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一审双证——OEKO-TEX® STANDARD 100标签“牵手”绿纤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
文章来源: 2023-04-07


  3月28-30日,2023 yarn expo春夏纱线展的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上,作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化纤协会”)的战略合作伙伴,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思达北京”)特别邀请了其总部首席营销官Marc Sidler带来了一场生动富有活力的演讲,他从当下消费者对于纺织品安全重视程度的调研结果出发,详细介绍了TESTEX的发展历程与认证体系情况,并表示,TESTEX集团将持续推动OEKO-TEX® STANDARD 100与绿纤认证在更广范围的合作,并共同推进市场推广活动,踏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新征程。 
TESTEX集团首席营销官Marc Sidler
  去年,OEKO-TEX® STANDARD 100标签就被赋予了新价值——获得OEKO-TEX® STANDARD 100证书的企业,在申请绿纤认证时可以免除产品检测,相关获证企业可以使用绿纤认证标志。这标志着“一审双证”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认证过程中的重复测试,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中国化纤协会绿纤标志的推出,一方面敦促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另一方面让绿色、美观和安全的绿纤认证产品走入大众视野。这样的初衷与OEKO-TEX®协会不谋而合,所以,特思达北京还参与了《绿色纤维评价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制定。一直以来,OEKO-TEX®都是纺织企业保障产品安全环保、提高产品制造方式的可信度、传递可持续发展信号的重要选择。OEKO-TEX®协会致力于帮助纺织企业从输入端的原料及化学品,到工厂的生产过程,到输出端的最终成品全方位减少化学品的排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绩效,从而保证企业可持续高效生产,降低战略风险。同时,提高产品的价值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 

 

  OEKO-TEX® STANDARD 100是OEKO-TEX®协会于1992年制定的一项认证标准,适用于所有纺织生产阶段的原材料、半成品、辅料及成品,测试范围涵盖了超过300项检测项目,是全球最早、最权威的纺织人体生态学的标准之一。而在绿纤认证过程中,可萃取重金属、含氯酚、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总量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是首要考量内容,所有进入原料供应链的绿纤和绿纤制品应具有经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效证书,企业应遵守化学品管理相关的法律要求。 
  一张小小的环保标识能验证从源头到纺织品的绿色化生产,在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庞杂的当下,消费者对于这样“含金量”颇高的产品标识有着迫切需求。消费者关注度的提升推涨了企业的认证诉求,据统计,2022到2023财年的前三个季度(截止到2023年3月)在中国地区签发STANDARD 100证书总量是6718张,同比增长了12.9%。 
  这不仅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践行了国家部委的政策指导,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发布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中的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在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中也提出要强化标准支撑,要推动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国际合作与互认。同年,商务部等 14 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将利用 3 年的时间进行试点,试点任务包括了促进标准认证衔接。推进中外标准互认。支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为内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 
  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 
  TESTEX(特思达)集团是OEKO-TEX®国际环保纺织和皮革协会的创始成员机构,同时也是OEKO-TEX®指定的中国官方代表机构。深入中国市场近30年来, TESTEX(特思达)致力于更高效地为中国的客户群提供最专业的生态纺织产品和可持续纺织生产的系列认证服务。
  联络方式
  北京
  Tel: +86 10 6655 5125 
  Email:beijing@testex.com
  上海
  Tel: +86 21 5298 7633 
  Email:shanghai@testex.com
  香港
  Tel: +852 2368 1718 
  Email:hongkong@testex.com
  官网:www.testex.com
  TESTEX
  瑞士 | 中国 | 韩国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爱尔兰 | 新西兰 | 越南 | 毛里求斯 | 马达加斯加
  OETI
  奥地利 | 意大利 | 捷克 | 乌克兰 | 土耳其 | 埃及 | 摩尔多瓦 | 伊朗 | 克罗地亚 | 北马其顿 | 塞尔维亚 | 波黑 | 印度 | 孟加拉 | 以色列 | 摩洛哥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