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中国制造2025之战略
文章来源: 2015-04-09


  本刊记者-刘萍 

 

   年初,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中纺圆桌论坛上的论述让人印象深刻:中国工业增加值率偏低,测算“十一五”为25.6%,近两年不到23%,而发达国家为35%40%,相差十几个百分点。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德国提出工业4.0新战略,欧盟提出将工业比重由2011年的15.1%提高到2020年的20%。而我们在谋划工业4.0的同时,也要着力打造工业3.0,甚至不得不补2.0的欠账。    

  3月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针对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概念: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即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一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中发布的报告被广泛援引,“中国的制造成本已上升为美国的九成”。该报告认为美国近年的制造成本不升反降,主要原因是生产率更高而能源成本更低。  

  纺织业的成本问题也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演讲中提及,他日前在中纺联理事会议上表示,2020年预计中国产业工人月均工资将达1000美元,这对于整个纺织业、特别是细分的成衣业将构成较大挑战。但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空间巨大,劳动效率提升也仍有空间。   

  新常态下,李毅中提出要重塑和再造“低成本优势”,即再造建立在技术、产品、管理、生产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的低成本优势。怎么做?关键在“降本增效”。比如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工效,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浙江、广东两省都已提出“机器换人”、“人控机器”;比如产学研用相结合,在“用”上狠下功夫,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是60%70%。研发目的在“用”,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参与更有利于加快研发进程,疏通应用渠道。

   

  

  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而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必将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随后我们便听到在中纺联理事会议上,王天凯会长对于推动智能转型,加快行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论述。他提出行业要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互联网+纺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重塑行业增长新动力新优势。

  具体而言,“互联网+纺织”体现在:研发设计网络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流程信息化、营销过程电子化。这四位一体是“纺织互联网”的综合体现,而非单一的营销过程电子化(电子商务)而已。当下纺织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点,更在于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在于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在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而纺织业正是这个优势产业的重要一员。落实“中国制造2025”,对于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纺织业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