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绿色发展,品牌焕新,打造时尚产业,看毛纺巨头如何布局未来
文章来源: 2017-12-04


  本刊记者-郭春花

  12月1日,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二届中国毛纺行业创新发展年会在山东龙口举行。  

 

  会议作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介绍了中毛协原毛、毛毯、人造毛皮、山羊绒专业委员会今年的相关工作及2018年的工作计划;通报了中毛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毛协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工作情况;对原毛、毛毯、人造毛皮专业委员会换届事项作了说明;对聘任第五届理事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作了说明;对中毛协第五届理事会理事、负责人、特邀副会长变更、增补作了说明;对申请加入中毛协的单位进行了审议。

  在随后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毛纺行业创新发展年会上,来自工信部、协会及毛纺龙头企业的代表围绕传统产业如何创新,为与会者带来一场饕餮盛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毛纺行业机构及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彭燕丽向与会代表作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今年以来,毛纺行业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品牌提升、文化创意以及区域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生产、效益、销售及出口都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彭燕丽介绍,针对行业的新需求,中毛协今年围绕提高毛纺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毛纺产业集群结构优化调整,协助中小企业开展市场推广,加强行业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推进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

  2018年,中毛协将继续围绕进一步提升毛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扩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协助毛纺织行业集群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行业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在科技进步、品牌创新、产业集群、市场拓展、国际交流、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好行业服务。 

  在创新发展年会上,杨纪朝指出,今年1-10月,我国纺织行业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总体呈现出生产维持低速增长,国内外市场压力有所缓解,运行质效明显改善,投资保持一定增长等特点。他说,今年行业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左右;出口总额有望维持目前的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增长1%左右。

  杨纪朝指出,虽然行业运行较为平稳,但同时也面临着企业综合成本负担较重,市场需求增长缓慢等问题。他分析,当前内需市场当前已进入消费升级阶段,品质型、改善型消费增长较快,而吃穿类基本消费增长放缓,纺织行业急需挖掘内需市场新消费热点。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纺织行业就是消费升级和需求发生变化,特别是到2035年和2050年两个节点,由于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中产阶级、中高层收入阶层快速崛起,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一定是科技环保时尚的,这三大特点发挥的作用一定是巨大的。 

  目前,羊绒行业是纺织行业开展绿色产品评价体系的先行者和倡导者,《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羊绒针织品》标准已于今年10月由全国工业绿色产品推进联盟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作为团体标准联合发布,成为国家工信部开展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中纺织类绿色设计产品系列标准中的试点示范(目前纺织类绿色产品标准只有两个,另一个产品是丝绸制品)。

  为促进毛纺行业绿色发展,会上,工信部节能司副处长郭庭委托中毛协副秘书长吴砚文作《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考虑》报告。报告从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了绿色发展是当前的大趋势,没有工业的绿色发展,就没有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

  据了解,工信部在“十二五”开局阶段即将推行绿色(生态)设计提上国家层面议程,并于今年推出了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启动了第二批申报工作。

  “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绿色设计推进力度,从试点全面转向推广。下一步,工信部一要加强对试点企业的指导,二要启动试点企业验收工作,三要发布第三批试点企业名单,四要加大绿色设计宣传力度。同时加强工业绿色(生态)设计产品评价,强化标准制定。

  看三家毛纺巨头如何布局未来

  主题1:发现新需求,促进产业再升级 

  演讲嘉宾: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董事长 赵亮 

  赵亮认为,中国毛纺行业目前已经实现了品牌化、国际化,羊毛生产技术已相当领先,正快速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产品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生产模式正由标准化、规模化向小批量、快速反应升级,上下游合作更加密切,面料企业由“中间环节”步入“终端环节”;羊毛与其他生态纤维及新材料的组合,多组分、多元化、多功能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毛纺企业时尚掌控能力和时尚话语权有待提高。

  未来,毛纺行业应如何转型升级?赵亮介绍,南山纺织服饰当前的转型升级之路可概括为三方面:时尚引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时尚引领方面,一是通过国际化运作,提升掌控能力。早在2007年,南山就建立了意大利研发中心,引领时尚。未来计划南山还将在纽约、东京建立设计工作室。二是通过文化融合,提升时尚话语权。南山非常重视将中国色彩、中国图案、中国元素融入流行趋势,例如与广州例外合作,打造中国元素的时尚。  

