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多多,疫情后首个化纤大会即将举办 |
中国化纤科技大会(青岛大学2020) 暨第26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 大会时间:2020年9月7~9日 大会主题: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 大会看点: 1.疫情后首个纺织化纤行业盛会 2.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与中国国际化纤会议首次合并举办 3.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 主论坛看点 纤维新材料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也是我国化纤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技术的角度,我们应该关注哪些趋势、把握哪些关键点来顺应这一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我国纤维新材料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会议主论坛将要探讨的问题。 朱美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纤维材料的功能化、舒适化和智能化 报告摘要:纤维材料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我国产量占全球70%。如何赋予合成纤维“功能、舒适、智能”成为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竞争焦点。报告将重点介绍合成纤维功能性和舒适性兼顾的相关技术,以及连续化制备智能纤维的新方法。 端小平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 报告题目:科技点亮行业未来 报告摘要: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思考和展望科技创新如何引领化纤工业“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点。报告回顾和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科技进步的成绩与亮点,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趋势展望进行思考和分析,并结合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和人才培育等重点领域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科技创新的方向进行重点探讨。 陈文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新材料与新技术在安全防护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主要介绍负载催化功能抗菌纤维新材料制备、防尘过滤净化用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材料与工程用高性能聚酯纤维材料制备新技术的工业实践,并初步展望未来研究安全防护新材料及开发工业生产技术的实践路径。 王玉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先进功能纤维材料的研究开发 报告摘要: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化纤维材料是实现纺织行业差别化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报告主要介绍先进功能纤维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前沿技术,探讨未来功能化纤维材料的发展趋势。 Frédéric Van Houte 欧洲人造纤维协会理事长 报告题目:欧洲人造纤维产业的发展 报告摘要:欧洲的人造纤维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济的不确定性、全球产能过剩、贸易扭曲问题、原材料和相关成本问题,以及非常严苛的欧洲地区有关法规,尤其是环境方面的法规,但欧洲始终在某些特定纤维品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人造纤维的可持续和循环性方面,欧洲以专业化和适应性强、高效和多产、高度创新以及领跑者身份闻名于世。 富吉贤一 日本化学纤维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 报告题目:全球及日本化纤产业的发展 报告摘要:报告详细介绍2019年和2020年全球纺织生产和贸易概况及其结构变化,并分析日本循环经济战略推进及其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方向。 Georg Stausberg 欧瑞康化纤板块CEO 王军 欧瑞康中国区总裁 报告题目:化纤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摘要:作为一家面向未来的公司,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技术(e-saving) 是欧瑞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其可以提供完整的连续聚合和挤出生产线及其关键零部件,通过自动化和数字网络化的工业4.0解决方案,实现从单体到变形纱的整个生产过程。 专题报告看点 9月9日,大会专题报告将围绕化纤行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展开,敬请关注。 王华平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降低纺织品废弃物危害的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从纤维原料、加工过程、使用过程以及废弃后全过程对微塑料的形成机制、管控技术进行介绍。重点指出开发表面耐摩擦、耐污易清洗的纤维材料、一次性医卫材料的生物可降解纤维材料、面向服装、家纺等领域可重复再利用纤维材料及其技术是未来纺织品解决微塑料的关键。 翁云宣 北京工商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国内外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内容提要:介绍国内外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纤维、日用膜袋、农业制品以及汽车工业制品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聚碳酸亚丙酯(PPC)等;梳理我国生物降解相关的检测方法与标准现状,并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比;简单介绍近些年各类降解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研究。 王勇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化纤长丝车间智能制造全流程解决方案 内容提要:北自科技研制的化纤智能车间全流程解决方案,通过对各子系统的关键装备、系统间设备、电气装置信息采集和软件的互联互通,结合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个核心软件系统,对各个工艺环节进行信息感知,进行统一智能分析控制。未来将结合数字孪生、5G通信技术、新一代物流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打造更为先进的智能化工厂。 夏延致 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报告题目:海洋生物多糖纤维研究及产业化进展 内容提要:针对海洋生物多糖纤维的制备及功能化,系统开展海藻纤维的纺丝成形、结构与性能、纺织加工及在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开展海藻纤维基新能源材料、海洋生物多糖水凝胶结构优化与高性能化、新型海洋高分子纤维材料制备、功能性复合海藻多糖材料制备、海藻纤维抗菌性能探索等基础研究。 程博闻 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闪蒸纳微纤维非织造材料的研究 内容提要:闪蒸纺纳微纤维成形技术是一种集熔融纺丝、溶液纺丝为一体的新型纺丝技术,该技术生产的纳微纤维非织造材料兼具高强度、高透气性、生产成本低、生产速度快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医用防护服材料,也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防护材料。该技术的实施对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护及社会的公共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光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纤维材料特性与医疗防护功效 内容提要:将表面镀银的非织布作为支撑层与聚四氟乙烯膜复合共同作为滤芯,在实现阻隔微小颗粒的同时具备抗菌和抗病毒的功能;与基布复合也适合作为窗帘等家居纺织品,提高环境的卫生水平,尤其适合作为窗帘,维持室内温度节能环保。在纤维成型时添加特定组分赋予纤维拒水防污特性,由其制成的织物显示出优异的防泼水功能,作为防护服面料对提高血液等液体污染物的防护具有突出的优势。 胡祖明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化纤研究所所长 报告题目:国产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研究及技术进展 内容提要: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又称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兼具高强、高模、轻质、耐高温的特点,是生产和应用历史最久的高性能纤维之一。