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PX困局
文章来源: 2014-04-15


    在困扰行业多年的棉花问题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之时,化纤行业的原料问题又遇到了瓶颈。
    近几年来,围绕 PX 项目的争端此起彼伏,“想说爱你不容易”。
    这一次进入人们视线的是广东茂名。3月30日,尚处于规划阶段的PX项目引发广东茂名部分市民的群体性聚集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随后,百度百科词条中关于PX毒性的描述甚至几度被由“低毒”篡改为“剧毒”。
    而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新加坡一家全球最大的PX工厂将在第二季度开始试运行,芳烃类产品产能为150万吨,其中包括80万吨PX,主要供应亚洲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工厂的大股东之一是中国的江苏三房巷集团。
    从厦门、大连、昆明,再到茂名,几年来,国内对新建PX项目的争议从未停止。而由于部分PX项目的延后甚至搁置,导致国内PX供应缺口日益增大,目前超过一半的PX依赖海外进口。PX一方面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推崇,另一方面又引起一些民众的担忧,想上马但难上马,也导致一些大型下游生产企业正在寻求于海外建设炼油及芳烃装置,自产PX。
    这其中的状况似乎和目前PX的市场格局类似:从世界范围来看,PX的产能总体处于过剩;但从中国市场来看,仍然供不应求。数据显示,随着我国PTA产能迅速扩张,PX供应缺口日益放大,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国PX进口价比国产价格每吨要高出200多元。大量采购高价的进口原料,势必会推高我国下游纺织服装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削弱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一次次的项目上马受阻表明,国内对于PX的恐惧并非个别现象或者某地特色,而是已成为一种常态和多发现象。鉴于目前状况,我们不难推断,今后其他地方想上马PX也并非易事。所以,仅从理论上去探讨并无实际意义,如何科学规划,加强疏导,让人们不再抵触才是关键。
    其实,民众谈PX项目色变,并非针对PX本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导致对企业和监管部门产生了信任危机。面临这种状况,我国在PX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必须严把“环保关”,拧紧“安全阀”,最大限度地消除PX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尽可能做到信息透明,做好舆论引导和公众沟通,消除民众的不安全感。
    茂名事件后,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协会组织、院校专家,都开始注重引导公众对PX的正确认知,以消除不必要的担忧,促进PX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上周,中国PX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各方人士针对PX的公认认知、规划布局、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话题展开探讨,达成共识。
    这些都是很好的举措,但要消除负面影响,获得公众信任,让人们不再谈PX色变,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媒体共同推动,不懈努力。(徐峰/文)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