水剂、水刺非织造布用涂料印花粘合剂性能、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化学品性能,企业代表充分交流了产业用纺织品专用助剂的发展。

  中产协协会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益补充。协会标准的制订对完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标准体系、行业提质增效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标准审定会也在科技大会同期召开,协会标委会相关委员以及相关大专院校、检测机构、企业代表近30人参加,审定了《滤袋用聚四氟乙烯缝纫线》、《袋式除尘用非织造水刺滤料》、《汽车内饰用纺织品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的测定 袋子法》三项协会标准。科技大会期间还召开非织造布疵点术语标准讨论会。

  代表们还将参观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联合实验室”和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纳米所是中科院与当地共同创建的苏州地区第一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建设了3个开放共享的纳米技术公共平台,服务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为区域纳米技术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盛纺股份致力于研发高端医卫用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用于绷带、止血带、纸尿裤、卫生巾等医疗卫生用品,口罩、湿巾、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水质、空气、油品等净化用精细过滤材料。该公司并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交易融合资本市场。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