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大学生时装周DAY6|闭幕日:为90后喝彩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5-22


  520日,随着新银基·2015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颁奖典礼上奖项一一揭晓,属于90后新一代设计师的时尚创意盛典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在这个中国时尚教育展示与交流的最高平台上,来自国内12个省和直辖市的29所院校获得本届大学生时装周的“人才成果培养奖”。

  

  为期6天的本届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可以用几个“新”字来概括。

  本届大学生时装周规模创历史新高,共有中外32所院校、884位毕业生参与其中,时装周发布达30场,规模远超今年的英国毕业生时装周。大学生时装周的舞台呈现出国内时尚教育的最高水平。

  纵观本届大学生时装周院校的发布,在展现众多艺术风格的同时,强调艺术设计风格与市场需求共存的关系成为趋势。

  在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的大背景下,时装周首日来自浙江的3所院校毕业生作品演绎了江南文化的调性,相隔一日,广东地区的4 所院校的毕业生作品则展现出岭南文化的特色。

  今年大学生时装周国际化程度更高。包括3所国外高校以及有国际合作背景的院校在“国际日”集中亮相。中外院校毕业生作品同台竞技,从中也能够看到国外服装专业教育体系与国内服装专业教育体系的差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本届大学生时装周上,包括北京时尚论坛、设计专场招聘会、751时尚公开课等专业板块活动,创造了浓郁的商业和创新氛围,促进90后新锐人才与市场对接。论坛围绕“云定制·时尚产业新模式”主题的研讨会上,来自创新企业、电商平台的企业家、管理者、投资人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就“云定制”的几种基本模式及在国外的成功范例,深入探讨“云定制”的协同应用、协同创新效应极其本土化发展的前景做了主题演讲。

  本届大学生时装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为企业选人和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提供渠道和机会方面又有新进展。设计专场招聘会规模扩大,本届有40多家企业参与,不乏乔丹体育、美特斯邦威、凡客诚品等国内知名企业。在大学生时装周期间开放D+Y Showroom,4堂由中外设计师及资深买手主讲的751 时尚公开课也都得到院校毕业生和业内人士的欢迎。

  本届时装周期间,年轻的学子们除了作品发布,还在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上感受到国际超级跑车展示的速度与激情。当然,这一切得益于上海新银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加盟,成为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独家冠名赞助商。

  在5月20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九牧王杯”第20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评选终评揭晓,在来自全国43所院校的48名优秀学子中,郑建文、李想(大连)、赵品慧、李想(苏州)、邓远飞、樊青、邱美袁、胡闺臣、曹涵颖、黄云川等10人脱颖而出获得“新人奖”。

  

  获得“2015年度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的10所院校是: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分院、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段婷、徐雪梅、侯玲玲、魏莉、张茵、金憓、徐青青、石淑芹、钱麒儿、郭群、苏永刚、卓克难、何继丹等13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新银基·2015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属于90后新一代设计师,这个平台也是创新、创业时代的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为90后们喝彩,因为他们是中国服装设计师队伍的未来,他们将书写中国时尚产业的明天。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毕业生作品发布会“穿行”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的发布让人感到惊喜。发布主题为“穿行”,寓意“穿者有度,行者无疆”,传达了年轻设计师们在潮流与经典、过去和未来的无限空间中,努力探寻设计的宽度与自由度,不甘寻常、永不言败的精神。

  学生们把对生活的观察、对艺术的理解、对未来的憧憬、对灵感与创意的表达,用服装语言展现在舞台上。院校作品中常见的涂鸦、街头、民族、民俗、未来科技、建筑等元素,在作品中都能找到影子。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讲师孙林介绍说:“作为工科大学中的服装学院,我们将自己的设计定位为“创意成衣”,即在扎实的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意,力争形成较为完整的服装工艺及设计体系。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从熟知面料,到工艺制作,再到创意探索及最后的实践积累进行全程把握,以此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生作品发布会“融·肆年”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共有20名学生参与,发布作品102套,其中包括服装设计专业、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本科生18名,服饰文化专业研究生2名。

  在本场发布中,整体上既有大廓形的理念表现,也有细腻柔和的肌理细节;有现代感、未来感的硬朗,也有传统元素下的温婉。同时在创作中更是注重在工艺、材质上的表现,工艺采用数码印花、拼贴、立构等表现力更丰富,材质上慢回弹的太空棉、刻字膜,麻料与毛呢混搭等效果层出不穷,纤维再造、编织、钉珠、反光膜等体现了细节处的精致。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院长要彬表示:“在此次毕业创作中,我院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了多次尝试,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出无限的潜能,体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热情,表达了他们对于时装艺术的理解与阐释。”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作品发布会“一期一会”

  作为本届大学生时装周压轴发布的院校,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作品发布的主题是“一期一会”,共有15名毕业生的65套作品在此呈现。

  本场发布会呈现出两类设计风格,一类是如工业设计灵魂般的极简主义,线条凌厉但又不失风韵,另一类是综合了棉麻、蕾丝等田园元素的暖味道。本场发布会从材料、色彩、廓形,到图案细节及装饰工艺无不传递着年轻人的真诚设计与正能量。

  “我会变成巨人,踏着力气,踩着梦。”一曲《野子》歌声下,学生们的笑脸映上T台,“一期一会”意味着此时此刻仅有一次的相会,也如毕业季一般,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永久珍藏。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王文娟表示:“本次发布会的大基调是成衣类的时装设计,主题融入了师生们的情感,表达了大家对毕业季的珍惜之情。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考虑发布会的整体性以及设计系列的完整度,经过三四轮的筛选,最终有15位学生的65套作品呈现在现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系副主任张鹏则认为:“本届毕业生对时装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使用新的工艺,寻找新的灵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他们心中的设计理念。”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