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行业:体现良好韧性,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
本刊记者-郝杰 2021回眸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棉纺织行业发展在挑战和压力下,表现出良好的韧性,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设备利用率好于疫情前2019年水平
当前棉纺织行业产能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企业设备生产效率提高,棉纺织企业设备利用率不断提升,逐步达到甚至好于疫情前 2019 年的水平,纱、布产量同比持续增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棉行协”)跟踪的 260 余户棉纺织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 月,跟踪企业纺纱、织造设备利用率分别为 94.6%和 91.4%,同比分别提高 1.3 和 1.5 个百分点,其中,纺纱设备利用率高于 85%的企业占比 86%,织造设备利用率高于 85%的企业占比 85%。1-10 月,棉纺织企业纱产量累计同比增长 11.81%,布产量累计同比增长 8.42%。
在运行质效方面,中棉行协跟踪数据显示,2021 年棉纺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明显,亏损面持续收窄。1-10 月,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 18.76%,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长 13.0%,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 67.5%,亏损面 14.4%,同比下降 22.4 个百分点。从跟踪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看,1-10 月占比为 12.9%,同比增长 1.4 个百分点,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企业出口形势出现好转。
以智能化推动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是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棉纺织企业从未停下发展步伐,从解决行业用工不足、效率低等痛点问题入手,建立现代化智能工厂,开启智能生产新时代。
全自动化生产线、筒纱智能包装、织机数据共享,庞大的织造业工厂里,千台机器一人巡查,“智慧大脑”一屏掌控……在浙江兰溪,曾经“千人纱,万人布”的图景已经成为过去。老工业基地兰溪与传统纺织业正乘着数字化改革之翼,以棉纺织行业数字化改造为主攻抓手,探索出一条智能“织”造的转型升级之路,走出了一条适合在中小纺织企业推广的“4+X”轻量化智能制造新路子。中国纺联党委书记高勇评价说,以机织面料为主的兰溪纺织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提升为抓手,为中小企业导入智能制造意愿为基础,以云平台服务为重点,提供了轻量化改造、通用型、可持续、可复制、易推广的兰溪经验,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提供了一个好的路径和实践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2021年9月,京奕集团旗下苏州新东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及数字化转型项目涡流纺纱机顺利开机,这标志着京奕集团智能化改造及数字化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这家公司专注可降解再生纤维及绿色环保新材料的智能化纺纱和研发。公司一期项目总投资6亿元,计划引进日本涡流纺纱机100台,其中去年引进50台,计划今年继续引进50台,同时引进德国特吕茨施勒全流程清梳联设备。一期项目完成后,企业将实现年产5-6万吨再生纤维及绿色环保新材料涡流纺纱线的能力。
去年11月15日,安徽华茂新维智能纺纱绿色生产项目开工。据了解,华茂投资4.65亿元在安徽省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华茂第二工业园建设安庆新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纤维纺纱智能化生产项目。该项目将购置智能一机多线清梳联、高速自调匀整并条机、自动落纱粗纱机、带智能纱库的粗细联、紧密赛络纺细纱机长机、自动络筒机、自动包装等国内外先进设备,组建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14.15万锭新型纤维纺纱智能化生产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型纤维紧密赛络纺纱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去年8月,悦达纺织公司为解决公司用工难等企业生存危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增加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布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设30万锭智能化纺纱工厂项目。悦达方面表示,智能化转型升级将实现动态智能管理,为智能和精细管理奠定基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明显提升。同时,随着本项目智能转型升级的完成,企业的产品将由传统的纯棉、涤棉为主向围绕健康、生态为主题创新的差别化、功能化纱线、面料和家纺产品进行转型,这将大大提升企业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使企业获利能力明显增加。
深耕“一带一路”拓展供应链布局
对棉纺织产业而言,积极稳妥开展国际合作,统筹考虑和优化国内外产能布局,整合利用全球优质资源,巩固产业在纺织国际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联发集团结合纺织“十四五”要求,稳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布局。去年5月,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印尼环球纺织高档服装面料项目苏中建设总承包签约仪式,开启海外布局新篇章。印尼环球纺织新建高档服装面料项目为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尼规模最大的成衣生产商之一的PTU合作项目,总投资1.9亿美元。该项目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肯德尔工业园购置土地257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3600万米色织面料、3000万米印染面料,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2亿美元。
去年7月,百隆东方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0亿元,全部用于百隆(越南)扩建39万锭纱线项目。公司表示,越南扩产是保持可持续发展、巩固行业龙头地位的重要战略措施,既可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满足未来市场的增长需求,又积极响应了国家关于纺织工业的产业政策,为公司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下游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对纺织产品提出了多层次的需求,对原料和产业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棉纺织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特别是原料供应商和棉纺织企业的沟通交流,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与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简称CV联盟)于去年9月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来打通供需、打造价值,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共同开拓市场。会议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的棉纺织上下游供需对接”进行了观点互动,内容包括原料供给情况;纺织产品研发趋势;纺织企业研发新产品对原料的需求;纺织企业使用原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双碳目标落地对产能的影响;纺织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瓶颈及解决方案等。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还组织兰溪织造企业赴福建新华源纺织集团参观,并就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的应用开发进行座谈交流。再生纤维素纤维和棉花同属纤维素纤维,福建长乐地区是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的重要集群地,其中福建新华源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生产龙头企业之一,此次对接交流进一步推动再生纤维素纤维在纺织牛仔领域的产品开发与应用,通过上下游合作有利于推进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
