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纺织集团:书写新时代纺织报国的华章
王为 / 文
这是工人作家、诗人杨大发1956年金秋时节发表在《西安日报》上的一篇诗作,记述了西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纺集团)的前身——原国营西北第四棉纺织厂——我国西部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在开工生产时的盛况。而同属西纺集团前身的另外几个姊妹企业——国营西北第三棉纺织厂、国营西北第六棉纺织厂、国营西北第一印染厂也先后于同时期、同地点诞生,她们犹如姊妹花,迎着新中国的第一缕朝阳,竞相开放于古都长安以东阶梯状的“黄土台原”上。
荒芜起明珠,经纬织锦绣
西纺集团的先辈创业者在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起了我国西部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西安纺织城。西北三棉、西北四棉、西北六棉和西北一印等共同托起西安纺织城,在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布局中举足轻重。
各自熠熠生辉又交相辉映的西北三棉、西北四棉、西北六棉和西北一印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创业发展历程中,一路并肩而行,不仅打造了“骊山牌”棉布、“灞桥牌”涤卡、“秦川牌”棉纱等国优、部优、省优产品及品牌,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纺织工业的新生和发展、见证了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转变。
1998年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及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原西北三棉、西北四棉、西北六棉和西北一印被中国华诚集团悉数兼并,组建为陕西唐华纺织印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四户企业转制为公司;2008年10月四家公司再次经历又一次重大转折——政策性破产,在西安乃至陕西都是影响比较大的。2009年12月30日,西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下辖西安三棉、四棉、六棉和欣隆公司四户企业。经过整合重组,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了生产要素重新集结和优化的西纺集团,2014年9月告别纺织城、异地搬迁,入驻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2014年10月31日正式投产运营。
西纺集团抓住历史机遇,转型升级、华丽转身,不仅使一个“固守老城区艰难生存”的老牌国企焕发了青春,更为西安纺织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西纺集团的新生,标志着一个始终以“纺织强国,做精做强纺织产业”为己任、有着60年辉煌创业历程的老牌国企,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条件下,再度抓住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改革重组,淬火成钢。
几代西纺人,合力铸强国
坐落于骊山脚下、灞河北岸的西纺集团新厂区,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也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
两座新建的16万平方米封闭式风道大梁砼排架结构标准厂房及其生产辅助群房,功能完善,气度非凡,呈现了现代化纺织产业的时代风范;新厂区占地580亩,设计和建造均体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不仅建有现代化的生产厂房及变电站、锅炉房、空压站、冷冻站、消防、仓储等生产辅助设施,还建有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员工宿舍楼、公寓楼、员工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等办公、生活、文化设施。
西纺集团目前拥有纱锭18.88万枚、布机712台,均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同时拥有行业一流水准的高精度纺织试验、检测设备等,为做精做强纺织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精尖、自动化的纺纱、织造装备,不仅具备了高产、高速、宽幅、大卷装、长机型、短流程等特征,同时具备了节能、环保、低噪音、低粉尘等特征。其中,清花工序采用了德国特吕茨勒公司生产的清梳联合机,有效实现了多工序的联合;精梳、细纱设备采用了瑞士立达公司生产的E80精梳机和G32型环锭细纱机,专业适配。
西纺集团主要生产和经营“灞桥牌”纯棉坯布、涤棉坯布、人棉坯布、超细旦、涤粘、涤莫等产品,产品无卷化、无结纱、无梭布、精梳纱比重达到了95%以上。“灞桥牌”纱、线主要代表产品有:高支纯棉精梳纱系列、精梳涤棉混纺纱系列、超细旦系列、粘胶系列及紧密纺系列等五大类产品,纱支从60s到120s;“灞桥牌”坯布主要代表产品有:由强捻纱及巴厘纱生产的双绉织物、各种小提花装饰织物、由差别化纤维开发生产的高配比异经异纬织物、高支高密贡缎类织物、利用改性阳离子涤纶长丝、莫代尔、粘胶、细旦涤纶纤维等高附加值类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先、结构不断优化的“灞桥牌”纱布产品,是科技创新和绿色时尚相融合的产品,除了美化生活、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服装、家纺、家居用品外,还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消防等特种行业,销售网络遍及全球市场。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西纺集团以创新为驱动,着力在产品的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和品牌认可度上下工夫,继续推动“灞桥牌”纱布产品向高端迈进。
值得关注的是,西纺集团党委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指挥部,企业各级基层党组织拥有很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企业各级群团组织主动融入中心,积极作为,在丰富员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彰显了生机与活力。
迈入新时代,肩负“纺织强国,做精做强纺织产业”神圣使命的西纺人,面对纺织产业战略重构的新形势,正以新发展理念为创新驱动力,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坚定走以质取胜、质量强企的科学发展道路,不断提高西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西纺产品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努力实现西纺的高质量发展。
咸阳纺织集团:打造智能制造全产业链集团
万晗 / 文
成立于2012年9月的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顺应国家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响应陕西省重振纺织雄风号召,由咸阳市人民政府出资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是西北地区最大、装备最先进的纺织纤维检测和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基地。
咸阳纺织集团从何而来?
