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纺织之光·专精特新”专题推广,聚焦可持续新材料技术应用
文章来源: 2023-12-02


 

 

  为推动建立“交流互鉴、拓展资源、优势互补”的开放性资源共享平台,推广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点技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创新,12月1日,2023“纺织之光·专精特新”可持续新材料技术与应用推广活动在新乡举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寇守峰、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长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叶志民、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会长冯德虎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优秀品牌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齐聚一堂,围绕可持续新材料技术开展交流分享、对接合作。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主任、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郭宏钧主持。
 

 

  领导致辞
 

 

  六十多年来,新乡化纤坚持做强做大主业、紧紧围绕“持续创新、提升质量、追求效益、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坚定沿着“创新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以智能制造带动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的提升。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文新表示,未来,新乡化纤将携手包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同频升级、协同创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纺织行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打造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文君表示,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新乡重点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新乡经开区是主要的承载地,从2003年新乡化纤等一批纺织企业入驻经开区启动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因纺织产业发展的好,即将跻身全国开发区百强。未来仍将依托纺织产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二十年来,经开区先后荣获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升级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为了携手纺织服装产业又好又快的长足发展,多年来,我们强龙头,聚产业。集聚了白鹭集团、中国通用新材中纺绿纤、合资企业香港飞胜等5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我们强要素,保供给。收储工业用地2000余亩,产业未来发展空间10平方公里;我们强科研,促转型。2022年新增专利62项,获国家级实验室认证。刘文君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常来常往,向“新”而行。
 

 

  据悉,今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着眼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举全省之力,重点培育7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8个千亿级产业链,轻纺产业集群和纺织服装产业链各是其中之一。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寇守峰表示,针对集群,我们谋划成立了现代轻纺产业联盟,旨在打造河南省现代轻纺产业跨行业协同的主平台、资源信息交互的主渠道、产业内引外联的主抓手。针对产业链,我们建立了“群链长制”“盟会长制”的“双长制”工作机制,组织行业协会、高校、重点企业等成立纺织服装产业链推进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棉纺、特色化纤、品质服装“三个高地”、补齐织造和印染“两个短板”、抢占产业用纺织品“一个领域”的发展思路,成为纺织服装产业提质转型发展的行动纲领。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一直高度重视引导、服务和推动行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不断完善行业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机制,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和共识,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表示,今天的活动,聚焦气候变化和新材料重点技术与应用,开展交流分享、推广合作,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好。希望借助这个活动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企业间交流合作和典型推广,帮助企业抓住新机遇、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希望广大企业积极应用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新场景,以市场为导向,共同打造可持续新材料的协同创新产业生态。
  夏令敏指出,当前,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时尚业的最高优先事项。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纺织行业也将全面深入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每个企业也都需要认真做好可持续发展这道必答题。
  最后,夏令敏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我们纺织行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将始终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优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以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创新为重点,打造纺织产业未来和未来纺织产业。广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继续发扬自强不息、专注核心能力、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围绕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终端品牌企业深入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捐赠,支持行业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叶志民表示,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多年来,基金会得到行业内广大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支持和捐赠,叶志民代表基金会表示衷心感谢。他希望广大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为了中国纺织行业共同发展,继续支持关注“纺织之光”。
 

 

  随后,叶志民为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季玉栋总经理颁发捐赠证书。
  技术交流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肖茹在《纤维新材料前沿技术与应用发展报告》中表示,高性能纤维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碳纤维应用快速发展,市场供不应求,芳纶产品产能逐步释放、市场需求旺盛,产销量大幅增加。生物基合成纤维受到关注,循环再利用纤维发展进入分化期。前沿纤维产业化进程加快,智能纤维、智能织物、智能可穿戴、生物医用、纳米纤维等产业化受关注。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跃亭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纺织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与实践分享”》中介绍,近年来,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智能调温纤维、超强高效抗菌纤维、防螨抗菌纤维、超细旦氨纶等10多个功能化、差别化产品。特别是公司对菌草绿色纺织技术及综合利用开展首创研究,掌握了从一株草到一根丝的全套工艺技术,开辟了纤维素纤维原料的新途径,对打造绿色产业链,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苏州贝彩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大学产业教授董伊航在《绿色可持续负碳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中表示,PPC(聚碳酸亚丙酯)作为一种更为优异的绿色可降解原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董伊航介绍,PPC的合成与降解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及高附加值新材料的低成本合成,有助于减少对日益枯竭的化石燃料的依赖,真正意义上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是最具市场前景的工业化路线。
 

 

  无锡恒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孙德连在《纤维素浆粕材料成纱技术及在纬编针织领域的应用》中介绍了恒▪纸纱系列产品,他表示这是一种天然生态环保的新型服装材料,其植物来源是马尼拉蕉麻、加拿大松木或者桑木。穿着使用时其耐洗耐磨度是棉的3-5倍,废弃后最快4周就能在土壤中降解,为地球减负。
 

 

  新兴际华(北京)材料研究院书记、副院长万雷在《功能性纺织品在特种场景下的应用及展望》演讲中表示,从军事及国防安保领域,公共安全应急产业的刚性需求,到广受关注的职业安全防护、特种防护纺织品已经从“特殊需求产品”转变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鲁在《功能性再生纤维素纤维与真丝交织新型面料开发》的报告中介绍了与新乡化纤的合作创新成果。他表示,新乡化纤与大染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产业链上分属上下游,在研发创新上有着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在二十余年相互合作中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合作,共同创新,共享成果,共同研发的部分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畅销不衰,为纺织行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未来,公司将与新乡化纤一起,着力联合研发时尚服装服饰、绿色生态家纺、抗菌医用等功能性产品。开辟再生纤维素纤维与蚕丝纤维交织面料应用的新领域,抢占该系列产品绿色、生态的技术前沿及海内外市场制高点,为行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宁波丽华地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国民在《再生纺织新材料技术与家用地毯新产品开发》的报告中表示,消费者对环保和高品质产品的日益增长需求,也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力与服务水平。他认为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推动产品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要注重将科技与美学相结合,不断探索新材料的应用领域和技术革新的可能性。他表示,丽家地毯将保持创造力、引领创新和良好的品质控制,加速再生纺织新材料技术在家用地毯领域的新产品开发和规模化应用,为地毯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