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行业需关注“三大短板”!中国纺机协会八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释放重要信息 |
9月25日,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八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在浙江杭州市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名誉会长王树田、会长顾平,党支部书记徐林,副会长刘松、赵晓刚、侯曦,总工程师李毅,高级顾问祝宪民、陈兴强、吕洪钢、高晓朝等行业领导,以及300余位纺机企业代表出席活动。会议由中国纺机协会秘书长丛政主持。 高勇在大会主题发言中,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重点分析了行业未来发展需关注的三个短板和纺机企业自身制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问题。 高勇指出,疫情给世界环境、经济环境都带来了影响,也让纺织和纺机业面临了极大的变化。行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半年,一季度影响严重,二季度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有所回升,从6月开始,国民经济有所恢复,7-8月开始逐步回升。到目前为止,包括纺机在内仍有两位数的负增长,但行业也不乏亮点,产业用行业呈现了高增长。1~8月底,出口口罩1300亿,防护服3000万件,中国防疫纺织品在全球的占比达到了83%,其大幅增长很好地拉动了纺织全行业的增长,同时,服务于防疫物资产品生产的相关纺机装备也实现了正增长。 行业今年以来的发展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状态。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同行业影响不同,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消费形态,比如直播带货,拉动了网销,今年1-7月,网销纺织服装品超过线下。在近期行业的走访中,行业回暖有所体现,江浙地区一些企业订单都来不及做,所以,今年行业运行转正是有希望的。 高勇说,进入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美欧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围猎,都让我们面对了新的变局,中央基于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推出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这一策略可能会贯穿“十四五”乃至更久,对于行业而言,我们要在新的战略环境下,对行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修改。纺织及纺机行业,本身就是市场化高的行业,在内循环为主的战略之下,纺机行业在技术领域有三个短板需要关注。 首先,纺织工业高新纤维,我们与世界领先水平有很大差距,这类产品与纺机行业有关系。比如碳纤维,目前包括连云港鹰游、吉林化纤、仪征化纤、威海光威等企业都在扩大规模,但一些关键装置还需要进口。再如目前热门的莱赛尔纤维,目前,国内拥有400万吨的粘胶短纤生产规模,现在我们要把短纤工艺转到莱赛尔纤维生产上,其中也有关键装置依赖进口。我们已经投资了一些项目,但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一方面是工艺不成熟,另外就是装备的设计制造、质量不稳定。 第二,纺织纤维面料加工的关键工艺装备,有些还做不好。就拿成熟的纺纱工艺来说,我们有不错的成套设备技术,但其中仍有一些关键装置要进口;同样,很多后道工艺方面也有不足。就拿一些高档面料的特殊要求,一些后整理设备做不好,有些甚至国内没人做。此外,在产业用领域,以及一些特种装备和毛纺、麻纺等领域的设备,在量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质量等方面仍需要加紧提升。 第三,纺机产品的一些关键零部件,我们仍然有差距。到目前为止,络筒机的三大件、并条机的自调匀整装置,以及大量仪器、仪表需要进口。最近火的熔喷设备,关键的喷头组件我们还做不好, 除去上述三个行业短板问题,对于纺机企业而言,自身的制造能力提升也非常关键,对标国际一流企业的生产,我们的差距这几年又拉大了,而我们的提高绝不是简单的买一些高端加工装备,提升加工精度,还应该关注行业整体能力的提升。 顾平就协会2019年及2020年以来的主要工作进行汇报。他指出,2019年,我国纺织工业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经历了贸易风险交织与市场需求放缓,我国纺机行业整体承压前行。新冠疫情造成了主要经济体增长相继出现严重衰退。国内一季度市场情况较差,二季度开始持续恢复。国外一季度情况良好,而从二季度开始持续走低。我国纺织工业与纺机行业依托国内巨大消费市场与多年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积极调整战略部署,正加快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2020年抗疫工作中,协会发挥行业特长,积极助力抗疫阻击战;开展行业调研,密切跟踪复工复产;及时向政府提供产业政策决策依据和建议;密集行业调研,把握行业发展走势;为抗疫装备保驾护航,及时组织经纬智能“JWN3011型全自动N95高端立体口罩机”样机鉴定,为国内及国外市场提供装备保障等。 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瞄准行业发展赢得政府政策支持,承接并完成了制造业重点领域“纺织技术与装备”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为相关部门明确(2020~2030)纺织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撰写纺织机械行业技术发展报告;组织纺织机械行业参评科技攻关项目及各类奖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成果鉴定;2019年协会组织标准计划项目申报,共上报《棉纺用棉箱给棉机》、《棉纺用凝棉器》词汇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2项;持续加强国际交流,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在市场方面,深耕海外市场,打造中国纺机品牌;全力组织“2021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联动上下游合作共赢;探索多途径推动智能制造落地。 在协会建设工作中,协会进行月度数据采集及汇总分析,完成了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2018与2019年纺机发货量的数据交换工作,收集了全球纺织机械行业数据信息等。 在2020年第四季度协会重点推动工作内容中,顾平表示,协会将做好“十四五”纺织机械发展指导性意见编制工作;做好2021年6月召开的“2021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的筹备与组织工作;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以协会各分会为依托,在信息、科技和市场三个领域,深入开展工作,为行业和会员企业做好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按照中国纺联党委的统一部署,做好党建工作。 刘松围绕业界关注行业发展环境以及未来发展预期等分别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情况、纺机行业运行情况,以及下半年行业发展预期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刘松针对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以及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从各个地区2020年上半年GDP以及PMI数据表现来看,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均受到了疫情的极大冲击,但目前已出现改善迹象,主要经济体 PMI指数普遍出现回升,制造业PMI大部分已回到荣枯线以上。 