 

  科技创新方面,南山纺织选用品质最优的美丽诺羊毛,在行业内达到最高标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及配套的测试仪器,从基础层面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源源不断的创新技术被引入到生产各个阶段,因而使羊毛更具多样化用途及优势。  

 

  绿色发展方面,南山纺织服饰实施了“南山纺织实施产品生态安全质量管理的实践”项目,从产业链协同、共赢这个核心内涵出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赵亮介绍,下一步,品牌建设、时尚设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仍将是南山纺织的重点发展方向。  

  主题2:挖掘自身优势,向时尚产业变革 

  演讲嘉宾: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沈建华 

  新澳创立有26年,主要产品是羊毛毛条与毛纺针织纱线,主要客户是全球中高端知名品牌。新澳对质量、服务、研发等要求很高,资本运营良好。新澳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好的毛条与纱线供应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澳始终坚持与最好的企业合作,同时聘请行业内最好的专业人士。

  沈建华认为当前新澳拥有国际同行无法比拟的几大优势,这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  

 

  硬件优势。新澳引进的新设备毛纺每万吨用人只需要74人,而欧洲同行的设备每万吨用人需要110人,与竞争对手相比硬件装备智能化优势较大。  

 

  软件优势。近十年来,新澳邀请全球最知名的专业人才,使得公司产品品质大幅提升。  

 

  劳动力成本优势。当前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压力较大的问题。但是新澳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欧洲企业,因此工资水平也要与欧洲同行对比。当前欧洲同行的工资水平是新澳的5.6倍,再加上欧洲同行的工人年平均工作天数仅为218天,而新澳的工人年平均工作天数在300天以上,因此,按照每工作日薪资水平来看,欧洲同行的劳动力成本是新澳的七倍左右,新澳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非常突出。  

 

  快速反应能力的优势。国外同行的特点是生产的计划性较强,其产品交货期最快也需要50天,而新澳的补单交货期只需要15天。从订单的起订量来看,欧洲同行的起订量为5000公斤,而新澳的起订量仅为5公斤。此外,公司的管理团队与营销团队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保证能对市场的需求及时做出反应,这也增强了公司的快速反应能力的优势。  

 

  研发投入优势。新澳虽然是做纺织原料,但是每年都会邀请世界顶尖设计师,利用公司最新的纱线产品设计成成衣举办流行趋势发布会,为品牌、设计师以及针织服装企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发展集聚了人才。  

 

  沈建华也结合企业实践,向与会者介绍了新澳由传统产业变革为时尚产业的秘诀。除了严格对标管理,确保优秀品质外,产品开发要从满足市场需求转变为引导市场需求,还要有国际化视野,建立全球营销网络等等。  

  主题3:品牌焕新,开拓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新局面 

  演讲嘉宾: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 

  副总裁 王臻 

  众所周知,2016年,鄂尔多斯品牌家族启动战略重塑和全面升级战略,根据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将品牌拓展为1436、ERDOS、鄂尔多斯1980、BLUE ERDOS 四大品牌,运营一年多来取得的效果令行业惊叹。那么鄂尔多斯在品牌方面是如何突围、如何升级的?会上,王臻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鄂尔多斯的品牌创新之路。

  鄂尔多斯品牌重塑战略确定之初,即制定了严密详尽的实施路线图和工作计划,从品牌、产品到渠道、供应链、零售体验,形成组织支撑体系,统筹推进。

  王臻认为,在任何变革之前,首先要想清楚问题到底在哪里?为此,鄂尔多斯从2015年基本整个一年和2016的上半年,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在准备重塑方案。王臻为鄂尔多斯品牌重塑总结了 6大关键要素——品牌定位与沟通、产品创新、渠道升级、零售体验、全产业链体系、人才

  王臻认为,当前中国消费升级加速,羊绒产业恰逢其时,未来行业需深化品牌建设和管理创新,开拓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新局面。  

  为鼓励河北南宫市薛吴村乡毛毡产业的发展,会上,中毛协还授予河北南宫市薛吴村乡“中国毛毡之乡”牌匾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