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专题
共迎15周年特殊时刻
文章来源: | 11-12
一路走来,中国国际时装周已有15年的历程了。从某种程度上,它是时代的缩影,也见证了中国服装品牌及原创力量的成长。

中国设计师的国际梦

走近通过时装周走向海外的设计师们

□本刊记者  索菁

    2007年以来中国服装设计师接连现身世界著名时装周秀场,从米兰到巴黎再到纽约,国际服装设计界的中国力量正在崛起。对于登上国际时装周舞台的中国设计师来说,时装周之路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中国时装界人士对于四大时装周的眷恋从未减弱,一次又一次的国际亮相让我们以全球的眼光来目睹中国时装的进步,他们的努力也成为全世界看中国的时装窗口。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在国际秀场上崭露头角,从最早的谢锋、马克、计文波,再到后来的吴青青、刘芳、UMA WANG,他们前仆后继地叩开了通往国际时尚顶级舞台之门。

 

谢锋:巴黎时装周第一人

    2006101日,中国服装设计师谢锋登上了巴黎时装周舞台,为国际时装界带去了一场中国品牌吉芬(JEFEN)的专场发布会。尽管以前有中国设计师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在法国及欧洲举行过时装发布,但谢锋的这次专场发布是被巴黎时装周首次正式接纳的中国设计师专场秀。法国高级时装工会主席戈巴克也曾这样评价:这件事情与1973年美国设计师登陆巴黎时装周具有同样意义。

    谢锋一共在巴黎时装周做过六场发布秀,从主题为“门”的时装秀开启,到后来的“路”、“翔”等再到今年2013年春夏巴黎时装周的“聆听”发布会,谢锋成为了巴黎时装周的座上常客,既打通了国际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兼顾着他的国内忠实顾客。

 

计文波:叩响米兰之门

    作为第一代服装设计师的代表人物之一,计文波在15年来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从未缺席过。他在2004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登上了国内服装设计领域的巅峰,获得中国设计师最高荣誉“金顶奖”后,又在2007年成为第一个代表中国服装界在米兰男装周上登台亮相的设计师。20071月,计文波携“利郎”品牌登上米兰男装周的T型台,进行“利郎——计文波”专场发布。他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中国传统兵马俑造型为T型台布景,在米兰刮起一股“中国旋风”。

    在计文波看来,走出国门,到国际舞台上作秀,是一个设计师的责任和使命。他认为:“中国设计师要想走得长远,就必须走出去,登上国际舞台。中国设计师中真正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寥寥无几。我愿意为年轻人铺路,为中国设计的未来铺路。我更希望,中国设计师不仅能在国内舞台上一展风采,而且也能参加国际时装周,到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

 

吴青青:中国心纽约情

    因为一次初生牛犊闯北京和一次意气风发渡纽约,令吴青青这个名字,成为2011年中国时尚界的关键词之一。而2012年,吴青青再闯纽约时装周带来“情绪纽约”的作品,又续写出这个东方之子的纽约情。

    吴青青第一次带着自己的VLOV品牌登陆纽约,堪称一次品牌战略所向披靡的大捷。这个来自中国充满了朝气的男装品牌,第一次亮相在林肯中心,就吸引了众多买手和媒体以及时尚人士的目光。而当吴青青坚定地宣布带着VLOV二渡纽约时,他更加地淡定与从容。两次纽约行,使VLOV的销售业绩成倍增长,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有效扩大了国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人们都在猜测对于VLOV未来的打算,吴青青是否为自己的品牌铺就了一条横亘美国南北的大手笔规划,但吴青青却低调沉稳地回答:“我要看未来品牌开展示厅和下单的情况,理想是远大的,但目标的制定要一步步来,未来在美国,VLOV究竟要做到什么地步,都要从今年下单和销售情况来找到参考的依据。毕竟,我们不是在玩大手笔的刺激,我们是要踏踏实实做品牌。”

 

刘芳:巴黎之夜唯美绽放

    今年9月,在巴黎2013年春夏时装周发布日程上,出现了又一张新鲜的中国面孔,她就是刘芳。她是继谢锋,马可等人之后登上巴黎时装周舞台的首位中国羊绒领域设计师。刘芳在中国设计界素以运用独特针织工艺赋予柔软的羊绒针织服装以硬朗建筑感轮廓、呈现3D雕塑感外观而著称,并获得来自服装业界的认可和支持。

    这次刘芳发布的主题为“流动的线条”的个人设计秀,用她娴熟的轮廓空间与3D肌理汇就的充满未来感的艺术设计,征服了到场的每一位观众。刘芳作秀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设计师对创意的独特理解,她渴望在这个平台上让别人看到,渴望产生共鸣并与国际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如何去超越自我,在巴黎这个国际舞台上站得更久,刘芳和她的品牌帕罗公司也已经做好了理性的规划。

    中国时尚产业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消费市场需求极大显现,这些都为中国时尚产业登上国际舞台创造了条件。华人设计师走出了国门,不管是去纽约、米兰,还是巴黎,抑或是伦敦,它被赋予的意义远远高于作秀本身。把中国秀给世界看,并不是盲目自大,而是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服装设计十分重要的一步。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设计师和成熟品牌走出去,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不会永远被当作廉价品的代名词。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