东华大学研究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芳纶制造及应用技术的开发,在理论和技术层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取得了一批创新的成果,经工业化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为PPTA国产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张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离子液体溶剂的再生纤维素材料制备技术进展 内容提要:离子液体溶剂体系为再生纤维素材料制备提供了一种绿色新方法,采用此方法可制备纤维素纤维、薄膜、水凝胶和气凝胶材料,以及具有导电、抗菌、阻隔等不同功能性的再生纤维素材料。其中,中科院化学所团队和国内纤维素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基于离子液体溶剂技术的纤维素薄膜工业化清洁生产新技术,建成了千吨级纤维素薄膜的产业化生产线,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离子液体技术的再生纤维素膜规模化生产。 主题对话:促进国内外市场双循环 梅锋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曹秀明 江苏阳光集团技术中心主任 张长建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路 吴江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话内容:纺织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纺织企业更需要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此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国内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围绕“促进国内外市场双循环”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企业如何化危为机、布局未来发展、开拓内销外销市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主题对话:设计思维•创新研究 范金土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主任 陶肖明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特聘教授 李鹂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副教授 对话内容: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们和一众来自五湖四海年轻的纺织从业学者们将以《设计思维·创新研究》为主题,探讨纺织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讲述她们的科研和观点。通过一系列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项目为例,分析跨学科研究,设计思维在促进上下游产业协作和新产品开发上的推动作用,以他们微观的视角,讲述他们的故事。 赛得利·纤维空中大讲堂特别专场 为更好的应对疫情冲击和国内外市场上的诸多不确定性,解决行业、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在线上主题讲座直播的基础上,赛得利·纤维空中大讲堂推出特别专场活动,根据统一的主题,采用录播的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带来系列线上讲座专场。每次特别专场活动均由多位讲师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对相关主题进行深入讲解,使广大听众对主题内容有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知。 首次特别专场活动将于中国化纤科技大会(青岛大学2020)暨第26届中国国际化纤大会期间举行,主题将聚焦于“纤维科技、赋能未来”推进化纤行业转型升级,此次特别专场将分别于9月8日和9日的18:50-21:00分两场举行(18:50~19:00为课前点映)。 9月8日 陈龙 东华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黑色聚酯纤维形态与结构对其黑度的影响规律 内容提要:结合制备不同结构的黑色聚酯纤维,分析凝聚态结构与宏观结构对纤维黑度的影响规律。 张宪胜 青岛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新型MXene制备导电织物及其电热、电磁屏蔽和传感性能研究 内容提要:选用具有金属般导电性的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为导电填料,通过喷涂-干燥工艺将MXene纳米片结合在织物表面,可得到具有电热、电磁屏蔽和传感集一体的导电织物,在可伸缩电子和软机器人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余臻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室温液态金属/纤维复合材料及其系统的工程研究进展 内容提要:对液态金属/纤维复合材料系统的最新发展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未来的挑战进行展望。 史利梅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报告题目:并列复合中空短纤维性能研究 内容提要:采用高、低粘度PET为原料,复合纺丝和极限拉伸技术,可开发生产具有细旦、低中空、高回弹、高蓬松、良好三维螺旋卷曲的优良特性的成品短纤。 肖学良 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 报告题目:动物角蛋白纤维的形状记忆性能研究 内容提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表征记忆过程中固定相和可逆相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记忆模型,为指导基于角蛋白纤维的仿生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王遵元 青岛新维纺织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化学纤维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新型纤维走向自然之趋势——迭代®涤纶 内容提要:迭代®涤纶是北京服装学院张大省教授的新颖性发明,其最大的特点即为舒适,真正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其自然亲水,拥有舒适回潮率;抗静电性提高,减轻穿着刺痒感且减少灰尘吸附;抗起球达到4级;模量降低20%;助剂使用量降低了30%;实现了好染色,好定型的需求。 9月9日 吴克宇 路博润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市场经理 报告题目:涤纶纺前着色分散剂研究及应用 内容提要:结合涤纶纺前原位合成着色工艺,某种分散剂在高温苛刻工艺条件下,对炭黑的有效和稳定分散,从而得到环保、高黑、高亮、超细的涤纶丝。 王学利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氧化石墨烯共聚改性抗静电PET纤维 内容提要:采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改性单体对PET进行共聚改性,分别采用PTA和EG酯化前和酯化后添加GO两种工艺路线,研究表明PET大分子链被成功引入到GO片上,使少量氧化石墨烯改性聚酯纤维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性能。 游正伟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 报告题目:纤维基仿生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内容提要:利用新型成纤技术和3D打印技术,实现仿生血管网等精细三维结构的便捷构筑,研制一系列新型纤维基生物材料,其可应用于心血管、子宫、神经、软骨等组织再生修复;同时构建可拉伸电子器件,应用于人体体征监控和可穿戴设备。 甄光明 博士 报告题目:国内外聚乳酸产业技术进展与预测 内容提要:介绍国内聚乳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瓶颈和痛点,分析聚乳酸纤维的未来市场,为关注和计划进入聚乳酸行业的企业提供参考。 刘辉 宁波禾素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题目:PLA/PHBV复合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内容提要:PLA+PHBV、PLA作为载体,起成丝的作用;PHBV作为活性成分,起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且改变微观结构,使得禾素纤维比同样规格的纯PLA纤维更加柔软、顺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着色性能和高温耐受性。 喻德峰 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副主任 报告题目:长丝油剂的发展趋势及配方架构的底层思维模式 内容提要:分析几种典型长丝油剂的市场总量以及增长趋势;从宏观政策和微观客户需求分析未来需求对油剂的影响,预测长丝油剂的发展趋势;基于油剂配方架构的底层思维模式,解读如何实现高效的配方开发模式。 进入课堂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课堂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