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封面人物|王忠杰:清河羊绒焕新,打造全球影响力“世界绒谷”
文章来源:: 2024-07-12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清河,便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县城。
  蜿蜒流淌的河水,为清河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和繁荣的经济。历史上,清河郡曾号称“天下北库”,一度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一条横穿而过的大运河给清河人“运”来了文明之波,更“运”来了搏击市场、弄潮商海的胆识。
  说到羊绒,清河不靠山,没有草原牧场,也没有规模化养羊的传统,它是如何与羊绒结缘呢?清河县羊绒小镇综合管理中心主任王忠杰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是靠清河人干事创业的精神! 
  走在清河羊绒小镇,品牌门店鳞次栉比,直播电商几乎是每家店面的标配,生产工厂内更是呈现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现代化厂房干净整洁的背后,是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旅游也开始在产业中生根发芽……清河羊绒早已不是印象中的模样,产业焕新正在悄然进行。
  数据显示,清河的羊绒产量占世界的40%、中国的65%。如今的清河,把羊绒产业做到了全国首屈一指的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集散地和重要的羊绒制品生产加工基地,赢得了羊绒之都、“世界绒谷”的美誉。
  TAweekly:
  清河主要有哪些产业?羊绒是否是清河的首位产业?
  王忠杰:清河产业兴旺、特色鲜明,羊绒、汽车及零部件、稀有金属等特色产业驰名中外,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加工基地、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最大的汽车密封条生产基地、最大的滤清器产销基地、最大的再生稀有金属集散地。羊绒产业是清河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清河还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等荣誉称号。
  TAweekly:
  目前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如何?
  王忠杰:清河因绒而兴、因绒而名。全县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羊绒企业1000余家,羊绒业市场主体1万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清河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加工集散地、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年产销无毛绒8000余吨,占全国的65%、世界的40%;年纺纱9000余吨,纺各类面料400多万米;各类羊绒服饰3600多万件,占全国总量的20%。
  TAweekly:
  清河羊绒产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王忠杰:清河羊绒产业目前的发展优势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产业链条全、规模大,形成了从原绒采购、分梳、纺纱、织衫、织布到制衣完备的产业链条,年产销无毛绒8000余吨,约占全国总量的65%、世界总量的40%;羊绒纱线、羊绒衫、大衣、披肩等各类制品的产销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产品美誉度高。清河羊绒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羊绒商标9000余个,产品远销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影响力大。清河先后参与主持了《山羊绒》国家标准以及《绵羊绒》河北省标准8个标准的制定。我们连续举办了30届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是业界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之一。
  其次,清河羊绒具有“全、广、多、优”的特点。
  全:原料端以山羊绒为主,同时还包括绵羊绒、驼绒、兔绒、牦牛绒等几十种其他动物纤维;成品端既涵盖了羊绒衫、裤、围巾、披肩、大衣等羊绒全系列秋冬产品,又引进了真丝、亚麻、丝光棉等夏季产品。
  广:全国有羊绒产业的地方,就会有清河人;有羊绒生意的地方,必然会与清河有贸易往来。
  多:商标数量多,位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第一;产品销量多,是国最大的羊绒原料加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
  优:羊绒产量稀少,仅占世界动物纤维总产量的0.2%,更重要的是因为其优良的品质和特性,被人们称为“软黄金”“纤维皇后”。清河羊绒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一分价钱一分货,绝对物有所值。
  TAweekly:
  您觉得清河羊绒的发展优势是什么?

  王忠杰:干事创业的清河精神。上世纪70年代,清河还是河北省18个贫困落后县之一,是全省出了名的“四不靠(不靠山、不靠水、不靠大城市、不靠铁路)、两没有(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产)”。改革开放以后,清河靠着“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的精神,认准正在悄然成长的羊绒行业,出台扶持经济的政策,鼓励农户放开手脚搞羊绒分梳,成功走出了一条“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奔小康”独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

