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店最标准的形式,是按照创始人自己的喜好来打扮一家店,其品位就是吸引力的核心。从销售形式来说,买手店是各种品牌的代理,但无论卖什么,卖的都是创始人对品位的定义。
香港买手店鼻祖Joyce,由马郭志清于1970年创立,并以其英文名命名。马郭志清本身就是个传奇,她抓住了买手店的精髓“差异性”,当其他香港时装店都在卖法国货,她率先从意大利、日本、英国等地方带来诸如Giorgio Armani、Kenzo、Comme des Garcons、Missoni等一百多个品牌,大大拓展了香港消费者的眼界。
第一个十年
十年前,买手店在中国还是新事物。连卡佛和Joyce代表着香港上流阶层穿衣的风格,而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I.T的兴起则给香港青年乃至中国青年打开了另一扇门。相比起来,I.T的创始人沈嘉伟并没有优厚的身世,20岁开小店倒卖原装进口马丁靴和Levi’s 501牛仔裤赚得了第一桶金。
以连卡佛、Joyce、I.T为代表的港派代表,由于地理位置、关税政策、文化的优势,在海外品牌产品的引进时占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十年以前,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远未如今日,大部分洋品牌在中国还未有门店或代理,因此,这些港派买手店还扮演着“代购”的角色,为理念成熟的消费者精选时尚单品,并不断推动海外时尚文化的兴起。
与港澳地区相比,中国大陆消费者的时尚触觉成熟得要慢一些。十年前,以连卡佛为首的港派买手店开始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却以2006年的规模式撤退告终。经过十年的发展,在新的市场需求之下,品牌庞杂而审美品位专一的买手店,在中国市场进入了第二轮竞争。
然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挑战不再停留于买手店与消费者需求的不匹配,或者买手与大牌供应商利益矛盾之间;还有来自集团式买手店与小型独立买手店之间的竞争,甚至还有海外品牌产品与本土设计产品之间的竞争。
本土特色是竞争力
“薄荷糯米葱”开业后一度被称为“有当代中国意识的中国原创设计店”,凭借对中国本土设计的乐观与热情,吸引来一大批独立设计师,运营总监曾思禹说:“设计师资源是我们的先天优势。”
进驻薄荷糯米葱的这些独立设计师作品足够优秀,他们没有拷贝任何西方大牌,并塑造着一种新的审美。在品牌云集的三里屯商业区,薄荷糯米葱因其年轻、创新的中国设计独树一帜。曾思禹说,“积累近十年的设计师资源,让我们在选择设计师方面更具主动权,我们知道哪些设计师有潜力,知道这些原创设计师在哪儿,并可以保证店内出售产品的水准。”
如果为了开一家店而一位设计师、一位设计师地寻找,往往会造成各位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买手必须要对国内外市场上的设计师资源了然于心。
薄荷糯米葱创始人、媒体人洪晃表示,买手的作用不仅在于发掘设计师,还在于开拓市场,甚至激活品牌、推动行业。“现在,时尚的话语权还是在西方,但是西方的时尚在衰老,中国设计却在进步,我觉得这中间有我们可以作为的空间。”
和薄荷糯米葱一样,SEVEN DAYS是国内另一家成熟的品牌集成店。SEVEN DAYS原为香港企业,而从事面料生意的张龙江在2008年将其并购。“我们将它当时的模式、团队、品牌、通路都并购过来了。然后我们再做一些调整,立足于本土的设计师,把它变成一个符合国内市场,以国内设计师为主的多品牌店。”张龙江说,在行业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目睹了本土设计的潜力,意识到设计是提升产品价值的关键,这也是他创办以本土设计为特色的买手店的原因。
几乎同一时间,北京五道营胡同里出现了一家名叫“栋梁”的商店。栋梁的创办人热爱设计,他们把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中国独立设计师的产品网罗其中,为上门的客人介绍每一位设计师的产品。前年,栋梁在上海开了分店,在上海富民路上一幢200多平方米的老洋房内,创办人刘馨遐说,“栋梁的心愿是‘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设计’,我们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中国设计。”
时尚是与社会的价值观念紧密结合的,近年逐渐走红的中国设计无疑成为了本土买手店的优势,而这些富有本地特色的买手店,也成就了这些城市的风格气质。
买手店是一种由欧洲人开发的商业模式,也被称为买手式经营,是指以目标顾客独特的时尚观念和趣味为基准,挑选不同品牌的时装、饰品、珠宝、皮包、鞋子以及化妆品等商品,融合在一起的店面。在港台,这种店铺通常位于商场内,是一间独立的店中店。在欧美,这种店铺以街铺形式为主,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买手店的核心是买手式经营,与单一品牌销售比起来,买手式经营的核心是买手,款式有时候是凌驾于品牌之上的,对于买手店来说,买手是挑选款式的关键,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