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舒朗、长发国际、北江、良栖坐镇“精锐十年 榜样力量”云论坛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5-21


  5月19日,在2019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精锐榜云发布暨“精锐十年 榜样力量”云论坛的直播间,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民、长发国际时尚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蔡满、北江智联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钟章伟、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四位重量级嘉宾以“应对疫情挑战,拥抱可持续发展”为题,围绕当下的热点难点展开讨论,给业界以启迪。

云论坛直播现场

  TAWEEKLY:

  当下如何应对疫情挑战?未来如何拥抱可持续的发展?众所周知,在1月份的新冠疫情爆发后,许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积极转产防疫产品,那么山东舒朗集团也成为了行业的逆行者,并先后多次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报道,我们来听一下舒朗掌门人吴健民当时及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吴健民:

  舒朗更确切的说没什么提前的预测和预见,只是在中国疫情爆发以后,从情感上感觉应该做的事,尤其看到那些医护人员在武汉援助的时候,那种逆行者的背影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团队,舒朗的团队就迅速启动了这种应急机制,响应国务院关于救灾应急的工作措施,采取了一些转产防护服口罩的一些举措。

  那么,从2月2日到现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不仅在国内防疫方面做出贡献,在全球防疫工作中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规范化的服装企业在紧急状态下转产防护服,从技术难度上并不大,最关键的,是要适应关于药检产品的需要,比如说厂房的标准化问题、操作流程的标准化问题、原材料的供给质量保证问题以及销售通路的选择。

  TAWEEKLY:

  舒朗以一份敬畏之情承担起了社会责任,为抗疫做出了贡献。服装企业转产有先天的优势,而作为重要的中间环节产品,面料企业其实在这次疫情期间也面临着出口内销订单变化的压力,北江是如何应对又保持产品竞争力的呢?

  钟章伟:

  作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其中一员,公司在这样一个疫情影响下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我们自己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要去积极面对的问题。首先,内销和外销订单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基于北江本身相对多元化的客户网络,位于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办事处,以及本土的服务团队,北江积极调整订单并积极与客户沟通,并对不同市场进行不同的应对方式,以此去降低订单受损。

  同时,受疫情影响,传统线下的展会、客户拜访和见面等推广活动都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将很多对客户推广活动移到线上来。通过互联网技术、视频的会议、短视频推广、线上直播等等方式,将我们的产品信息在线上跟客户进行了较好的沟通。

  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在2月份复工复产之后,我们在中国和越南的两个工厂都采取了非常完善的保障措施,包括戴口罩、测温、划定安全距离、改造食堂等尽一切的可能保障员工健康安全的措施,以此来保障复工复产的稳定推进。

  TAWEEKLY:

  目前行业企业的压力和一些应对措施,需要更好的服务平台和手段,那么在世界纺织面料重要集聚地——柯桥,就有这么一家知名的纺织服装展贸综合体,长发国际时尚中心,在疫情期间又是如何助力企业应对挑战的呢?

  蔡满:

  疫情初期,长发国际时尚中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延期复工的同时,协助产业链对接了口罩防护服的原料与加工,联合CFU创意时尚联盟的顾问团队帮助同行进行复工准备,全球集采中心供应链协助许多产业链需求对接与转换订单。

  2月10日-4月28日,长发国际时尚中心联合CFU创意时尚联盟,在柯桥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CFU CARE抗疫求变》线上公益课程,共计10位老师参加,逾50多堂课程,服务人次近2万人。此次活动得到了柯桥区相关职能机构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推广。

  复工以来,面对面料商们开拓线上销售渠道的需要,长发国际时尚中心免费开放设界、集采、大师工作室等专业网红直播空间给柯桥当地产业商户使用,目前已经有十余家企业与长发预约场地,已成功完成直播超过10场。

  4月20日-4月25日期间,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的指导下,长发国际时尚中心完成了《云集采·初夏上新》线上对接会,超过20家参展商,展出200余款新品样衣,超过200家观展商为主体的专业群体,在线对接,既有当下立即可见的订单落定,也有未来长期合作契机的培养,为更多的渠道商、品牌商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TAWEEKLY:

  新技术新手段的确为服装设计与面料企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那么请实战专家程伟雄先生来为我们预判一下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些趋势。

  程伟雄:

