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破局2023|化纤及非织造布机械:专注创新和技术进步
文章来源: 2023-02-23


  — 开栏语 —
  “疫情”、“逆全球化”、“市场低迷”、“物流受阻”、“复工难”、“需求乏力”......不管过去多么不易,它都已成为了历史,留给业界企业的有难以忘怀的经历,更有持续增长的战斗力。
  在新春到来之际,本刊重磅推出“破局2023”专栏,与业界分享纺机人新一年的思考和布局。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产业五部
  2022年前三季度,由于原料价格持续低位波动,下游化纤市场需求减弱,化纤机械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非织造布机械各主要门类装备与上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未来化纤及非织造布装机械行业都会更多聚焦可持续发展与技术进步。
  化纤装备聚焦可持续发展
  目前长丝设备主要销售以龙头企业采购进口设备为主,部分少量合同采购国产设备;加弹机生产企业基本延续上半年订单,依然能够维系正常生产。短纤装备表现高于去年同期,还将有一定增长。
  据行业统计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涤纶、锦纶等长丝纺丝机9760纺位,同比下降25.5%,高速加弹机1620台,同比减少12.9%,化纤机械出口2.25亿美元,同比增长74.55%,进口6.59亿美元,同比下降5.19%。
  在短纤装备方面,涤纶短纤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产能约45万吨,高于2021年同期,新增产能主要以国内长丝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为主,短纤增加主要跟非织造产能的扩张以及长丝巨头的战略转型有关,短纤品种多以常规及中空纤维、低熔点纤维为主,预计短纤设备还将有一定增长。
  从化纤与化纤装备发展态势来看,未来行业将更多聚焦可持续发展与技术进步,促进能效和低碳发展,提高循环再生水平,纺织品化学法回收技术和装备以及投资会得到更多机会。此外绿色纤维认证和平台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生物基化纤、功能性纤维受到更多关注;智能制造进入更多的生产工艺领域和环节。
  非织造布设备主攻稳定性及自动化
  受全球防疫物资需求下降影响,非织造行业逐步淡出社会关注热点,各主要门类装备与上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企业更多地专注于创新和技术进步,进入新产品开发及密集推出时期。绿色环保与循环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趋势明显。
  2022年前三季度,非织造布产量同比下降0.4%,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8%。据海关统计数据,非织造布机械出口2.41亿美元,同比下降51.32%,进口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9%。
  非织造一直是纺织行业的“朝阳”行业,国产非织造设备生产线工艺稳定性、产品质量稳定性、后道自动化装备还有所欠缺,这也是近期改进提高的增长点。
  展望未来,非织造行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超高密度针刺工艺趋于成熟,产生替代水刺工艺的前景,解决其高能耗、高投资、高污染的问题;碳纤维辊、碳纤维零部件、高强度铝合金等复合材料的大量应用;天然纤维部分替代石油基纤维的趋势明显。非织造装备企业要提前预估和适应这些改变,研发适应这些纤维的工艺装备,尽快完善技术和工艺成熟的非织造布生产线,同时更多地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现有及未来生产线。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