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时尚策源地 中国设计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2-15


  本刊记者-蔡倩

  1月27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暨第35届(2017春夏)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活动在北京举办。300家参评企业的3000余块面料产品把评审大厅装点得五彩缤纷,添了一抹清新春色。经过全面的综合评定,各个奖项在开放、公正的评选中一锤定音。最终评选出了金银铜奖、最佳色彩应用、最佳材料应用、最佳纹样创意、最佳科技创新、最佳市场应用奖等。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评审会主任评委李斌红表示,“十三五”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此次“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是进入“十三五”的第一次面料评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曾经在2003年“全国纺织新产品开发研讨会”上,提出了“变世界加工厂为时尚策源地”的设想。13年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一直在为这个愿景而努力。李斌红希望“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与现场评审专家及优秀面料生产企业一起,不仅要遴选出符合流行趋势的面料,更要将最优秀、最符合流行趋势的面料推广到下游企业,指导企业的产品开发。

  评审专家严格依据评审标准,结合各自的专业角度和2017春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同时结合市场发展方向,就参评面料在产品开发、技术运用、设计创意、理念体现、市场价值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评定。从此次评审的整体情况来看,参评面料精彩纷呈,颇具匠心,在原料应用、织物风格、新工艺及新技术上都有所突破,新产品的创新体现在追求时尚、科技和环保的结合,从而实现高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评审再出新亮点,设立了“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核心展示区”面料评选,评选标准为整体风格能突出2017春夏季节流行趋势概念,并综合色彩、纹理、手感、质感、最能衬托本季流行趋势的服装廓形等。入选产品将在3月份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的“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核心展示区”展出。

  材料工艺  要打破传统界限

  面料开发,唯有打破边界才能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作为大赛评审之一的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装研发部经理刘锐表示自己在评审中,明显感觉到了这次大赛中的男女装、休闲及牛仔面料在材料、工艺的使用上打破了传统界限。

  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首席设计师赵卉洲表示赞同,“如今,面料在设计上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及情绪,不仅要创新还要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因此对面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升面料的科技感,以及增加一些运动元素,我们在权衡技术和外观之后,提高了化纤产品的比例,因为天然纤维较难满足这些需求。”她说。

  “现在比较流行多种成分的材料混合在一起使用,比如丝棉、丝麻等天然纤维混合在一起使用,也有纤维仿毛,使材料具有毛的质感。消费者在购买服装的时候更看重面料的外观色彩、肌理以及材料舒适度,未来产品设计不仅要以人为本,对创新材料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以化纤来模仿天然纤维将是一个趋势。”深圳永汇时尚商品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刘勇表示。

  上海Devil Nut设计总监赵一龙表示在此次大赛中找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面料,在他看来,为了更好地迎合服装市场的发展,面料生产企业还须以多元化的眼光来看市场,“在未来的设计中,将没有特别明显的男女装、运动装等品类的界限,最终成型的是一件衣服,而不是一块布,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还须形成全局观。”此外,赵一龙还表示,以前参加大赛评审的时候,毛麻等天然纤维要占上风,此次多元素混合更受欢迎。

  科技环保 未来面料开发大趋势

  不同工艺的跨界融合,传统面料搭配新的流行元素,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运用和突破,充分体现了科技创造时尚价值。尤其是环保材料、工艺的使用,对于生态环保的关注,说明我国面料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体现了企业对社会环境的责任,也是未来面料开发的大趋势。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科技信息部主任陈宝建表示,企业对于科技的运用已经不单单只是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更加体现出与时尚、实用的结合,将绣花、磨毛、复合、金属溅射等工艺完美地融合到面料产品中,不仅富有科技感,还特别“好用”。

  在环保材料及工艺的使用方面,陈宝建较为推崇一款通过提花工艺仿磨旧、破旧的牛仔面料,“通常牛仔面料在进行磨旧的过程中十分不利于环保,而这种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此外激光雕刻技术也是一种十分环保的技术,仅通过灼伤牛仔布便可使其褪色,由于图案可以在电脑上选择控制,因此个性化十足。”陈宝建说。

  原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穆爱勤在看到本次参赛的高科技作品时,表示十分欣慰,她说:“参赛作品中极富科技含量的面料体现了设计师和科技人员产生了共识,科技含量要和面料设计结合起来,科技含量不是单一的色彩,而是要将技术和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此次已经见到了亮点。”同时,她也表示,企业在科技设计方面还要抛砖引玉,技术还有再创造的余地。“企业不要将一种科技技术局限于设计一种风格的面料,而应在该技术基础上与面料设计、色彩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服装。”

  在马克华菲(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李明亮眼中,参赛面料在科技方面还有改良的余地。他介绍了自己身上穿的夹克衫,“这款服装中安装了交织在一起的碳纤维和发热丝,可以让夹克温度保持在45℃左右,因此我只需穿一件衬衫,再加上夹克衫即可。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科技感的面料出现,比如碳纤维。”