  首先,通过上市公司一季度季报数据,一季度业绩下滑已是事实,二季度业绩下滑也是大概率的事实,也就是说上半年大部分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第二,国内局部疫情风险依然存在,疫情常态化为线下实体门店带来一定影响。第三,消费端萎缩导致供应端产能不确定性加剧,复工复产的中小企业挑战加大,国内外订单的趋势对部分中小企业十分不利。第四,转产防疫物资的企业也同样面临销售压力。第五,指望报复性消费,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成为一种“梦想”,大众化品牌价格博弈加剧,但运动类品牌有望在疫情的冲击下再突围。第六,传统品牌加码线上,电商业务成为趋势,小程序、社群、直播成为热点,疫情进一步推动了供应端和需求端的融合进程,产业互联网加速。第七,2020年业绩挑战很大,虽然本土市场已在恢复当中,但鞋服品类购买环比增幅依然缓慢,消费给产业带来的冲击我认为至少需要一到三年的恢复周期。

  TAWEEKLY:

  听完了程总的预判我相信对各位企业家都会有所触动,那么对未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钟章伟:

  想要做出清晰的判断肯定是相当困难的,但终归有几个方向是非常明确的,第一,在疫情影响下,线上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疫情对我们行业的冲击,所以说数字化、线上化一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二,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对可持续发展以及行业健康有序成长的关注在显著增加,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心态,从各方面提升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

  TAWEEKLY:

  这次疫情的影响对服装来说也是非常直接的,那么舒朗作为一个在线下经营多年的成功女装品牌,对今年的企业发展方向与趋势是怎么判断的呢?

  吴健民:

  探索营销方式的变化,其实在2018至2019年这几年业界已经开始行动,但是疫情的发生,确实给传统百货业、购物中心等业态带来严重打击。传统的服装企业要获得生存空间的话,恐怕大家都被挤压到网络之中。目前尽管出现了所谓的自媒体营销、视频营销等新方法,终归也是通过互联网的。

  当众多的国内品牌,从实体店转型到网上营销,众多的外贸企业,从出口外贸加工订单转为国内营销的时候,这种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是可想而知的。目前看如果一个传统服装企业想要在这种疫情下获得突破的话,确实是非常艰难的。舒朗的优势在于既保有原来的服装生产销售,同时又转型做了医护产品,在某些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TAWEEKLY:

  的确,传统渠道迎来了变革的机会,进入下半年我们相信行业的发展将加快步伐,那么对于一个平台而言,会有哪些具体措施来更有效地服务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蔡满:

  想要获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纺织行业必须通过转型,但是通过何种方式转型?向什么方向转型?我相信是众多企业经营者困扰的问题。

  一,优布衣新,以款卖布。面料的最终价值,需要通过设计转化成服装展现,长发国际时尚中心正在积极推进“优布衣新”项目,帮助柯桥的面料企业转型,并且已经有了成功案例。“选款到长发 时尚新地标”是我们的目标,长发国际嫁接国际一线的设计资源、时尚元素等为柯桥面料企业所用,助力柯桥的这块“布”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高端、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智慧,“以款卖布”,让“恨布不成衣”的遗憾彻底成为历史。

  二,“线上化”转型。“线上化”转型本来就是趋势,疫情的出现无疑加速了这一脚步。长发国际通过为柯桥当地企业提供直播技术、场地支持,已经有面料企业尝试TO B的面料直播,有客户通过直播了解面料并且下单,效果很好。事实证明,不仅仅是零售行业适合直播带货,TOB的面料企业在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直播带货也是一种手段。包括之前提到的,《云集采·初夏上新》首届线上对接会,率先推出了“云端对接”的服务理念。对接供需双方的优质资源,商品新款,工艺技术交流等,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TAWEEKLY:

  最后我们请实战专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给出一些建议吧。

  程伟雄:

  非常认同前面几位对企业家和商业的解读,企业家要有企业担当和社会担当,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未来本土企业的企业家思维改造很重要,我对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解就是企业没有发展何来持续。

  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是方向,可持续是关键,企业需要做好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顶层规划设计,打开四方门迎八方客,不要继续局限线上线下的争论,而是积极的用新技术、新工具拥抱数字经济,通过数字营销、数据库、数据云去捕捉用户的需求、标签轨迹,做好用户的需求的研究与开发,而不是“线上一个品牌、线下一个品牌”的运营思路。

  此外,要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做深、做专、做精、做透,做工匠产品,做工匠企业,立足中国市场依然可以做成世界级的企业。为主业做好资源储备,现阶段“现金为王”尤为重要,做好供应端。

  不同的经济大环境意味着不同的打法,安静下来,练好内功,扎好马步,打下足够“称王称霸”的基础,我认为尤为迫切。

  TAWEEKLY:

  非常感谢各位的分享,再次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大家的参与,衷心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