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专业市场绿色生态体系(下)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3-13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供稿

  编者按

  近年来,受新技术、新产业、新消费和新城市等多方面挑战,特别是去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专业市场当下及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进入后疫情时代,各地专业市场面临种种困难,亟需积极适应新要求,完善新定位、拓展新功能,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发挥智慧和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优化升级创新发展,中纺联流通分会联合《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开辟“创新发展市场行”专栏,旨在总结提炼各地集群市场的探索实践、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推动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为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创新发展市场行之七: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构建专业市场绿色生态体系(下)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绿色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通用规范》(以下简称《绿色标准》)正式对外发布。《绿色标准》的编制发布,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为了更好、更快推进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向绿色、节能、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联合广州市越秀区商务局、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和江苏常熟服装城管理委员会等单位,从2014年开始围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绿色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历时五年编制而成的。它是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和管理规范体系中的第一部绿色标准,填补了专业市场绿色发展的空白;它的制定和推广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实现更安全更舒适的场地环境、更时尚更高品质的商品供给、更便捷更智慧的科技应用以及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服务体验等,加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高质量发展,必将成为绿色纺织供应链体系和绿色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标准》明确提出,绿色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指在选址、建筑、设备设施、环境、消防、资源能源、商铺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达到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安全舒适有序等技术要求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具体而言,《绿色标准》从专业市场的选址、建筑物的设计、场地设备设施配置标准和管理、市场资源能源管理、场地内外部环境管理、场地消防安全管理以及场内商铺管理和服务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精确和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对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绿色发展、精细管理、专业化服务以及商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有助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一步向专业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市场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科学选址是市场集约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高效利用空间资源,促使资源产生最大化效益,科学选址是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运营应首先考虑的要素。鉴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特性和专业化属性,专业市场的选址首先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及周边交通基础、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和商圈商业氛围,我国大多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都是基于此而形成的,并逐渐演化为一个个市场商圈,如杭州四季青等产地型市场商圈、沈阳五爱等集散销地型市场商圈等,其地理布局方式均能够高效利用城市综合资源和周边物流资源;可以这么说,科学选址是专业市场和商圈发展壮大的关键和前提条件,是专业市场集约化发展的起跑线。特别是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存量趋向饱和的新形势下,广州中大商圈、广州越秀商圈、杭州四季青商圈、郑州火车站商圈等商圈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领先优势、引领全国专业市场升级发展,与科学选址以及集约化发展是分不开的;而常熟服装城商圈、濮院毛针织商圈等商圈市场,都是以产业集群特色小镇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产业基础正是这些产地型商圈的旺盛生命力和持续创新力的保障和根本。

  近年来部分新开业市场体量动辄几十万平米,空铺率高,市场经营困难;部分商圈同业态市场数量过多,导致恶性竞争;部分老市场受空间限制,体量过小,配套欠缺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掣肘因素。显然,这些专业市场在规划选址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占地面积、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和产业基础等各方面要素的精准匹配和合理布局。特别是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专业市场选址时,必须同时考量对城市功能定位、区域经济贡献和城市居民消费者的现实影响;北京动批、大红门商圈专业市场的搬迁,与北京首都非核心功能的疏解直接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专业市场商圈而言,要引领商圈绿色化发展、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能源,特别需要加大商圈的划行归市力度以及不断提升商圈集聚化、差异化以及园区化管理水平,必须对长期经营不善的僵尸市场开展必要的整合重组。《绿色标准》特别提出,应鼓励优先加大利用城市闲置或废弃场地开展专业市场的建设;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前身是红棉大酒店,经投入巨资改造和专业化运营,成功将一个濒临流失的国有资产企业打造成一个时尚潮流、标志性的时装批发专业市场,解决了大批员工的就业难题,是广州市首家通过广州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商贸企业,成为广州越秀流花商圈乃至中国时尚产业发展的重要代表。