  “科技可以说是未来的一个主流,环保也同样非常重要。在赋予面料功能性的同时还需注意环保,我们现在对面料使用了植物染色。”厦门凤飞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曾凤飞一直倡导绿色面料,他对无防腐剂、染色剂材质的热衷既是对传统的致敬,又是对绿色环保理念的热爱。

  “说到环保,数码印花技术相对更加绿色环保,以前大家还会坐在一起探讨数码印花,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因为我们的数码印花工艺已经做到极致了。同时,数码印花设备的价格也从原来的1600多万元涨到了2000多万元一台,相信数码印花面料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将是一个主流产品。”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蒋高明表示。

  续创新 常规不等于平凡

  创新的目的是让产品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是把产品进行高低分类。在曾凤飞看来,此次参赛的面料中,很多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细节改善,但也足以看出这些面料在工艺上的提升。

  李明亮表示,由于此次参评的是春夏款面料,在品种上会稍显单一,但他在一些常规的面料中也看到了新意,“常规不等于平凡,今年棉麻天然纤维在市场上依旧比较流行,我看到一个捻度为3600的常规雪纺面料,其悬垂性、透气性做得都十分不错。”

  “我在评审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手感、品质感。”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紫标研发中心设计总监朱文认为,“在生活中,消费者不会刻意去看面料的成分,更多的30岁以下的人群不会介意他们买的面料含有什么成分,而是更加注重产品外观和价格,这是我们要正视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在选择面料,明天就要把这些面料变成衣服,因此我们要把眼光调整到服装上,甚至消费者喜好上。可以说,空前绝后的设计可能消费者根本不会买单,如此就会变得徒劳无功。有些时候,可能仅使用一款普通的面料,谈不上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在图形或是花色等元素方面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便也是成功的。”

  刘勇也认为:“很多消费者喜好的服装都是比较传统经典的,过多的创新不是没有市场,但是这种创新在接受程度上有一定的风险。”

  “多次参加评审活动后,我发现了一个缺口,那便是经典面料的传承问题。在流行面料创新中我们容易忽略经典传承,同一些国际大牌相比较,我们在这方面的劣势更明显,比如商场里的一些国际大牌的面料,虽然看不出抢眼的地方,但手感、穿着的感觉,与国内面料有很多不同。因此国内面料企业在研发时还须特别注意产品精细化。”赵卉洲表示。

  陈宝建则表示,我国面料与国际面料在品质上已没有区别,主要差距在设计方面,“设计可以提高价值,如今消费者生活品质的提高,使得他们更加追求差异化、个性化,因此对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培养了很多设计师,并派他们参加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趋势活动,比如法国PV展,届时会将设计师们获得的信息传递给企业,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将这些信息融合到对企业的培训当中去。”他说。

  时尚设计 需建立在终端意志基础之上

  信息化社会中,单靠设计师的天才与灵感来设计面料花样,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时代潮流了。花样设计离不开资料。作为设计师,必须把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放在首要地位。这样就有利于实施新产品的开发计划,走在潮流的前面。设计师不仅要千方百计使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风格的花样,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住市场流行趋势和时尚化的消费能力。

  但是,片面地依赖于资料而忽视原创性,有时可能会制约思路的拓展。设计者本身应该有个性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也应该是建立在体现时尚潮流和消费者意志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成了“闭门造车”,非但体现不出个性,反而会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房莹设计工作室创意总监房莹表示,此次参评的面料并没有带给她太多惊喜,“虽然有个别面料从材料、工艺上来看是过关的,但更多的面料则是看着挺好、工艺也不错,但是花色不好,或是颜色跟不上流行趋势。这些都与设计师在开发面料时没有结合服装品牌需求有关。”

  “我们今年增加了私人订制这一块儿,个人感觉活动现场有几款面料贴合我们的需求。另外我想对面料企业提一个期望,希望面料设计师能够作为终端消费者的角色去研究开发面料,这样能够更加贴近市场。因为很多消费者不从事纺织专业工作,对面料的认知都是表象,比如色彩、材料成分等,因此建议面料开发者多体验消费者对材料的认知和感悟,在研发上可从服用性、色彩、手感等方面着手。”刘勇表示。

  赵卉洲表示赞同,“研发面料的前期沟通十分重要,只有了解需求,开发才能具有针对性,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自己先开发再送样,这样有部分盲目性。”

  对于评审们提出的问题,李斌红给予了解答,她对未来产品开发工作提出两点方向:一是众筹流行趋势研究,“如今时代不同了,中国设计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经济消费对于世界纺织服装业的诱惑也越来越大。今后在整个流行趋势中,我们不仅要参考国外品牌,还要参考我国本土品牌,以及中国文化、设计、色彩等元素,旨在对企业进行前瞻性的引导。” 二是色彩应用,包括流行趋势的应用。“我们将为面料企业进行开发培训课程研究,并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培训企业,帮助面料企业提升他们的设计管理水平,以此来更好地来满足服装企业需求。”她说。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