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01-14

  本刊记者-董笑妍

  震泽丝绸杯·中国丝绸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作为家纺业内第一个专品类大赛,是一个面向设计院校师生、家纺企业、设计机构和工作室有针对性的征集适用于丝绸家纺及其衍生品创意设计画稿的专业型赛事,如今已历经三届。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01

  作品数量激增,权威影响更广 

  1月12~13日,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设计师分会、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人民政府承办,苏州吴江丝绸创意文化产业园协办的“震泽丝绸杯·第三届中国丝绸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评比活动召开。

  本届大赛主题为“丝·享”,从2018年9月30日启动报名征集活动以来,共收到2353件作品,参赛单位一共112家,其中包含80所院校、17家企业、15家设计师工作室和一些独立设计师,整体数量较去年提高了近50%。

  大赛设金银铜奖、最佳创意设计应用奖、最佳创意设计题材奖、最佳传统纹样表现奖、优秀奖、入围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共10个奖项。

  本次评比采用实物画稿评比和电子画稿评比结合的形式,全程盲评,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公证处专职人员进行公证。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易担任评审委员会执行主任,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毅担任评审委员会新闻发言人;上海玛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傅琳雅,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顾全,江苏宝缦家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维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染织与服装系副主任、博士郎青,南京艺术学院纺织品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王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副教授徐雪漫担任评审委员会委员。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评比结束后,1月14日将在震泽丝绸杯大赛官网和中家纺官网进行为期一周的获奖作品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对外发布获奖结果。 

  02

  周密前期准备,为优秀作品铺就康庄之路 

  据悉,此前震泽丝绸杯大赛组委会曾前往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湖南女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共七所院校进行大赛的现场宣讲招赛,宣讲活动极大调动了院校师生参赛的积极性,为大赛吸收了大量作品,也为行业储备了优秀专业人才。

  今年,组委会还专门开发了震泽丝绸杯大赛的专属门户网站(www.zzscbds.com),从技术上实现pc端和移动端同步。这也是家纺行业内第一个大赛官网,为后续人才对接、作品开发建立了一个完备的信息库,也为参赛者打开了了解大赛的新窗口。

  同时,为给参赛者提供更便捷的方法,大赛报名也紧随互联网的步伐,实现线上一键式报名,取消寄送画稿环节,使参赛者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参与比赛,减轻负担。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评审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易表示,今年大赛不仅实现了官网一键式报名,而且取消了由参赛者寄送实物画稿参赛的环节,为此组委会增加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参赛者免费打印制作所有参赛作品,目的就是为了给参赛者减负,减轻参赛者时间和费用的成本,能够更高效、便捷的参赛,这同时也保证了所有参赛作品的标准化,使赛事的各项环节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参赛各类信息统计的精准性。大赛组委会切身从参赛者的角度出发,打造了一个高效率、0成本、高回报的优质竞技平台。

  03

  以最专业角度,选最出彩作品 

  评比现场,2353幅作品陈列的井然有序,评审过程将持续两天,评委们徜徉其中认真点评、细细品味,以浸淫行业十数乃至数十年的经验,结合色彩、构图、搭配、空间、实用、市场等多维角度,以发展的眼光严格筛选着每一幅作品。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聆听每一位评委从各自角度出发,具有专业性与针对性的点评,从中窥得大赛评选的要点,解读市场发展的方向。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王易

评委会执行主任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

高级工艺美术师

  大赛始终坚持倡导原创设计,主办方通过大赛不断为行业培养和储备设计人才,提高着行业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本届大赛乃至今后的大赛我们都会根据往届的经验和大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赛事不断调整改革,让震泽丝绸杯大赛持续呈现良好的、上升的、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

  明年大赛将更加注重宣传推广,引进更多的合作机构,也会将大赛与行业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将大赛打造成中家纺、乃至中国家纺行业的的一块设计品牌。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张毅