就中国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表现来看,一季度宏观经济指标大幅下滑,二季度开始则呈现出了向好的经济形势,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复苏体现了强生产、稳投资、弱消费、慢恢复的特征。2020年1~6月,我国GDP同比降1.6%,全年GDP同比有望恢复正增长。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较7月份增加0.8个百分点。同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总体平稳运行。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834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1~8月份我国外贸 出口15716亿美元,同比减少2.3%(按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0.8%);进口12826亿美元,同比减少5.2% , 进出口总值28542亿美元,同比减少3.6%;随着疫后经济复苏,整体外贸形势不悲观。 就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据介绍,1~7月,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降幅较今年一季度收窄10.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3.3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260.7亿元,同比减少16.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31亿元,同比减少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5.2个百分点。1~6月,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减少27.3%,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放缓26个百分点,但较一季度回升10.8个百分点。1~8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减少15%,降幅持续收窄,8月份已实现单月正增长4.2%。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为1308亿美元,同比增长1.9%。 纺机行业,1~6月,636家规模以上纺机企业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21.3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02%;同期,规模以上纺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21.1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4.86%,降幅较今年一季度收窄42.48百分点;1-6月,规模以上纺机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为294.04亿元,与去年同期比下降30.53%;同期,规模以上纺机企业资产总额为1022.5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82%;1~6月,规模以上纺机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加15.44%,产成品存货增长20.01%。1~6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累计总额为32.8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76%,受益于防疫纺织品设备的大幅增长,7月份我国纺机出口继续回暖,1~7月累计出口24.25亿美元,同比增长7.57%。上半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数量的进口。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及上海等五省市位列进口总额的前五名,占进口总额的83.74%。 谈及行业未来发展预期,刘松表示,全球范围内,大部分纺织企业预计在2021年一、二季度后才可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疫情也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本地/区域供应链的重要性,这可能将会改变目前全球纺织供应链的格局。从统计数据来看,2020下半年纺机行业的总体运行指标下滑的步伐将减缓,但全年营收及利润等指标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总体来看,纺机国内外市场的调整仍在持续加快,市场的调整给纺机企业的经营带来持续的冲击,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细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竞争优势表现将更加突出。 李毅围绕纺机行业科技工作情况作了报告。分别从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成果情况两个方面对2019年纺织机械行业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就行业创新体系建设,据介绍,2019年纺机行业企业、院校共申报了43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计划科技攻关项目,项目涵盖化纤非织造机械、纺纱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纺织检测仪器。科技指导性计划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导的行业科技管理工作,旨在促进行业技术发展,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该计划中的项目可参加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奖评审等活动。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项目已经完成并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2019年5月8日,“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战略”继续位列科技部试点联盟“活跃度高的联盟”,并成为2016-2018年度连续三年保持高活跃度的19家联盟之一。 2019年,3家纺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入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招投标项目”;联盟会员企业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入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第二批);2019年12月,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与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联合组织召开了印染智能制造供需对接会。 