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临杭的价值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6-09
本刊记者_胡晶
   浙江省桐乡市临杭经济区拥有很多美誉,如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潜力奖第一名、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50强等等。提到临杭经济区,似乎总是与“价值”挂钩。顾名思义,“临杭”最直观的投资价值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中共桐乡市临杭经济区工作委员会书记盛月良说:“提到区位优势我们常引用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桐乡在中央’。临杭经济区作为桐乡市两大工业主战场之一,区位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记者真正深入临杭经济区,穿过一片片厂区、深入一个个企业之后才明白,区位优势并不是临杭价值的全部。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临杭经济区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龙头企业、人文情怀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是远比区位优势更为诱人的投资价值。

   如今,桐乡市临杭经济区是桐乡市两大工业主战场之一,是“国家纺织新材料产品开发基地”,致力于打造成为桐乡市西部千亿级产业平台。

四通八达

三大经济圈交汇于此

   谈到区位优势,桐乡市洲泉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临杭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招商一局局长张忠跃提出了几个直观的数字:“临杭经济区距杭州市20分钟车程、上海60分钟车程、苏州50分钟车程。”

   临杭经济区位居杭州港经济圈、上海都市圈、环太湖经济圈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处于正在建设当中的杭州二绕范围内,紧邻乌镇,是名副其实的杭州后花园,区域优势相当明显。

   他介绍,公路方面,两条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和杭州二绕(正在建设)从园区南北两端贯穿而过,铁路方面,距沪杭高铁桐乡站25公里。空港方面,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60公里、上海虹桥机场100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40公里。水运方面,链接京杭大运河的三级航道横贯临杭经济区,距乍浦港70公里、上海港150公里、宁波港220公里。

   张忠跃说:“区位优势是得天独厚的、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个优势,则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桐乡的人文环境很好,这里的劳动者普遍勤劳而且朴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基本上没有出现过用工荒、返工难的问题。这里的劳动力资源非常好,这也是先天优势之一,在这样的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区内的很多大企业才能更平稳快速地发展起来。”

名企林立

行业龙头聚焦临杭

   盛月良介绍:“临杭经济区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主要有桐昆集团恒通产业园和新凤鸣集团产业园。桐昆集团的涤纶长丝产能和产量连续多年在全国位居第一,桐昆集团在建项目有恒通三期、恒通四期、恒通五期在报批当中;新凤鸣集团在建项目有中维公司、中盈公司等。规划区包含新辟3000亩地至少可容纳化纤产能300万吨,有双向六车道的临杭大道和连接京杭大运河的三级航道作其交通保障。能源区一公里范围内有华能热电公司,年发电量25.2亿千瓦时,供热能力450吨/小时;有22万伏变电站。区内的双箭集团的橡胶输送带、京马集团的微特电机也都是行业龙头。”

   桐昆、新凤鸣、双箭、京马、华能⋯⋯接二连三的巨无霸企业名称不断加持,让这个经济区听起来庞大而强劲。

   临杭经济区是“国家纺织新材料产品开发基地”,又是全国著名的蚕丝家纺基地。为了打造千亿纺织新材料产业,新辟3000亩地规划了“国家纺织新材料产业园”。此外,为了更好地完善产业链、配合园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园区规划了2000亩机械机电产业园,园内现已有双箭橡胶、京马电机、永发电子、海波液压等机械装备企业入驻。

政府力挺

配套服务设施完善

   张忠跃说,经过近年来的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园区自身的合理规划,目前临杭经济区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园区内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完善,园区实现“七通一平”,区内供电属华东电网,供电安全、可靠;供水系统与市区联网,由市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污管已接入市一级污水管网,可以直接向管网达标排放。”

   桐乡市临杭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是桐乡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免费为前来创业的中外投资者提供全面、优质、高效、专业的全程服务,包括立项审批、工商登记、项目用地、厂房建设等手续的办理服务,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商、商检、税务、银行等企业所需的一切手续的协办服务。“同时落实领导联系企业、联系项目制度,为落户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绿色通道”机制,预审机制。”张忠跃说。

   除此之外,张忠跃还强调,临杭经济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配套也十分完善。桐乡市是浙江省教育强市,教育方面全国领先,实现了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先进的医疗场所也可为从业者提供最有效的医疗保障。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