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服装营销 > 行业关注

资 讯
 
 
资 讯
困扰羽绒行业,你不可不知的六大难题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2015-01-30
去年底,国家正式宣布羽绒服装、羽绒寝具及睡袋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这条“出口零关税”的重大利好消息让中国羽绒业在暖冬面前多了几分底气。不过,让人欣喜的同时,中国羽绒业更应该冷静思考,理性面对诸如原料“掺杂使假”、羽绒标准混乱、品牌恶性竞争、企业生产成本高企等现实问题。本期专题将从产业链的视角,寻找阻碍中国羽绒业发展的原因。

本刊记者——赖松

   

   

  

  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羽绒服装产量为34446万件,其中出口8826万件,占羽绒服总产量的1/4。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羽绒行业出口金额达86207万美元,同比增长16.3%,出口创汇额达到了32.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前三季度的增速相比过去已经明显放缓。  

  

  去年底,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在成立20周年之际对国内羽绒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理事长姚小蔓表示,目前,困扰中国羽绒行业的诸多因素可以归结为六大类。

  

   

  

  首先,“暖冬”给靠天吃饭的羽绒行业带来了严重影响。这两年年,受暖冬因素影响,国内市场上主要的羽绒服品牌销售量下降明显,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量不足四成,库存积压严重,由此造成的巨大经营压力考验着羽绒服生产企业的资金链。

     

  对于本土专业羽绒服品牌来说,服装品牌纷纷涉足羽绒服最大的竞争对手除了其他材料的防寒服外,还有外来品牌及线上兴起的淘品牌,包括大量时装、休闲、运动、户外领域,这些品牌让专业羽绒服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备受挤压。这是中国羽绒产业的第二个困境。

     

     

  

  第三,受前两年羽绒原料价格暴涨的影响近两年来羽绒原料“掺杂使假”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在终端市场,羽绒制品的质量问题凸显。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调查,掺杂使假主要表现为:飞丝、陆禽毛超标;绒子含量下降;粉碎毛、化学纤维混入。姚小蔓表示,质量问题在电商渠道表现得更加严重。

     

  第四,在羽绒原料供应过程中,由于中国现行的羽绒标准比较混乱,羽绒服装、羽绒寝具等制品对羽绒原料都制定了各自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是终端市场质量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按照目前国内的羽绒检测体系,负责羽绒检测的机构分别有商检系统、质检系统、纤检系统、服装检测系统及外资检测系统。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实验室检测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各个机构会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对羽绒产品进行检测,无形中为羽绒服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最后一个困扰中国羽绒产业发展的因素是成本压力。和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遭遇的困境有诸多相似,劳动力、原料及面辅料成本的不断上升给羽绒生产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困境之下,过去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企业逐步丧失了优势,企业每年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少,尤其是以外贸羽绒服装加工为主的企业,不得不面对订单转向东南亚邻国的残酷现实。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