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60位院士、1000余位专家参与编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发布,纺织领域有哪些产品和技术被列入
文章来源: 2022-08-09


  本刊记者-郝杰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基础,而我国制造业与制造强国目标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产业基础不牢、地基不稳的问题仍相当突出,各领域都存在一些短板产品和技术,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较差,试验验证条件不健全,推广应用困难。解决产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是我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可能绕过的重大问题。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编制的《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目录》)正式发布。《目录》由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组织60位院士,700余家行业协会/学会、高校与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约1000余位专家参与,历时6个月研究,召开120余次专题研讨会,终形成1047条产品和技术清单。
  《目录》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人民幸福影响大的发展需求,确定了纺织、新材料、信息通信设备、基础软件及工业软件、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机器人、环保低碳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等21个重点领域。
  纺织领域
  三大作用 
  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介绍,《目录》是为我国完善产业基础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也是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的重要抓手。《目录》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确定支持重点提供决策支撑作用;为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审慎考虑自身条件和进行充分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目录》中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开发,提供参考指南;引导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等充分利用多种金融手段,支持《目录》产品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目录》的发布将达到营造全社会重视产业基础氛围、引导企业从事产业基础领域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基础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大亮点 
  一是以产业基础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领域广泛。《目录》确定了包括纺织等21个重点领域,涵盖领域广泛,能够有力夯实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石,支撑制造强国的建设。
  二是集中力量重点攻破,目标清晰。《目录》不是产业基础技术全面开花,而是遵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科学选择产品和技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去攻破有限目标,取得最好的成效。这里面既有一定时间能实现突破和产业化的技术和产品,也有市场规模较大的技术和产品,还有处于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三是发挥市场和政府合力,分类布局。《目录》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入手,三个层次分类布局。第一类发挥政府的优势,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项目,解决5~10%的工业基础问题。第二类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优势,形成长效政策机制,解决15~20%的工业基础问题。第三类坚持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优势,以培养一大批专精特的“专精特冠军”企业为抓手,解决70%~80%工业基础问题。
  四是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是相互支撑,链式推进。《目录》围绕各个产业链的“五基”核心环节,打造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制造工艺及装备、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的链式系统。通过链式系统促进产业基础能力“点式突破”与全产业链“链式创新”相结合,推动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克服点式抓一个个“五基”产品和技术而存在的碎片化问题。
  纺织领域编制组副组长、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侯曦介绍说,此次《目录》在《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16年版)》基础上,新增了工业基础软件,构成了“五基”(即,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工业基础软件、基础制造工艺及装备、产业技术基础)创新发展目录。
  侯曦表示,《目录》中纺织领域的产品和技术代表了未来3-5年行业发展的重点,主要解决技术产业化和长期卡脖子的问题。《目录》将主要作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引导,以及金融机构投资的指导性目录,也将作为认定专精特新企业的参考标准之一。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