2019年,共有12家企业申报产品研发中心并通过初审,现正组织专家对企业申报的资料和现场的评审和考察。此外,协会还组织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机器材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从技术创新方面来看,2019年,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化纤长丝制造智能物流全流程成套技术及装备”;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高效热风法非织造布成套设备”等企业完成新科技成果及应用。 2019年,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主持完成了22项国产纺织机械科技成果鉴定,其中立信染整机械(深圳)有限公司的低张力平幅针织连续煮漂机、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的“HCP2025智能组合式粗纱机”等3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前8个月,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主持完成了10项、23台套国产纺织机械科技成果鉴定;全部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其中,一等奖包括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的“车用非织造材料柔性复合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化纤长丝卷装作业的全流程智能化与成套技术装备产业化”等。2019年,包括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自动整花方法”(ZL201510734919.8)在内的三项技术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利奖金奖。 作为会议重要议题,丛政在会上进行了八届理事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的调整及增补情况说明。 现场审议并通过了部分协会副会长人选: 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肺炎工作中,中国纺织及纺机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勇于担当,为重要防疫物资于服务的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会上,徐林宣读了抗疫先进单位表彰的决定,恒天重工、天齐平带、中丽制机等10家企业受表彰。 抗疫先进单位名单:(排名按照首字母排序)
1.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常州纺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3.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4.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 5.黄山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6.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 7.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8.上工富怡智能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9.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10.浙江朝隆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多年来,纺机协会一直在大力倡导、推进行业的自主创新,并以纺机行业产品研发中心为抓手,鼓励企业依托行业及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创新。会上,2020年包括经纬新技术、北自科技、万宝纺机在内的10家企业入选,侯曦为企业颁牌。
在大会总结发言中,王树田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提出了三个想法:
首先,面对经济环境的大变化,行业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定位自己至关重要。我们要客观分析自己的情况,目前,我们在很多方面仍存有非常明显的差距,但不等于没有信心。回顾行业的发展历程,信心满满。我进入行业时好设备都靠进口,到2000年出口还不足2亿美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纺机整体水平已经跟上了世界潮流,但是,在一些关键的基础研究领域还有空白,还有差距。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做课题,但缺乏规划,或者有规划却缺乏延续性,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也比较多,包括激烈的行业竞争,这是我们未来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此外行业缺乏合作精神,特别是在产品开发上。我们要考虑如何在行业中建立一个平台,集合更多企业的研发力量。这项工作很有难度,需要行业企业一起努力。 其次,行业要大胆承认变化,重视科技进步,更多地融入进去。近年来,整个行业的变化,全球的变化都体现出了科技的力量,我们日常生活也已经因此有了改变。比如美国有两个了不起的公司,一家是做旅游业,他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房产资源,颠覆了老牌旅游企业、饭店集团的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成果。包括美国今年以来几次股市大的起落,同样是依靠的10个最大的科技公司作为支撑。这些现象其实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行业中,智能制造、网络化、大数据,也已不是概念推广的阶段,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纺纱行业,原料是第一成本,其次就是电。兰溪有个企业,依托太阳能发电,就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科技对我们的冲击很大,我们建议,行业在“十四五”期间,能够更多地将科技引入我们的产品研发中。 第三,根据上述情况,未来我们的战略要进行重新设定。特别是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规模增长也将到此为止。扩产能,或者进入不熟悉的行业,企业要特别小心。而做精,做出水平,会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们的供应链、产品都会受到限制,面对内循环,有些行业竞争会加剧,纺机行业没那么严重,目前出口占比约15%-20%。但是,外向越来越多,产业转移明显,包括越南、印尼等,我们的出口比例将进一步增加。若未来受更多条件限制,我们又该怎么做?我们要基于这样的环境分析,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这其中,就会要求我们把产品做好,甚至是每个零部件。未来,行业协会的工作也将面对更多新的挑战,需要着力研究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行业企业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当天下午,中国纺织机械协会30周年座谈会举行,会议回顾协会3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并颁发“中国纺织机械行业成就奖”。详细内容请看后续报道。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