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德州华源以创新发展打造差异化纱线“灯塔”工厂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1-05-18

  5月18日,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其十八岁的生日。自2003年5月创立以来,这家坐落于德州市德城区天衢工业园纺纱企业,已发展成为下辖三家子公司、一个在建工厂和一个研发中心,总规模50万锭,年产纱线6万吨,以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精品纱线享誉业界的现代化纺织企业。在厂庆前,德州华源特别组织了一场“行业媒体走进德州华源”的交流活动,通过各方观点的碰撞,为其十八周岁成人礼献上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审时度势 逆风增长 “受疫情影响,2020年德州华源仍实现销售16亿元,企业发展稳中有升。在我看来,企业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公司时刻坚守创新发展理念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后疫情时代,企业都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作为一个上游纱线企业,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与终端品牌的沟通合作。据统计,当前超过九成的个性化订单来自品牌,订单生产已排期到7月份。”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东向记者分析道。 

  据其介绍,去年下半年来,行业的整体形势稳中向好,受国际疫情的影响,部分东南亚外单向国内回流,为德州华源的外销市场提供市场机遇。“随着欧美国家对于疫情的管控,以及疫苗的全球推广,当地经济生活也在有序复苏,消费需求也随之逐步增长。这些利好,均为德州华源今年外贸市场的拓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以运动品类服饰为例,德州华源今年来自国际品牌的订单量也在逐步增长。据统计,截至4月底,德州华源外贸销售额较以往均呈现增长态势。”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走向,李向东表示虽然依然面临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但整体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国内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提供了机遇。 受疫情影响,电商直播品牌迅速崛起,德州华源也在2020年初,迅速捕捉市场需求,调整市场战略,加大对于新兴品牌的沟通对接,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除了常规产品外,一些功能性、差异性的多组分混纺产品也在线上也实现了良好的销售。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内循环战略的提出,华源也将继续挖潜、探索内销市场的需求及消费痛点。 

  智能化“灯塔工厂” 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3月28日,伴随着各种机器的轰鸣声,德州华源智能化高性能纤维高端定制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占地面积419亩,总投资20.5亿元。该项目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是2021年度山东省重大项目,德州市重点项目,该项目坚持“两化”融合,规划建设全省纺织行业唯一的三层智能化、数字化“灯塔”工厂,可年产大健康医疗、特种产业用高性能纤维纱线4.5万吨,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竣工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3.5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 

  据李向东介绍,项目创建的初衷就是打造中国纺织行业差异化纱线智能制造的示范企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灯塔”工厂,因此从设备的选型、专业厂房的设计、智能化系统线路的设计,均按照此目标稳步推进。目前项目一期工程——13万锭、18台涡流纺智能生产线已经进行到土建阶段,预计10月开始设备安装调试,年底将进行部分投产。” 面对记者如何定义智慧工厂的提问时,李向东表示,这个“灯塔”工厂主要体现的企业用工、高质高效、低碳减排等方面。过去德州华源以“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模式受到客户的认可,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客户群的逐渐壮大,通过这项目可以让德州华源的基本盘产品实现高质、高效的大批量量产,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更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质高效地服务。 

  精益管理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国家提出的减碳目标,近年来,德州华源从两方面入手努力践行。在产品层面上,通过创新研发,不断推出再生、可降解纤维的纱线产品,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国产纺织品减少资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此外在企业的生产中,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变频技术的应用、循环水技术、自动化设备的运用等一系列、大手笔的改造投入,持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015年德州华源首推精益管理,通过企业管理层的持续推动,也让企业在发展中得到了切实的收获。在李向东看来,通过精益化管理的推进,企业的生产运营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益化、精细化、精准化’已在公司内部深入人心,精益改善已经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实际工作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落实,企业员工的‘微创新、微改善’在华源已成常态,每人每月都有1-2条务实建议,从理念已经内化成每个人的行动。在产品品质、质量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德州华源品牌在客户中的美誉度、忠诚度不断提升,生产成本随之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也随年提升。未来,我们会在研发、经营方面持续推进,打造纺织行业的中国智造品牌。”李向东如是说。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