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对落后产能“动刀”
文章来源: 2013-08-27


 记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数字化改革的绿色新旅
本刊记者 罗欣桐
 
    近年来,服装企业面临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加之信贷紧缩、节能减排、取消出口退税等政策压力,传统服装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明显,服装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水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不断恶化,资本和环境也制约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成为行业和企业的主要生产原则。
    对于传统牛仔企业而言,绿色生产集中体现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在节能环保的绿色新旅上,坚持创新的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以科技为手段,自主研发出服装远程定制与快速智能制造平台,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线上销售和生产自动化对接的智能服装生产企业,用科技带动牛仔产业的转型升级。
 
拒绝粗放增长模式
    在爱斯达总经理樊友斌12年的职业生涯中,曾两度荣获年度“中国企业创新优秀人物”称号。在中国服装制造业整体环境不佳的大背景下,樊友斌带领企业,以全新的“服装远程定制与智能制造”商业模式,积极探寻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引导社会潮流。
    自2008年成立以来,爱斯达一直大力推行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不断创新和完善智能化应用技术,并参与制订多项行业标准,通过了多家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社会责任审核认证。2011年11月被评为“均安牛仔产业集群十大绿色最具优势企业”;2012年获得“广东省服装服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暨示范单位”称号,并成为佛山市顺德区百家企业智能制造工程试点示范企业。
    “作为传统产业,服装加工给社会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技术含量低、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层面,但我们正在做不一样的牛仔服饰加工厂。”樊友斌称,爱斯达的生产模式有别于传统服装工业,不断挑战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并带动行业实践绿色环保、创新高效的发展模式,最终回馈客户和社会。
 
节能化运作的“机械手”
    均安是中国的牛仔名镇,其牛仔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坚实,镇上共有牛仔纺织服装及其配套企业超过1OO0家,年产值达30多亿元,年生产能力超过50亿元。产能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激烈。
    以生产加工牛仔服饰为主的爱斯达抛弃了传统的洗水车间,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开始走上自主研发之路。“相对于传统加工牛仔服饰的企业,我们的自主性和竞争力更有优势”,樊友斌表示,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抵御了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激发了爱斯达加速开展生产与销售模式创新的进程。“新一代年轻劳动力不愿意从事枯燥的加工业,而且车间工人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樊友斌搞自主研发的初衷。
    在爱斯达的工厂里,总能看见一条条“机械手”把一件件服装吊挂在轨道上运行,机械手有条不紊地按电脑指令加工服装,这就是爱斯达去年初成功研发的“双轨道全自动吊挂系统”。
    樊友斌认为,劳动力成本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变成了一把无形的推手,低端订单的转移,将迫使国内的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人均月工资才80~120美元左右,而我国的工资成本却超出4倍,生产成本优势不再,这对我国的制衣行业冲击较大。不过,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趋势,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腾笼换鸟,将低端制造业输出,将留下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高效设备,弥补制造成本的差距,还可以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
 
“智能裁缝”的集约化生产
    作为全球第一家线上销售和生产自动化实现对接的服装制造企业,今年,爱斯达与广东服装服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成合作意向,将加快实施服装快速制造与客户远程定制的创新商业模式,并逐步在国内的服装业界推广应用。
    樊友斌表示,针对服装加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加强高能耗工艺更新改造,提高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实施节电改造工程等项目。他相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有效的破壁之方,而“智能裁缝”就是爱斯达实现转型升级的秘密武器。
    服装智能就是将服装设计、采购、制造和营销多个系统全面整合,采用数字化服装智能生产的方式,建立一种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服装生产环境,让生产过程自动化。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信息集成,对ERP进行管理,再利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把公司所有的物料流动,人员流动实现信息化,与ERP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对自动化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数字化生产环境,对每一个制造的产品进行信息跟踪完成制造的全过程。 
    “智能裁缝”是一套个性化定制快速生产的物联网服装行业制造生产控制管理系统,主要采用RFID技术,再结合与合作单位自行定制建立的资源管理平台(ERP系统),透过自行开发的各种中间件软件与管理系统,连接管理所有制造过程的设备资源,来实现各生产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控制、反馈的全自动作业。据悉,这套服装智能制造系统通过提高服装柔性化生产能力,将服装生产效率提高了30%~50%,为实现30分钟完成一件服装产品的下线,达成72小时交货提供了决定性保障。
    樊友斌介绍,“智能裁缝”的诞生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带动整个服装行业借助物联网技术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这种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作业模式,用数字说明问题,适合新一代人群的工作模式;同时,智能的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统计、分析,提供实时数据呈现给管理者,能及时为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多品种、小批量和柔性生产,对应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 
 
大手笔投入只为更环保
    除了对研发、创新能力的重视之外,爱斯达所实践的节能减排及低碳生产也是有别于传统牛仔服饰加工业的一个亮点。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需要降低能耗,多投入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型设备,减少操作人员,同时减少浪费”,樊友斌表示,首先爱斯达在印、染色方面全部投入数码印花,实现零污染物排放;其次,研发出激光裁剪设备和洗水雕刻设备,减少粉尘和洗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生产过程中使用低浴比的洗水设备,减少80%的用水量;此外,爱斯达还使用纳米染料洗水,提高染料多次循环使用率,达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除了上述排污、洗水四大突破,爱斯达从产品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也都遵循着绿色环保的原则,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行业的正确引导做出自己的努力。据了解,爱斯达在产品研发时尽量使用纯天然织物和可循环再生材料做原材料,降低加工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源。同时,爱斯达还在企业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加强宣传,希望将注重细节、注重环保的良好习惯在员工中传播开来。
    除了进行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改造,爱斯达还安排专职人员从事节能减排管理,建立一系列的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与报告、节能减排考核、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计划制度,并已投入了超过100万元的资金。
    当然,购买新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和加强企业管理也是爱斯达实践节能减排的主要内容,不过樊友斌表示,目前纺织服装企业都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行业内的技术开发水平也已大幅提升,但企业资金大部分投入到高昂的生产运营成本中,用于节能减排的资金往往断断续续。
 
呼吁扶持“绿色生产”
    樊友斌坦言,在生产制作和市场推广时因为成本上升,导致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消费者不会因为环保需求带来的成本上涨而买单,因此,绿色生产还需要政府扶持,“只有当所有的企业都进行改造以后,才能缩小企业间的价格差距。”
    他认为,就政府而言,应该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同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实现高耗能企业的能量梯级循环利用;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节能保障机制,如节能税收优惠政策、能源价格改革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监督和推动企业主动践行节能减排。
    “行业改造节能技术、政府资金扶持,对企业来说,这是最有效的帮扶”,樊友斌表示,降低能耗、水耗,提高原材料的产品得率,改进目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更新目前相对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等,都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最有效的突破口。近几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较为显著,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增强,但有发展就有消耗,节能环保与转型升级唇齿相依。
    不过樊友斌始终坚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做到节能减排,对国家、对社会负责是任何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如今,爱斯达正遵循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投资方式多样的多元投入机制,在用自己的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绿色生产。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