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拓市,质变转型——访绍兴超拓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陇祥 |
“我们的任务是在父辈的基础上完成质变的过程,这要求我们敢于应变,做好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内涵,追求差异化,深耕专业领域。”很难想象,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是出自一位00后的年轻人之口,他就是绍兴超拓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陇祥。在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杜陇祥对当前行业环境有着自己的考量,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更是有自己的规划与想法。
![]() 初涉职场,杜陇祥不甘局限于父母为自己规划的“舒适区”,毅然前往广州,入职当地纺织工厂学习,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回归家族企业后,他更是从基层做起,历经销售、跟单、研发至管理等各个岗位的磨砺与锻炼,正逐步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他的加入,使超拓纺织开始战略转型,丰富了全涤、人丝、苎麻、亚麻等梭织印花底布品类,拓宽了产品在女装、童装等多元领域的应用,更使得超拓纺织的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声名日益响亮。
创新中重塑产品矩阵
步入超拓纺织占地逾千平方米的样品仓库,各式各样的布匹错落有致地陈列于展示架上。为了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超拓纺织在生产工艺升级迭代、工序流程优化、产品研发设计以及新材料替代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引入了多元混纺面料,更在面料色彩、纹理与图案设计上持续推陈出新,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推出的国潮系列,为原本素净的白色底布注入了生机与个性。“说实话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只能在同质化竞争中尽可能地寻求一些差异化。”杜陇祥说道。
![]() 产品的创新,离不开对市场趋势的掌控。杜陇祥深谙一线市场动态的重要性,因此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市场敏感性,构建了一套多元化且高效的情报收集体系。他积极与合作的经销商、设计师进行深入沟通,从他们那里获取第一手的市场反馈和产品需求信息,以快速调整产品策略,确保产品始终与市场需求同步。同时,在数字化时代,杜陇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进行信息的筛选与整理,为超拓纺织把握市场趋势、优化产品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杜陇祥举例说:“去年有一款产品,在面世初期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经过一年的市场沉淀与蓄势待发,却意外地迎来了井喷式的订单增长。这一突如其来的市场反馈,不仅验证了我们对市场趋势判断的准确性,更使我们得以迅速抢占市场先机,比同行业其他企业更早一步进行战略布局,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除了精准把握市场趋势、推出新颖独特的产品外,超拓纺织还凭借其强大的现货库存优势,确保了能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无论客户何时下单,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展现了企业的强大执行力与高效服务。
拓市与品牌建设并行
从曾经的内向与不知所措,到如今能够自信满满地独立沟通、承接订单,杜陇祥不仅克服了内心的障碍,更在广阔的产品市场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疆域。今年,他在义乌开设了自己的门市,将原本的面料应用范围延伸至围巾、头饰等时尚小品类,为面料找到了新的生命舞台。
![]() 为深耕义乌这一市场,杜陇祥进行了一年之久的实地调研,精心分析市场需求与趋势。在稳固的现货供应基石上,他逐步打开了义乌市场的大门,亲自运营门市,深入客户群体,慢慢构建起稳固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他更筹划与义乌本土的印花厂强强联手,充分利用当地的供应链优势,为超拓纺织在义乌市场站稳脚跟奠定基础。
![]() “父母始终不遗余力地推动我走向市场前线,他们深信实战是成长的加速器。最初,我对这样的安排颇为抗拒,感到无所适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逐渐发现其中的乐趣与挑战。从最初小心翼翼地接下第一笔订单,到最终顺利完成交付,整个过程充满了考验,无论是解决面料色差的问题,还是应对紧迫的交货期限,我都必须亲力亲为,逐一克服。每当一个订单成功完成,那份难以言表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杜陇祥分享道。
此外,在超拓纺织的发展历程中,内销一直是其核心市场,然而,杜陇祥有着更为远大的规划,他要带领超拓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外贸版图。三月底,他亲自带领团队参加中国轻纺城韩国首尔纺织面辅料展,这是对超拓国际化战略的一次重要尝试,更是杜陇祥探索未知领域迈出的勇敢一步。
![]() 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杜陇祥也将重心放在了品牌建设上。他积极投身各类行业展会与对接活动,主动出击,持续提升企业的市场能见度,同时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热门线上平台,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全方位提升超拓纺织的知名度,让更多潜在客户认识并信赖自己的企业与产品。
作为新生代的一员,杜陇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敢于创新、敢于担当。他的故事是无数年轻人在纺织行业中不懈奋斗、勇于探索的缩影。他们以新颖的视角审视传统行业,用创新的思维为纺织业注入了一股股鲜活的力量,让这片传统的土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 |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