  绿色运维是践行绿色发展的核心基础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绿色运维,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设备设施、资源能源、消防安全、环境管理等诸多方面。专业市场绿色运维的重点一是要实现建筑安全耐久,二是要特别注重专业市场的节地、节能、节水与节材,三是要为市场从业人员、采购商以及消费者提供健康、舒适、便利、适用、高效的场地环境。因此,实现基础运营维护的绿色化是专业市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基础和关键抓手。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集聚专业商户、经营专门品类商品、开展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场所,也是人员密集场所。因此,专业市场运营维护一方面要结合当地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特点,另一方面更要兼顾经营产品的特性和经营模式、经营业态的实际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保障专业市场的安全、有序和健康。纺织服装商品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时尚商品,因此对专业市场的场地、场所和场景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市场硬件改造和环境升级是一项持续性的长期工作,要求随着城市发展、消费升级和产业进步水平而不断与时俱进优化升级创新发展。《绿色标准》特别要求,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必须围绕构建绿色经营环境下功夫,要求积极参照相关建筑标准、施工标准和产品标准,合理设计控制市场外墙、外窗气密性,门窗隔声性能,室内噪声、热湿环境、采光以及主要污染物浓度等;要求专业市场在照明产品、供暖空调、电梯、水具等方面积极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节能设备;要求商铺装修应使用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要求科学规划停车场、餐饮、休闲等公共配套建设;要求规范场内标识,合理设计人员动线和功能布局,保障疏散通道和公共区域等通行空间畅通,促进货流、客流、车流分离等等。可见,《绿色标准》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基础运行维护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而规范和要求。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贯彻落实《绿色标准》,还需要重点完善与市场绿色发展相关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行文规范,特别是要加强绿色理念宣传,定期开展节能、减排、噪声、环评等方面的诊断评估;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市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专业市场围绕智慧商城建设开展工作,在消防安全、设备设施管理、能耗管理等方向加强智慧应用。近年来,各地龙头专业市场围绕市场主题化、商场化和智慧化,在装修、装饰、陈列等方面注重时尚性、创意性和设计感,极大提升了市场形象和客户体验。

  绿色管理服务是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根本保障

  积极围绕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升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商铺管理和服务水平,是《绿色标准》的目标方向和重点内容,是提升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专业化水平的根本保障。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链接城市管理者、产业上下游、经营商户、采购商、消费者等诸多环节和资源要素的专业化场所,要将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安全舒适有序等绿色发展理念和思维贯彻到专业市场的管理和服务中去,为专业市场各参与主体提供更加精准、专业、高效的服务,才能不断增强专业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正是中纺联流通分会等多家单位编制发布《绿色标准》的初心和目标。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核心功能是通过专业化和平台化的管理和服务促成商品交易的实现,因此专业市场管理和服务的关键是商品质量把控、诚信体系建设、交易行为规范、商铺使用权的转让以及人性化的售后服务等环节,《绿色标准》对此都有规范和要求。市场商户是专业市场的核心和关键,优质、诚信的商户特别是具备供应链管理创新能力的商户更是专业市场优化升级以及提升竞争力的重中之重。《绿色标准》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专业市场平台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号召力,必须定期评估商铺经营情况,合理调整楼层商铺数量、装修风格和商品品类,引导客流均衡流动,有序推进商铺间的优势互补和联动效应。更为重要的是,《绿色标准》倡议,专业市场必须加快加快从基础物业服务向产业链高端服务延伸,包括优选优质商户、组建优质客户联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建设智慧市场,为客户提供数据信息服务等。常熟服装城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编制《常熟纺织服装智慧商城发展规划》,提出线下业务数据化、线上业务网络化,在商铺管理、物流管理、停车管理、供应链管理、大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智慧应用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宝贵经验。

  贯彻绿色标准是推进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标准作为一种通用语言,能够通过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注、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企业商户、专业市场、协会商会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等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建立协调一致、全面参与共治的产业生态体系。《绿色标准》是以“绿色”为内涵的标准体系,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以广州白马服装市场、红棉国际时装城以及江苏常熟服装城、北京五方天雅互联网+女装体验中心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组织相关专家对专业市场各方面进行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座谈,并细致研究各单位相关管理文件,深入了解各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在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规划、制度建设、具体实践以及经验等。在此基础上,编制组广泛实地考察杭州、义乌、盛泽、武汉、株洲、沈阳、海城、叠石桥、上海、郑州等地市场商圈,以科学、详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标准的可行性和普适性。同时,《绿色标准》遵循商业类绿色标准制定方法,充分结合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自身特性、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从广义角度阐释“绿色”理念,涵盖专业市场建设运营的重点环节,致力于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引导。

  我们认为,《绿色标准》的编制发布,对全国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统一商圈管理、攻坚行业共性难题、提升流通效率、塑造市场品牌与区域品牌影响力、加速产业高质量扩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绿色标准》的贯彻落实和绿色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试点示范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必将形成绿色发展新风尚;我们期待,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要求,更加主动、自觉、深入地推动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专业市场建设运营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舒适有序的空间格局、功能定位和运营方式,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城市的美丽宜居、时尚富裕做出更大贡献。

  绿色发展是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重要、紧迫而又艰巨,是专业市场新定位、新功能、新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培育软竞争力的着力点、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和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长点。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正在创建自己的百年老字号,未来仍将通过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升级成为适应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高效率的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