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服装营销 > 行业关注

资 讯
 
 
资 讯
决胜供应链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2015-03-18

本刊记者——董笑妍

   

服企变革欲借CHIC平台优化上游

   

  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系列展会联合办展、特色展区及展中展的全新部署,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移师上海最主要的两大变革无一不将矛头指向供应链的优化整合。这也许已经不算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布展思路,而是迫在眉睫的关键性发展问题。   

 

 

  

 

  

  


     服装品牌  

  

寻找“会思考”的供应商   

  松散、低效的供应链已经成为众多服装企业多年来无法纾解的隐痛。而今,中国服装业理性回归的呼声不绝于耳,如果说产品是核心,那么供应链则是产品研发和市场快速反应的最有力支撑。   

  

问题浮出水面   

  2015年伊始,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就对外宣称,公司去年已完成年初提出的供应商减半目标,森马未来的供应链管理将从松散型向紧密合作型转变。森马品牌发言人称:“以前松散型的供应商模式对品牌的品质把控和交期控制都提出了很大挑战。公司提出供应商减半,是为了促使订单向大供应商集中,与其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研究提升技术和面料,降低采购成本。”发言人同时称,未来休闲装市场上的小品牌将可能严重受制于供应链成本、供应链速度等问题。

  

  在采访中一家已经崭露头角的设计师品牌也称,在如今公司设计理念和市场拓展已顺理成章的当下,最让他为难的是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这仿佛也在印证着森马“预言”的成立。

  

  在采访多家即将参展CHIC的服装企业后,记者发现,拓展销售渠道绝不仅是他们本次参展CHIC的唯一目的,优化自身供应链,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并能保持长期合作的上游供应商将是重头戏。而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和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的多展联合,以及链接未来、设计力量和ODM 智造等特色展区的出现无疑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机。

  

本土供应商的短板   

  男装品牌Brloote(巴鲁特)虽然自2012年才开始运作,但其兄弟企业浙江草木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本土已有着雄厚的市场根基,因此,巴鲁特的面料部分源自草木纺织,部分依靠本土和国际供应商。

  

  当谈到对上游供应商的选择时,浙江巴鲁特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勇首先讲了一件前不久发生的事:“我们去年向一家日本面料企业发出了一笔生产抗磨、抗起毛真丝面料的订单。这家日本企业从材料配比开始潜心研发,不计成本,并多次往返中国与日本与我们反复交流。从下订单到提交面料小样就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这种事情在与日企合作中屡见不鲜。”

  

  “在国际上有很多面料及辅料供应商都并不过分重视既得利益,而是将视线聚焦于自身科研力量的提高和产品的市场前景。”吕勇说。这是部分本土供应商与国际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差别,可以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不同。“此外对于流行的前瞻性也是部分本土供应商的短板。”

  

  本次来到CHIC 优化自身供应链,巴鲁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找到兼具科研意识和流行前瞻性的中外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服装品牌往往需要的是“会思考”的上游供应商。

  

小订单受追捧   

  谈及上游供应商,芥末原创品牌设计总监徐晓彦却用“痛苦”一词来形容。芥末原创是一家基于网络营销的新中国风设计师品牌,虽然受众仍属小众但发展前景光明,为了区别于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元素、保证品牌的独创性,公司对面料及配饰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与此同时小额订单的劣势也凸显出来。

  

  如今对于新晋崛起的大量小众潮流品牌而言,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竟成了比设计研发、市场营销更头痛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只能说小有名气的设计师品牌而言,无法一次给出上千件的订单, 但对原料的个性化和品质化要求很高,同时对性价比的要求也较苛刻。”徐晓彦说。其实近几年供应商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发展方向也相应变化。“我也参加过一些有特色的供应商订货会,虽然有大量提供定制业务的供应商,但往往更偏向于欧美或日韩风格的订单,中国风的订单并不吃香。”徐晓彦说。

  

  所以此次来到CHIC, 芥末原创希望能寻找到快速完成特色小订单的供应商,这也成为了影响品牌日后发展的重要事情。“近两年,CHIC 聚集了很多像我们这样正在起步的设计师品牌,希望主办方同时招展一些能与我们需求对接的供应商。”徐晓彦说。如今设计师品牌已经崛起,与之“绑定”的小订单供应商也必然风生水起,在CHIC 上优化供应链,设计师们对此有着殷殷期待。

  

  


 
   供应商    
金字塔结构成型   
  近年来,依赖中低端加工的供应商基数庞大,但一些注重服务和研发的供应商正崭露头角、引领潮流,供应商的金字塔形结构逐步成型。CHIC2015 上将出现大量优质供应商的身影,需求对接逐渐成为了展会期间的重头戏。能否满足服装企业的产品需求甚至引导服装企业的产品企划和设计,成为了对接成功与否的关键。

  

成本竞争的基本行情待改变   

  “近几年除了服装品牌对于制服款式的要求越来越繁复外,其他方面没有太多变化。由于我们公司客源稳定,产品质量一直过硬,所以并没有订单减少的经营压力。”一家代加工企业表示,作为主营制服ODM 业务的上游加工企业,其发展现状代表不少“中国制造”由来已久的优势。

  

  物美价廉支撑起了“中国制造”三十余年来的基本行情,如今只有优化供应链、提高供应商产品研发投入,才能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未来做“乘法”。

  

  然而骨感的现实并没有预期中那样丰满。一家主要负责国际订单与中国供应商接洽的贸易公司,与200 多家本土供应商有合作关系。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如今本土供应商的主要竞争手段还是压低成本,与东南亚争夺订单,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供应商而言,成本竞争的重要性远高于产品研发投入。

  

  “中国的制造业以中低端生产起家,且基数过大,想要在短期内扭转供应商低成本竞争的形式,并非易事。”他说。

  

领军企业正快速反应   

  紧抓服装企业需求,紧随流行趋势发展,成为了一些领军型供应商的指导方针。上海凯勒夫模特衣架有限公司正在这样的路上探索。“如今我们已经从单一模特生产变为了模特、道具及其他商用设施设计和生产的综合性企业。在产品方面,我们将模特用的传统玻璃钢替换为了环保的PU 材料;在服务方面,我们倡导打包服务和全方位服务,将被动的产品推销变成主动的文化对接,从而开拓品牌化市场。”上海凯勒夫模特衣架有限公司总裁廖书国说。

  

  同样站在潮流前沿的还有首次参展CHIC 的上海西张服装辅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施华洛世奇元素授权的服装辅料生产商,我们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国际流行趋势。本届CHIC 展会上,我们力求在创意产品上与服装企业形成共鸣,配合服装的潮流趋势,提供更加完美的产品。”上海西张服装辅料有限公司客户经理匡炜说。

  

  除了紧跟流行外,这些优质的供应商正在通过提高效率弥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很多快速反应类服装品牌都要求自己的供应商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在流水线上能满足“边生产边修改”的要求。这就需要供应商具有快速反应的综合能力。中国供应商在这方面的总体优势比较明显,这种优势是东南亚供应商目前还难以企及的。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