咸阳纺织集团由西北一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西北二棉纺织有限公司、陕西八方纺织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组建而成,注册资本达4亿元,总资产达45亿多元。
其中,西北一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在西北地区建设的第一家国有棉纺织企业,当时拥有纱锭50200枚、布机1000台,生产能力为年产纱4310吨、布176万米。1998年,西北国棉一厂改制成为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北国棉一厂。2008年9月,西北国棉一厂依法申请破产。2010年9月,陕西风轮纺织有限公司改制为西北一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西北一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咸阳纺织集团旗下公司,2014年12月搬迁入园成为咸阳纺织集团一分厂。
西北二棉纺织有限公司前身为国营西北第二棉纺织厂,始建于1952年,是国家“一五”期间投资兴建的大型棉纺织企业。1996年,西北国棉二厂改制为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改制为西北二棉集团有限公司,下设陕西欧亚纺织有限公司、陕西现代纺织有限公司、陕西西北二棉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参股、控股子公司。2012年8月,西北二棉集团实施政策性破产,由陕西欧亚纺织有限公司接盘,接盘后公司更名为西北二棉纺织有限公司。2012年9月,西北二棉纺织有限公司成为咸阳纺织集团旗下公司,2016年4月搬迁入园成为咸阳纺织集团二分厂。
赵梦桃工作照
赵梦桃和吴桂贤等小组姐妹们交谈
吴桂贤参观梦桃展厅
陕西八方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国营陕西第八棉纺织厂,最早是张之洞兴办洋务的产物,早年在湖北,后经宝鸡辗转到咸阳。1937年筹建,1940年8月建成投产,是陕西最早的纺织企业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组建成立中外合资昌龙染织有限公司、中外合资陕西明利制衣有限公司、陕西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1998年4月,国营陕西第八棉纺织厂改制成立陕西八方纺织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9月,陕西八方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咸阳纺织集团旗下公司,2015年8月搬迁入园成为咸阳纺织集团三分厂。
咸阳秦越纺织有限公司由原咸阳华润纺织有限公司改制重组而来,前身为国营西北第七棉纺织厂,始建于1958年,建厂时投资仅有2600万元。1995年12月,西北国棉七厂依法改制为陕西天王兴业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6月,华润纺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组陕西天王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咸阳华润纺织有限公司。2015年2月,由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和华润纺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咸阳华润纺织为基础合资组建成立了咸阳秦越纺织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约13亿元人民币,其中咸阳纺织集团占注册资本的81%,华润纺投占注册资本的19%。
咸阳现代印染有限公司由原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更名而来,前身为原国营陕西第二印染厂,1964年开始筹建,年产纯棉印染布1.05亿米。1992年4月,陕西第二印染厂与香港华昌疋头有限公司和东丽(香港)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陕西华昌纺织印染有限公司。1997年6月,陕西华昌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改制更名为陕西华昌印染服装有限公司。2003年7月,华润纺织集团收购陕西华昌印染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性资产成立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2015年4月,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成为咸阳纺织集团旗下企业。按照咸阳市政府退城入园相关政策指导,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更名为咸阳现代印染有限公司,开始实施搬迁入园发展战略。
上述五家企业经过整合重组,退城入园组建成为集团公司,并形成了一、二分厂及咸阳秦越纺织有限公司三大生产板块,分别建设了纯棉高支高密类、差异化纤维类、产业用纺织品类三条先进生产线,全面迈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行业常青树,有何致胜法宝?
