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家纺质量 升级迎新
文章来源: | 2014-02-10
首先要强化社会责任和质量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对消费者负责的生产服务理念。其次,加强供应链管理及过程控制,把不合格的产品拒之门外。第三,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
CASE I 案例
罗莱家纺:质量管理要分解到各个环节
    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目前拥有3000家连锁店,遍及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据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质保部副总监陆敬京介绍,罗莱家纺目前生产合格率可以达到99.83%,顾客投诉大约是0.2%,市场抽查没有重大事故。
多部门合作完成质量目标
    每年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都策划年度质量目标,公司质保部把这个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质保部会不断地完善公司的产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及时发现隐患并降低批量性质量问题的风险。质量提升需要不断地去完善整个生产管理体系,质保部协助相关部门落实供应商管理评估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稳定产品质量。”陆敬京表示。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全员参与。家纺产品的质量管理,要从设计、采购、生产、储存、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层层管控,这不是单单靠一个部门就可以做好的。
    成品交付阶段的管控必不可少,仓储部门要加入对于产品质量的管控中。“比如储存、操作员不规范,也会导致产品不合格,储存不好容易使产品发霉,会使不合格产品流入到市场。还有一些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一些损坏。”陆敬京介绍。
    要做到让消费者拿到手上是合格、放心的产品,对最后的质量投诉处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家纺企业要做好质量投诉的处理和统计分析。我们通过一些市场调研和质量投诉来做一些统计分析,为改进生产流程和标准完善提出相关的建议。”陆敬京说。
 
从设计开始抓质量控制
    过去,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是从检验开始,再到制造、设计、管理。今天,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意识到好的质量是先设计,后制造,质量控制应该从设计开始。
    “如果从检验开始进行质量管理,前面做得不好,后面花再大的力气检验,合格率仍然不会提升,这会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实际上,从设计开始再到制造和检验的过程才是合理的。”陆敬京说。比如,一款家纺面料当时设计的克重比较轻,就可能会达不到标准对于强力的要求,遇到抽检很可能不合格。
    陆敬京介绍,设计阶段的内在质量和外观都要进行风险评估。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在准备开发新品时,负责质量和技术的部门都要参与,讨论如何避免一些设计上存在的风险。“设计风险前期不去控制,到了后期,就有可能产生质量风险,再去管控也没有用。在设计开发阶段,我们必须要有一些合格的检测报告,下一步的采购、企划才会顺利进行。”
 
重视供应商的管理和评估
    大部分家纺企业在产业链中只存在于缝制加工和制作的环节,原辅料从供应商处采购,如果对供应商把控不足,后期很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买进的原辅料不管数量有多少,必须进行检验和管控。对待大批量与小批量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陆敬京表示。
    供应商的质量对质量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把对供应商的评估分为两块:一是新供应商的评估。二是老供应商的评估。对于不同的供应商的评估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前期不做这些管控的话,供应商能力和技术各方面达不到要求,后面谈质量,要求提高合格率是很困难的。
    今年,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要求对供应商的评估更加具体化。“由于每个供应商特长不同,所以在设计和打样过程中都要评估好,提前判断风险,打样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有的供应商一年要做两次评估,分清楚哪些供应商是主要供应商,哪些供应商是次要供应商。     如果平时一些产品经常发生问题,由此发现供应商的一些问题的话,我们会做一些措施跟进和落实,也会帮助供应商一起跟进。”陆敬京说。
 
记者手记
产业链一心 才能强质量
    当一件家纺产品的质量出现了问题,社会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家纺品牌商身上,几乎所有的家纺品牌商都会找其供应商索赔。然而即使这次供应商赔了钱,下次还是会出现新的质量问题。因为在实际的生产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细节偏差都有可能引起最终产品的质量不达标,造成成本的浪费。
    在质量问题的曝光中,最考验的是家纺品牌的社会形象。其次是家纺品牌商与上游面料供应商的关系,二者其实都担负着生产的责任,是一个完整的制造联盟。家纺品牌商把责任全部推给供应商的心理只是对自己责任的逃避,这样做不可能从根本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
    标准是家纺产品质量规范的前提,执行标准是家纺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一些优秀的家纺品牌商,不仅严格执行各级标准,确保原料入库质量,更要注重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和共同成长,通过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去保证产品的质量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纰漏。当产品卖出后,通过经销商的及时反馈分析总结每类产品的质量信息,据此优化该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工艺,让过硬的质量成为品牌的“代言人”, 使消费者的权益最大化。
    上下产业链的沟通顺畅了,地位平等了,合作才会更顺畅,质量才更稳定。(曾圣舒)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