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新华社专访新乡化纤:让创新“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文章来源: 2024-06-13


  近日,新华社财经面对面豫见新华第1眼栏目专访了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他围绕公司发展,阐述公司如何让创新“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立足行业未来发展态势,展望公司加速向先进制造业迈进的新征程。
  想要向上生长,必先向下扎根,六十四年来,公司在再生纤维素长丝垂直领域深耕,通过“深挖一眼泉”,创造“长流不竭”的经济效益。1987年后,公司综合研判多方因素,果断退出再生纤维素短丝市场,为再生纤维素长丝提质增效腾出产业容量,公司再生纤维素长丝得到迅速且长足的发展,生产技术、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等均以领跑者的姿态位于行业前列,公司再生纤维素长丝年生产能力达13万吨,2023年居中国化纤行业产量排名首位。
  邵长金认为,装备水平是衡量企业制造层次的关键指标。公司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在生产中的融入与应用,与中国移动合作,打造新乡市第一家5G专网全覆盖的企业园区,与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借助机器人、电气设备、AI外观检测,研发出第一条氨纶全自动产品包装线及自动落丝系统,实现产品从下线、运输、包装到仓储全过程自动完成,实现工艺管理可视、可控、可读。公司充分发挥生产型企业能动性,研发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新型连续纺丝机,在保障生产质量稳定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河南省智能工厂”、“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称号。
  随着产业梯度转移、要素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加剧,纺织业正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挑战,公司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瞄准细分赛道,不懈探索实践全产业链非木源生物基纤维绿色健康发展,将菌草首次应用于再生纤维素纤维领域,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开辟“以草代木”新领域,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为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金钥匙”,目前,公司已经陆续攻克菌草制浆、纺丝等多个科研难题,掌握了从一棵草到一根丝的全套工艺技术,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公司主动突破制造企业研发局限,与多家科研院所携手打通产学研价值链条,嫁接双方优势,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成生产力。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对菌草进行三素分离,实现菌草全方位工业化应用,进一步激活菌草高值化利用空间。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签订产学研与技术合作协议,推出DT溶剂法纺丝新技术,摒弃传统化学溶解体系,跳过传统制浆工序,可直接溶解纤维素并进行纺丝,生产过程不使用烧碱、硫酸、二硫化碳等危险化学品,以绿色技术驱动终端废弃纺织品回收变废为宝,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可持续发展。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出新一代生物质纤维纺丝技术,用新一代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作为溶剂,通过物理方法制作全新概念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长丝——首赛尔。《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及绿色纺丝新工艺》已通过专家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入选中国化纤行业协会“2024/2025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产品。
  2024年4月26日,白鹭生物基新材料绿色工艺中试产业园顺利奠基,引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未来到“十五五”,公司将由内而外完成生产工艺全流程“绿色蜕变”,着力构建供应端、生产端、消费端的全生命周期绿色闭环,为行业带来颠覆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绿色变革,开创“从无到有”新路径,攀登“人有我精”新高度,一丝一缕织就产业新图景。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