评委会新闻发言人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高级家纺设计师

ITDS家纺服饰面料设计与文化研究室主任

  大赛主题“丝·享”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读,一方面,苏州震泽当地的丝绸文化内涵丰富,通过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并将更多的设计元素融入当地产业发展,将对产业发展起到有力助推作用;另一方面,丝绸之路是古代直至当代中国文化交流的主要通路之一,希望设计师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将精华汲取到现代设计之中,化为己用。

  当下,90后甚至00后已经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年轻设计师适应市场有天然优势,也需要从文化角度更深挖自身价值,更深刻了解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更新颖、现代的角度将文化与设计结合,从而让设计融入商业、让文化融入生活,年轻一代任重而道远。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傅琳雅

评审委员会委员

上海玛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

故宫丝巾衍生品色彩搭配总监

阿里巴巴(上海总部)特邀空间花艺师

诺亚财富VIP色彩生活课堂特邀讲师

成都装饰协会英博学院色彩讲师

  纵观本届大赛的2000多幅参赛作品,首先我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很多作品的画面感非常好,一些优秀作品从丝绸的材质特性入手,在构图、色调方面体现出了轻柔、柔美的气质,让我非常欣赏。

  作为评委之一,我的评价标准是参赛作品能够兼顾春夏秋冬的节气变化、兼顾形与质的深度发掘,色彩比例运用要有章法,能够体现出色彩的主题性、故事性,考虑到色彩的轮回规律等,好的作品考验的是设计者的文化修养。我建议,学生可以更多地关注流行色的发布,研究流行色的运用,将色彩趋势与家纺设计相结合,这样能够更好地兼顾设计的商业价值。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顾全

评审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今年大赛稿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3年来最好的,可以说经历了三年的积淀,大赛已经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认为好的作品一定要有魂,能够把设计者的思想传递给欣赏者,并让彼此间产生共鸣。

  目前,震泽的丝绸企业大部分还在从事传统意义上的丝绸行业,在产品和图案设计方面有着较大的需求。下一步我们还是要有序引导企业开展丝绸衍生产品的研发,不断拓宽丝绸产业的产品线,提升震泽丝绸的竞争力。同时,震泽一直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各类人才前来工作、创业,我们的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开辟了专门针对丝绸产业的创客空间,为创意设计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陆维祖

评审委员会委员

江苏宝缦家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苏南通通州家纺协会副会长

“南通市劳动模范”

“通州区十佳青年创业能手”

  我认为好的家纺设计要体现自然美,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此次很多参赛作品都反应出了这一点。从今年的参赛作品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家纺行业内已经涌现出了很多优秀设计师,甚至有赶超国际画稿设计师的趋势。

  另外,本次大赛的举办对行业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家纺健康发展、培育优秀设计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大赛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帮助家纺企业挖掘优秀设计师;参赛对院校学生来说也有重要意义,能帮助他们提早了解市场,把握市场流行趋势。

  我觉得一位优秀的企业设计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更要取长补短,围绕企业的风格做产品。因为每家企业的产品设计理念与风格是不一样的,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将企业风格、美感和自己的设计特色相结合,并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点。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吕存

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乱针绣(苏绣)第三代传承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丝绸文化已经在震泽融合了数千年,震泽的大街小巷都承载着丝绸的每一次演变,以丝绸为主要载体的设计大赛安排在震泽,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更好地看到丝绸文化的前世今生。

  本次参赛的2000多幅作品整体感觉很不错,很多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我认为传统文化、技艺一定要融入当下的时代、融入当下的生活,要创新、要改变,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如今的很多设计师都很年轻,建议在设计过程中从多层次、多角度审视传统文化,做创新的设计,此外设计师要多看多接触多积累,练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郎青

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染织与服装系副主任 博士

禾吉文化创意工作室创始人

  看过本次震泽丝绸杯大赛的两千多件参赛作品后,很多都让我感到很震撼。首先参赛作品的表现方式和主题都很丰富,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此外很多作品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加入了新的想法和创意,这个让我感到比较意外和惊喜,这些作品保留了传统元素的精髓,同时加入时尚语言,包括在色彩、工艺、技法等方面的创意;另外还有对流行趋势和时尚元素的引进,现在的设计师大多比较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决定创新思维,在这个信息化发达的时代,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设计元素,例如年轻人喜欢玩的一些网略游戏在本次作品中就有所体现。最后,我认为有一些设计师在创新方面胆子可以再大一点,多结合市场实践,让作品更有张力。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王建

