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2023产纺展望|中产协功能分会会长夏东伟:坚持人才引领战略,推动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化
文章来源: 2023-02-23


夏东伟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功能纺织品分会会长
  Q1
  二十大报告中让您印象深刻的话语有哪些?这些话语对您所在分会的实践将产生怎样的作用?
  夏东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第一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统筹部署,系统谋划,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
  分会要做好企业与高校、研究单位的桥梁,发挥引领作用,很好地将产学研结合起来,发挥科技和创新驱动作用,助力实现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目标。
  Q2
  当前行业有怎样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并践行?
  夏东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与我们的《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的推动纺织行业“科技、时尚、绿色”高质量发展密切吻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夯实行业科技创新根基,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核心创新能力,围绕纤维新材料、先进纺织制品、纺织绿色制造、纺织智能制造与装备等功能纺织品所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新价值实现。
  Q3
  2022年功能纺织品行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取得了哪些成绩?
  夏东伟:在功能纺织品行业领域,截至2022年,我国已成功生产变色、荧光、抗静电、阻燃、导电、抗紫外线、抗菌、芳香、远红外、药物、气燃、气体分离膜、液体中空分离膜、离子交换、活性炭、超吸水、防辐射、水溶性、生物吸收降解和热粘结纺织用品,其中阻燃、远红外、抗紫外线、抗菌纺织品等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设备条件的改善,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市场需求,一系列功能纺织品相继研制成功,如异形纤维制品、多孔中空三维卷曲纤维制品、高收缩纺织品、蓄热保暖纺织品、紫外防护纺织品、抗静电纺织品、抗菌防臭纺织品、导电纤维制品等。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流行趋势研究和新材料新技术在终端功能纺织品的设计应用,完善从纤维原料到终端功能纺织品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加大智能穿戴、绿色健康、复合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力度。
  为进一步推动功能纺织品产业健康发展,2022年度分会走访了大部分理事单位,深入调研了企业的产业优势和发展困境,致力于推进纺织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聚焦新时代纺织产业“交叉融合、优势聚力、创新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协同创新。
  Q4
  展望2023,分会将做怎样的规划?
  夏东伟:功能纺织品分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布局行业未来发展,充分发挥我国纺织产业链完整优势,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建设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安全可靠的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同时,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具备高品质、多功能、智能化的高端功能纺织品。加强高技术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织造、非织造、复合等成型技术,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重点领域的应用。
  针对功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预测,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功能纺织品是高科技纺织制品,对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环保、节能、提高工作效率、维护身体健康、开发纺织品的新领域等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第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加大传统化纤厂家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多功能产品或某些高性能纤维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科技产业。第三,21世纪功能纺织品更趋向于智能化,包括生物质纺织品、仿生纤维制品、超高性能纺织品。第四,纳米纤维制品的功能涉及远红外、紫外线屏蔽、抗辐射、抗菌消臭、负离子、抗静电、导电、防老化、拒水、拒油等,混入纳米纤维的纺织品具有除臭及净化空气功能,用于长期卧床病人和医院的消臭敷料、绷带、睡衣等。第五,保健和医疗用功能纺织品越来越丰富,例如:具有负离子功能、远红外功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纺织品,可用于医用辅料、老年人护理用品等。第六,智能纺织品是功能纺织品的一部分,近些年的发展前景很好,要加大开发力度。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