临清市是“中国棉纺织名城”,近年来,临清纺织产业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产业升级步伐。去年6月由临清市人民政府、清市纺织协会组成的考察调研团赴枣庄市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一棉等考察学习,并对全国最大的家纺产业集群地、全国家纺产业最大的交易中心南通纺织市场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增加了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去年11月25日,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订单支持、产品创新、战略集采等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识。森马希望以这次双方深化合作为契机,一起打造战略合作联盟,为后续森马全供应链平台柔性布局奠定基础。华孚认为,华孚色纺纱对森马及旗下品牌,都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双方深化合作,强强联合,可以进一步打通全产业链的合作。
去年10月,溢达集团与安踏集团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通过精诚合作,强强联合,持续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顶级纺织商品,持续引领行业,共赢未来。
产融合作培育发展新动能
棉纺织行业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把培育企业上市作为推动行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上市公司中,板块规模不断壮大,首发上市捷报频传,直接融资保持高位发展。
去年5月28日,芜湖富春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A股市场。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色纱生产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色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以科技、绿色、专业、时尚为宗旨,以市场潮流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自主品牌“天外天”,通过“仓储式生产为主,订单式生产为辅”的经营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色纱系列产品。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年产3万吨高品质筒子纱生产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去年10月27日,浙江盛泰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成立以来产品范围不断丰富,业务范围涵盖了高档针梭织面料、成衣生产与销售的一体化业务模式,逐步积累了全球数十家优质服装品牌客户。2017年至2019年,公司连续位列“中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前二十强;2020年,公司位居“中国棉纺织行业营业收入排名”前二十五强。公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面料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嵊州)、面料技术改造及扩能建设项目(越南)等六个项目。
世界百年大变局之下,深化产融合作,充分运用资本在要素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行业践行“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9月,华茂集团与华安证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承诺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资源与金融资本方面的优势,重点在综合金融、投资银行、基金投资等业务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优势互补、携手共赢的业务合作新模式。
2022展望
增强忧患意识,关注行业形态与格局
2021年棉纺织企业亏损面收窄,普遍整体效益优于往年,除了企业加快调整升级步伐外,还得益于原料的看涨氛围和国内严密的疫情防控局面带来的海外订单阶段性转移,但这并不一定能成为常态,2022年企业应谨慎扩张,注意差异化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国棉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提醒要从四个维度关注棉纺织行业的形态与格局。
第一,以功能化、差异化为方向,推动棉纺织产品体系的升级。纤维材料正向着多结构、多功能、超性能方向发展。材料技术的突破,结合工艺技术的发展,棉纺织产品的品类与边界持续拓展。非棉纤维与棉纤维的融合应用,不仅缓解了棉花原料的供需缺口,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功能性与差异性。
第二,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棉纺织制造体系的升级。科技创新驱动下,“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制造系统正在形成。以智能装备和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为支撑,产业链各环节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
第三,以专业化、网络化为方向,推动棉纺织组织体系的升级。技术的发展使得产业组织向着创新协同、价值共生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使得产业组织结构更加网络化、平台化,资源要素逐渐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广泛连接;另一方面,专业技术加速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进程,产业合作从产业内分工转为产品内分工,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应运而生。就企业内部而言,管理工具与方法的改变,使得企业生产运营方式更加精益化、柔性化,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高效化。
第四,以服务化、资本化为方向,推动棉纺织价值体系的升级。科技创新驱动下,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与市场的连接方式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两化融合的深入推动着两业融合的深化。行业开放式设计、协同式研发、互联制造、产能共享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层出不穷。供应链管理围绕全生命周期展开,向着智慧化、服务化、金融化方向加速发展。在资本市场上,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产业的价值内核,以塑造预期与前景的方式,改变着企业估值与成长逻辑。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