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新金兰被授予“中国色纺纱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称号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10-24


  本刊记者-徐长杰

  10月15-17日,2018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简称2018yarnexpo秋冬纱线展)在上海盛大举行,国内外纱线企业同台竞技,不少企业在这一次的集体亮相中脱颖而出。江苏新金兰纺织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对差异化色纺纱的开发、前瞻的流行趋势把握以及在订单方面的快速反应,都让其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展会期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授予新金兰纺织制衣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色纺纱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称号,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对于授予新金兰这样一个荣誉,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金兰30万锭色纺纱产能,以及其拥有多达几千种产品系列,特别是企业小批量、多品种、快交期的发展特色,都让其在色纺纱领域展露头角,协会授予新金兰‘中国色纺纱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称号,正是因为其发展具有特色,产品具有创新性。”   

   2018 yarnexpo秋冬纱线展作为纱线企业比武实力的竞技场,参展企业都拿了出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一次,新金兰就携带其“外观工艺”、“环保”、“功能性”以及“差异化”等系列产品亮相。记者在现场看到,展会第一天,新金兰展位已经因络绎不绝的客商的到来开始变得拥簇。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采购商与观众的目光?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新金兰主打色纺纱产品,还是色纺纱领域的先行者。众所周知,色纺纱相对筒染和成品染更环保,可以节约用水达50%以上,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因此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是近年来产业所支持与鼓励发展的方向。  

   江苏新金兰纺织制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桑爱林介绍,新金兰纺织筹建于1978年,自1981年投产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从1990年就着手研发,1991年正式投产色纺纱领域的新金兰纺织,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在色纺纱领域的“第一人”,但目前已是我国色纺纱领域最“年长”的品牌。目前,H&M、C&A、ZARA、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都是新金兰的客户。  

   记者了解到,新金兰拥有内、外色纺纱锭30万枚,公司有散纤染色生产线八条,年产有色纤维8000余吨,色纺纱线30000余吨,现货储备3000吨左右。 

   此外,企业还拥有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科技厅技术转移响水分中心,盐城市色纺纱工程中心和盐城市色纺纱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依托江南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和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南通大学产、学、研合作,盐城工学院是政、产、学、研合作,目前研发中心共有技术人员110人,其中江南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和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外聘专家有8人,公司有100多人,已经建好的实验室6个,拥有自己专利31项。

   桑爱林表示,公司A样可实现1~2天交货,50公斤中样可实现3~4天交货,交货期的快速反映,可满足用户对市场的把控度,更好地引领市场。

   新金兰的另一优势则体现自对流行趋势的前瞻性方面,“我们目前已经推出了2019年秋冬流行色,对下游用户产品开发,能够提供很好的指导与借鉴。”桑爱林表示,未来新金兰将着重于差异化色纺系列的开发,争取在细分领域中做到引领,使产品从红海转向蓝海中的定价权、主导权、影响力,让产品需求更主动。在市场与品牌方面,将继续与供应商一道,做好“生态产业链联盟”,实现最优价值链。 

   江苏新金兰纺织制衣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德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新金兰作为国内最早研发色纺纱的企业,在色纺纱领域担负着产业的使命与责任。

   他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授予我们‘中国色纺纱产业基地’称号,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认可,又是对我们今后发展的鞭策。新金兰作为在色纺纱邻域耕耘了30年的企业,目前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系列和特征,在整个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从差别化的角度着手,打造差别化产品。这次被授予这样的荣誉,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与研发,在时尚化、差别化领域做大文章,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需要创新,未来,我们会在差别化道路与创新发展道路上更夯实的走下去。”

   对此,叶戬春也指出,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突出自身的产品定位,如果企业没有创新,那企业今后发展会越来越难,所以协会希望每个企业都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找到更细分领域的市场。希望以此为契机,将新金兰在产品创新方面的优秀做法与经验推广与传播出去,以点带面,在行业中发挥引领作用。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