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2400块精品面料角逐优可丝® BV·2021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1-07-21


   本刊记者-邬莹颖  覃晓 

  “无论是X时代、千禧一代还是Z时代,他们对国潮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公司非常看重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美感的面料。亭台轩榭、梅兰竹菊……这次看到了很多东方元素的好产品。”
  “这款面料真丝加印花,我们以为会很贵,没想到价格很合适,成分、手感、悬垂性、抗皱性都很好,时尚度、性价比都非常高而且易打理,相信会成为爆品。”
  “这款零甲醛面料达到了婴儿级A类的标准,主要强调环保安全健康的卖点。”
  “在我们平台上,摇粒绒的夹克卖的很好,无性别款式的市场应用空间很大。这次看到了很多面料型品牌,比如真丝、香云纱等一些产品,这类成分的服装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7月16日,在浙江绍兴柯桥举行的“优可丝®BV·2021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上,来自纺织服装各领域的13位专家评委就近2400块参评面料的综合创新水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毋庸置疑,“为更好的设计买单”已成为年轻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主张与个性化诉求。高品质驱动之下高端纤维应用的大幅提升、多元场景诉求之下产品功能由单一向组合的转变、国风文化回归之下国潮艺术时尚的盛行、追求极致性价比之下低价格高价值产品的涌现、绿色环保理念之下产品材料工艺技术赋予了新价值等等,在本次大赛347家优秀纺织企业的面料产品之中,可见一斑。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担任本届赛事主任评委。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波,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徐舒、副主任阮春萍,赛得利战略市场总监陈倢,赛得利市场总监李孝琴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评审活动。
  推动可持续原材料的多元应用
  “未来我们三方还将持续从行业平台、产业资源、纤维源头等多个层面,共同推动企业建立科技驱动、文化引领、责任导向的产品开发创新模式,促进时尚创意设计成果的价值落地。”李波在致辞中指出,通过与柯桥、赛得利连续三年的合作与努力,大赛平台发掘了大量时尚性、创新性和商业性兼具的优质面料产品。尤其是历年来,大赛与赛得利合作相继设立的“优可丝®”系列奖项,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可持续原材料在纺织产品开发中的多元创新应用。
  据大赛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参赛产品中环保属性的产品占总量的22%,拥有环保认证产品达到总量的21%,在功能性应用方面,环境友好性、抗菌功能位居榜首。
  环保纤维驱动产业链产品创新
  “‘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消费者需求回归高品质、大健康的基本诉求,与赛得利旗下纤维产品源于天然、回归天然的概念完美吻合”。陈倢在会上致辞并对赛得利及系列产品进行了介绍。她指出,三年的赛事合作见证了纤维素纤维行业的发展和赛得利集团纤维系列产品迭代创新的趋势。
 
  她介绍道,赛得利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纤维技术,以环保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驱动产业链产品创新。其中,优可丝®BV系列纤维能够助力提升纺纱效率,节能减耗从而减少碳足迹;顺应市场需求诞生的优可丝®安泰贝®抗菌纤维则具有优异的抑菌性和消臭性能;FINEX纤生代™是借助纤维素再造技术,将纺织废料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产品;莱赛尔纤维具有强力高、亲肤透气、吸湿性好的性能优势,在牛仔、休闲、无纺、家纺等多个领域已取得广泛应用。
  在产品评选中,赛得利市场总监李孝琴指出,优可丝®和莱赛尔奖项的参评产品在颜色、图案和材质搭配上较之前两年表现力更强、更丰富。在应用方面,优可丝®更多地与蚕丝搭配,不仅提升了易护理性,而且性价比的提升可以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蚕丝面料的高品质。在技术方面,一些针织面料通过组织结构和色纺纱线搭配,实现了肌理和风格的微创新,莱赛尔面料通过创新染整工艺无需开纤实现光洁的表面纹理等。
  在优可丝®市场应用奖、莱赛尔市场应用奖奖项申报产品区域中可见,锦纶、氨纶、腈纶、棉、舒弹丝、粘胶、苎麻、sorona、莱卡、羊毛、涤纶、亚麻等与优可丝®BV纤维、优可丝®安泰贝抗菌纤维、莱赛尔纤维混纺的面料产品在色彩、手感、质感、外观、风格、功能等方面表现得非常抢眼。
  时尚面料产品开发专家谈
  技术研发视角