评审委员会委员

南京艺术学院纺织品设计系主任 硕士生导师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成员

“北京服装学院新型纺织品创新团队”项目成员

南京云锦博物馆特邀设计师

  本次是我第一次以评委身份参加震泽丝绸杯大赛,感到参赛作品的水平在逐年提升。从本次大赛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很多95后设计师的设计活力,看到他们对流行元素的理解和诠释,参赛作品还体现了很多新锐元素,颜色使用也比较大胆。

  震泽丝绸杯大赛已经举办三届,对我们专业院校的教学起到了反馈和指导的作用,帮助院校教师和学生在设计当中进一步结合流行趋势和市场需求。现在的在校生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对纺织和家纺行业都有着独特的理解,这次大赛作品里就有敦煌、山海经等元素的体现。此外震泽丝绸杯也让设计更加服务于企业,在高校与产业对接的过程中,我们会一方面启发学生保留学院派的设计方向,另一方面进一步结合实用性和市场需求,做出更好的作品。 

强势围观|新势力崛起为产业设计赋能,震泽丝绸杯大赛迎来“质”“量”双突破

徐雪漫

评审委员会委员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设计系主任、副教授

高级工艺美术师

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今年的参赛作品数量很多,质量也让人欣喜,作为一个专业从事服装设计教学的工作者,我认为,纺织与服装本身是一个整体,可以互融互通,大赛中的很多作品也可以运用到服装设计之中。

  通过对本届大赛的评审,我发现院校作品在创意方面很突出,带给了观众许多新鲜视角。我建议学生们在创意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设计的可运用性,家纺设计不仅仅是花型设计,更是色彩的空间运用以及对工艺处理的斟酌,学生们要建立更加整体化、综合性的设计思维模式,这样才能为未来走向市场做好前期积累。

  04

  以丝绸名镇,振兴丝绸文化 

  震泽是国家首批特色小镇的“中国丝绸小镇”,之所以在震泽举办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易表示,一是促进震泽乃至苏州地区丝绸家纺产品设计的新理念、新创意与新工艺,展示、宣传和推广了震泽丝绸文化与集群的整体品牌形象;二是激发行业企业创新创意的活力,为设计院校师生、家纺企业、设计机构和工作室等牵线搭桥,加速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优化家纺市场新供给;三是反映了全国家纺设计领域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整体设计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家纺行业潮流趋势的新发展;四是为丝绸家纺产业的升级发展搭建平台,推进丝绸家纺设计品质的新高度。

  震泽作为大赛的主办地与承办方,震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顾全表示,震泽丝绸杯大赛的诞生和举办是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对震泽丝绸小镇的支持和认可,也凝聚了震泽历届党委政府和震泽丝绸人在振兴丝绸产业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重视和办好这项比赛。

  此外,承办好创意设计大赛是为了更好的传扬震泽丝绸文化,震泽自古就是蚕丝之乡,这里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深厚的丝绸文化积淀,可以说丝绸是震泽古镇之魂,把震泽的丝绸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我们责无旁贷。

  第三,承办好大赛也是打造好中国丝绸小镇的需要,震泽有着良好的丝绸产业基础,目前全镇共有丝绸企业一百多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超20亿的产业集群。办好大赛就是为了更好地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共同经营好震泽丝绸品牌,让“一丝兴三业,三产绕一丝”的美好愿景真正在震泽开花结果。

  据悉,第一届大赛时,震泽就将获奖作品制作成了丝巾产品,并在行业展会上进行了展示,获得了很好的反响,随着大赛作品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升,设计的成果转化效果也越来越引人注意,本届大赛更是迎来了质与量的双突破,可以预见其专业性、影响力与市场转化力将更为突出。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