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长河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很多,而要成为常青树,必然拥有致胜法宝。
强大的生产能力是咸阳纺织集团的致胜法宝之一,这得益于高精尖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管理体系。据悉,咸阳纺织集团现拥有纱锭30万枚,气流纺2000头,各类无梭织机1546台,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国际一流,引进有代表目前全球顶尖水平的德国特吕茨勒清梳联机组、瑞士立达单眼自调匀整D45型并条机、立达E66型精梳机、奥托康纳粗细联机组和粗细络联机组,以及日本村田21C-S型自动络筒机、津田驹TTS10S型浆纱机和津田驹ZAX9100型织布机等技术装备,设备新度系数高达0.98。纺纱设备100%实现粗细联,57%实现粗细络联,织造设备全部实现无梭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集成化。由于大批高自动化、智能化先进设备的应用,咸阳纺织集团搬迁完成后用工大幅减少了66.7%,目前全部从业人员为3700余人。
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是咸阳纺织集团的另一发展秘诀。近年来,咸阳纺织顺应时代变化,抓住发展机遇,在努力抓好新厂区建设、搬迁整合、设备改造升级等工作的同时,大力实施精益管理和“三品”战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知名度,拥有“风轮”、“翠华山”、“雅迪丝”、“劲松”、“秦岭”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并拥有两个“国家级新产品”和一批“陕西省名牌产品”,产品远销欧盟、北美、日韩、非洲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
咸阳纺织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投资为导向,充分利用印染项目入园契机和智能制造基地平台,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积极参与印染和服装智能生产制造,打造出集纺织、印染、服装于一体的完整、闭合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五环集团:追赶超越抓机遇 转型升级促发展
权瑞云 / 文
位于古都西安东郊白鹿原下、浐河之滨的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五环集团”)前身系国营西北第五棉纺织厂(简称“西北五棉”)。1954年10月筹建,1957年12月投产,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据悉,五环集团隶属陕西省纺织工业总公司管理,2006年下划至西安市成为西安市国资委直管国有独资公司。在1989年和199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曾分别到五环集团视察工作。
风雨兼程,辛勤耕耘结硕果
投产至今,五环集团已走过62个春秋。几代五环人,无私奉献,为国家纺织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价值,见证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足迹。
据悉,五环集团主要以纺织为主,经营各种纱线、坯布、服装面料及床上用品等,下设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五环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陕西舒梦娜家纺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余家子公司。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和压缩规模,现纺织主业拥有纱锭11.05万枚,布机648台,在册职工3980人,生产区占地324.838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北五棉顺应时代发展,1984年8月起,在陕西省率先实行厂长负责制,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超前改革试点单位,享有省计划单列等政策,曾荣获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项金马奖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调整营销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具备了完善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体系,被陕西省认定为省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荣获“全国纺织行业先进党建工作示范企业”、“全国纺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奖”、“全国纺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陕西省纺织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企业三名职工分别当选党的“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锐意进取,焕发生机添活力
面对转型升级压力,五环人同心协力、努力拼搏,实现了初步成绩:2001~2016年,企业经济效益在陕西省纺织系统中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棉纺织行业前50强“排头兵”企业称号,基本实现由求生存向求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五环集团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调整品种结构,加快升级换代步伐。坚持效益优先和“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差异化发展战略,跳出传统白纱白布的藩篱,将以棉为主改成以非棉产品为主的差异化产品系列,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新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与市场需求较好对接。同时加大开发特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各种功能性面料以及导电布、弹力布等品种,形成了环锭纺和赛络紧密纺色纺生产线和多系列多品种色纺纱,不断提升化纤色纺纱的品质和档次,重点开发色纺纱线及纯黑、超级黑、AB纱系列品种。企业每年都开发研制4~5个省级优质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30%以上,利润占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的70%,多项产品自主创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第二,强化质量管理,持续提升生产水平。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减少质量波动。五环集团不断在抓质量攻关、效率提升、节能降耗、解决突出质量问题上下功夫。加强工艺管理与研究,以新品种、高难品种为重点,不断摸索新的操作方法和最佳方案,对重点品种固定机台,开车时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指导,确保工艺参数的正确执行。在生产车间持续开展质量攻关竞赛和单项竞赛活动,实施维修包机制,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强化企业管理,不断增强综合软实力。企业已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具有较强执行力。例如,把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集团高管和各处室,完善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形成了从上到下的纵向考核体系。同时在生产经营线、车间部门实行互评考核,完善横向考核体系。在中层以上干部中开展了“强内功、补短板、追赶超越”擂台赛,围绕集团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和自身工作实际找短板、提措施、定目标,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实施对标管理工作,制定企业每年度对标管理工作安排,以行业先进企业为对标单位,真正找出差距、改善管理,推动企业整体管理上台阶。
与时俱进,抓住非织造发展契机
跟随政府发展步伐,五环集团按照“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分步实施、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基本发展思路,抓住搬迁入园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逐步推进搬迁建设等各项工作。
为摆脱同质化竞争,按照西安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关于做优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实现国有纺织板块跨越式发展的指示精神,五环集团确定了水刺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拟建棉花预处理、棉花脱脂及水刺非织造材料生产线。2018年年底,五环集团与西安市灞桥区政府举行了搬迁入园、土地收储签约仪式,全面拉开新厂区建设序幕。
非织造领域是全球纺织行业中成长最为迅速、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健康、环保、基建、工农业等领域内不可或缺的新型材料。西安五环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拟采用的水刺非织造材料生产设备,达到目前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加工生产差别化和多样化的产品,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造血功能和市场竞争力。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形成年产数万吨复合非织造材料的生产能力,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成绩都是奋斗出来的,不能辜负时代赋予的美好契机。五环集团在搬迁入园、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拥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毅力,加快落实了新厂区规划审批、项目环评和设备招标等工作,力争让新厂区早建成、早投产、早受益,努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并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