  谈及参赛产品的整体亮点,陈宝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优可丝与舒弹丝的搭配应用,优可丝的柔软性和舒弹丝的保形性、回弹性的充分结合,赋予了面料舒适的手感与良好的挺括感。二是莱赛尔纤维搭配不同纤维的应用性越来越广,比如搭配蚕丝与羊毛等高价值成分,能够更好的提升产品整体价值;与二醋酸和锦纶结合,增添产品干爽的手感与弹性等。三是常规工艺或常规原料的创新利用,通过新颖的加工方式,使常规面料得到价值提升。如利用提花与色织格相结合造就了层次更丰富的花型图案,常规粘胶的高支化再与锦纶结合,形成了高支高密的光洁顺滑,内穿外穿均可,应用领域广泛。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品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周赳谈道,现在各种纺织染加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新产品开发变成了各种工艺的排列组合,企业需要思考在开发中如何迎合甚至引领C端日趋分散的个性化需求。在优可丝®和莱赛尔奖项评选区,多组分和复合工艺比较多,这类极具性价比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应该还有更多应用领域可以拓展。
  流行趋势视角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设计总监王旭在会上围绕产品开发风格、色彩材料、技艺应用等方向,解析了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研究发布的《2022/2023秋冬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他表示,面料产品总体时尚感较强,色彩丰富,对于流行趋势的把握和运用也比较到位。
  在色彩应用方面,上海元彩科技有限公司色彩设计总监ECHO表示从面料可以看出设计师们在有意识地配色,但在面料的色彩、材质、肌理、手感等维度的匹配和统一方面还有所欠缺。优可丝®和莱赛尔奖项参评产品大致分为黑白灰的基础色系、淡彩轻柔的治愈色系和少部分饱和的乐观主义色系,说明人们对颜色的感受变得更加敏锐。
  品牌采购视角
  针对参赛面料的外观、性能优势和市场应用前景,伊芙丽电商采购经理董明太指出环保、可持续面料的参评比例有所增加,降低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同时,还保证了柔软亲肤的穿着体验。他谈道,伊芙丽现在应用生态环保型面料的比例在30%以上。除抗菌面料外,对三防面料、抗紫外线面料、保暖面料等功能性面料的开发会因季节变化而有不同侧重。
  阿里巴巴天猫事业部潮流服饰商品专家卢佳表示从参赛产品可以看出很多面料企业已经有承担起一定社会责任的自觉,并致力于开展可持续的面料设计。另外,面料企业在疫情背景下,对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做出了快速反应,在户外面料和柔软手感面料方面都有不错的尝试。
  “环保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日益变化。在环保的基础上,具有创新意识,且能体现原创中国风的品牌,才能在目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汇美集团副总裁曲晶表示,纵观此次参评面料,产品大多以环保、国潮风面料为主,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兼具亲肤、舒适、透气等特点。
  此次参评面料在防风服、T恤等日常产品的功能性运用上让人眼前一亮。王培沂工作室设计总监王培沂认为,将主流文化与面料或者服装设计师的理念进行结合是与最终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从此次优可丝®、莱赛尔产品可以看出,生态环保不再是一个品牌宣传的概念,产品具有环保、功能性等特点已经是这个时代消费市场的必然选择。
  “市场需要这样既有高度又贴近需求的活动,这次参评的面料也已经涵盖了公司需要采购的面料品类。”宁波博洋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项江鹏表示产品在环保、可再生、可持续等方面的体现可圈可点,公司之前选用过优可丝®、莱赛尔产品,市场反馈较好,此次这两类参评产品在材料和手感上也有新的突破。
  深圳市珂莱蒂尔服饰有限公司珂莱蒂尔KORADIOR技术研发总监赵成豪表示作为品牌方,希望看到更多颜值与功能性并重的面料。本次参评面料应用了多种新颖的工艺与环保的原料,在实用性和后整理方面表现较好,尤其优可丝®和莱赛尔的参评产品表现不俗。
  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三彩、丽雪、伊布都面料企划&高级面料开发工程师郑英杰表示,部分参评面料不仅能体现出流行趋势,而且很契合当下服装品牌的采购需求。公司早在几年前就采用优可丝®产品,优可丝®系列纤维在环保面料的开发上极具优势,能够帮助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现实中。
  行业前瞻视角
  李斌红在总结中表示,大赛旨在搭建融合资源、集聚创意、创造价值的纺织产品开发者时尚设计平台,推动基于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纺织产品时尚创新。从本届参赛产品可见,纺织面料的时尚设计原创能力明显提高,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科技应用能力不断增强。设计已成为中国纺织产品价值成长的新增长点。
  “万物之中,成长最美。任何一项事业的成长,离不开愿景、目标、伙伴和行动者,相信在全球最大的再生纤维素开发商赛得利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植根于全球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柯桥这片热土上的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将持续引领面料流行趋势,为中国纺织时尚发展、构建世界时尚策源地贡献价值。”李斌红说道。
  会上,评审团评选出了金奖、银奖、铜奖三项综合奖及时尚色彩奖、创新科技奖、优可丝®市场应用奖、莱赛尔市场应用奖四项单项奖。本届大赛的获奖名单将于8月在“中国流行面料FabricsChina”官方微信及相关媒体上揭晓,10月将在绍兴柯桥举行颁奖典礼。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