  抓住电商发展的历史机遇。清河县电子商务一是起步较早,发展始于2006年,实施“网上网下互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补”发展战略,依托清河县羊绒制品市场发展形成了“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清河模式”,被认定为中国电子商务“三大模式”之一。二是规模较大,目前拥有淘宝镇6个、淘宝村71个,京东、淘宝、唯品会等网络店铺3.5万余个,2023年实现网络销售额超145亿元、全市第一,快递业务量2.74亿件、全省第一。清河电商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实体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产业催生网销,网销带动产业”的良好局面,助推清河羊绒产业顺利实现了从原料分梳向纺纱和制成品的转型升级。
  TAweekly: 
  目前产业在两化融合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进展?
  王忠杰: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清河羊绒已经形成了从原绒采购、分梳、纺纱、织衫、织布到制衣完备的产业链条。
  近年来,清河县聚焦羊绒产业,强化政策激励引导,提供设备购置补贴、租金补贴等具体支持,鼓励企业引进羊绒智能化针织设备,推动产业两化融合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河县已有60余家羊绒企业实现研发设计智能化、采购销售网络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在政府的牵头下,龙头企业新华羊绒公司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大型针织数字共享工厂暨事坦格羊绒针织数字研究院,项目建成后,清河一线成衣电脑横机的数量将达到2000余台,成为全球重要的织可穿一线成型羊绒针织基地。同时,羊绒针织数字研究院也会开展针织数字化设计、3D虚拟仿真、数字化生产、数字化销售、数字化物流等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加快发展清河羊绒产业新质生产力。
  TAweekly:
  清河规上羊绒企业的占比是多少?
  在品牌培育方面树立了哪些品牌,目前有什么具体扶持措施?
  王忠杰:目前全县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羊绒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1家,占比8.1%。
  在品牌培育方面,全县羊绒商标注册量9000余个,数量位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第一。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个(清河羊绒);中国驰名商标4个(衣尚、宏业、宇腾、昭友),另有在外地创建的中国驰名商标2个(兆君、皮皮狗);河北省著名商标10个;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70个。
  对于培育自主品牌,我们深度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筛选一批基础条件好、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和品牌作为重点,利用行业会展、网络平台及各种媒体,加大对其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导和组织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以及省知名品牌。鼓励企业收购、入股国际化优质品牌;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国内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为企业品牌寻求法律保护。
  同时,充分利用好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平台,创新交易会举办方式和内容,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专业批发市场和买手参与,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提升交易会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力争把该交易会打造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独具特色的时尚周。
  此外还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以“清河羊绒”名义组织企业集中参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PH Value)、时尚深圳展等国际国内展会。鼓励企业自行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会,加强与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合作,并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供应链渠道。鼓励品牌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清河羊绒集成店、专卖店、商城专柜、机场店等。
  TAweekly: 
  以往,清河很多产品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不够时尚,那么近年来,清河羊绒在前端纱线的研发以及时尚设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未来还将有哪些推动举措?

  王忠杰:目前纱线新品不断涌现,创新研发出高达200支的高级精纺纱以及抗起球、免后整理、蚕丝等高档纤维混纺纱线。在国际市场,日本优衣库品牌所用羊绒纱线的70%来自清河,爱马仕品牌纱线的独家供应商在清河,MORO纱线供应古琦、百丽、普拉达、Zara、芬迪等50多家国际快消和奢侈品品牌。

  时尚设计方面,一是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联合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发布年度中国羊绒秋冬流行趋势;联合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发布年度中国针织纱线流行趋势。二是充分发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清河羊绒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力量,每年为企业设计新款服饰500多款;三是每年举办清河羊绒时装周等时尚活动,发掘培养本地设计师人才。
  TAweekly:
  清河羊绒近年来在电商方面成绩卓著,目前做电商的企业有多少家,年成交额是多少?
  今年以来的总体销售情况如何?
  王忠杰:截至目前,全县在天猫、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注册的网络店铺达3.5万余个,年网络销售额超145亿元,位列全市第一。今年以来,电商销售业绩稳步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10%。
  TAweekly:
  清河对羊绒产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如何?
  下一步的工作有哪些?
  王忠杰:我们清河羊绒将以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制造智能化、产品四季化、设计原创化、渠道多元化为实施路径,坚持产业和市场双轮驱动,着力打造羊绒原料价格形成发布中心、羊绒服饰智能织造中心、羊绒品牌博览和销售中心、羊绒时装设计与流行趋势发布中心,把清河打造成为在羊绒行业制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国时尚羊绒名城”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绒谷”。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