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众创流行,发声世界时尚舞台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2-08


第37届(2018春夏)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会在北京召开

  本刊记者-徐长杰

  如今,“时尚纺织”已不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更是中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迈向纺织强国的重要一步。“时尚”早已不是终端服装的专享词汇,从产业链源头的纱线开始,就已经注入时尚基因,贯穿产业上下游。作为对终端服装起到决定性因素的面料,无疑是裁定服装能否纳入“时尚”领域的重要因素。

  1月14日,2017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第37届(2018春夏)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以及大赛组委会特邀的纺织技术专家、流行趋势研究专家、服装品牌设计师、国际采购商等业界权威专业人士和多家媒体代表参与了此次评审会。

  本届评审会收到来自国内国际的300余家纺织面料企业的3000余份面料产品,参赛企业类别涵盖棉、毛、麻、丝、化纤、印染、针织和长丝织造等,参赛面料应用领域涵盖男装、女装、童装、休闲装、运动装、牛仔、衬衫以及内衣等消费终端。在评审团严格遴选、公正评判之下,15个大奖从中脱颖而出,颇具“千面逐金”之势。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研究部设计总监李晓菲,在会上分享了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主导研究的“2018春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介绍了以“意趣”为主概念的四个趋势主题:异幻次元、悠游正念、竞艺传承、博物诗人。她阐述道:新的信息技术以无法确定的方式改变着人与人、人与时空的关系,新中产内心充斥着焦虑和不安,Z世代的独立和标新立异,激发了人们对于情绪纽带的需求最大化。二次元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成为新常态;正念和修行以更加悠然和浪漫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传承和回归有了更加活力和动感的表达方式;诗人印象被赋予了戏剧化和艺术的气质。

  评委们就参评面料在产品开发、科技应用、设计创意、理念体现、市场价值等方面的表现,对产品的开发方向和市场走势展开了热烈地探讨。

  经过全面的综合评定,各个奖项在开放、公正的评选中一锤定音。最终评选出了金银铜奖、最佳色彩应用奖、最佳材料应用奖、最佳纹样创意奖、最佳科技创新奖、最佳市场应用奖、优秀奖等。据悉,获奖名单将于2月在“中国流行面料”官网、官方微信及相关行业媒体上同步进行揭晓,获奖产品还将于3月在intertextile面辅料展的各大流行趋势发布区以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展位的“中国流行面料”展台上进行精美展示。


  主任评委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 李斌红

  一方面,今年的参赛面料更加“时髦”了;另一方面,参赛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长,对流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原料、纱线织造、后整理等不同工艺技术的组合应用更加成熟。

  2016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成立的“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联盟”,将点对点地对企业进行辅导,增进企业对流行趋势的理解以及在面料开发、成衣设计、品牌营销等领域应用,指导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产品开发。未来期待大家共同参与到流行趋势的研究中来,集思广益,众筹流行趋势;同时在全产业链范围内,通过展会和时装周推广流行趋势的研究成果,众创流行趋势,共同在世界时尚舞台发声。


  评委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 陈宝建

  随着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成本红利的逐步丧失,创新做为企业新竞争优势正逐渐成为企业共识,本届面料无论从新原料应用,还是天然纤维的再创新都表现出众,如超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民用服装中的探索尝试,聚烯烃纤维的产品开发等。新技术表现也尤为突出,如温变整理,透明油墨印花等,增加了面料的趣味性,高密针织面料的泡沫整理,透气防水,轻薄舒适。在利用多重工艺进行创意设计方面也表现不俗,经编加激光切割复合面料增加了面料的视觉冲击力。总之,中国流行面料正逐步夯实创新创意的内涵基础,正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步伐正逐步加快。

  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装研发部经理 刘锐

  欣喜地发现,本次运动面料在开发方面更加多元化,以往运动男女装面料区别不大,往往会过多地强调面料自身的功能性,而忽略外观设计。这一现象本次评审中有所突破,很多面料从外观手感上有了极大的改变,风格不再强势,实穿性自然感增加,呈现轻灵柔美的女性化趋势。当下,运动和时尚领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包括针梭织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无论外观还是手感方面都在趋近,因此,我希望面料企业今后可以更多地引入其他品类元素,包括色彩和工艺,来丰富整个运动材料的内容。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装技术中心/服装技术研发部技术经理 李景川

  本次面料参评作品整体水平较高。对于运动功能性面料而言,外观、手感是外在评判的一方面,同时还要结合面料的相关指标参数来进行综合评定。为此,希望参赛企业能够将面料内在的元素更多地呈现出来。

  北京梵伦斯服饰有限公司/北京奥维兰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吴焕明

  在本次评审工作中,我发现男装面料多了许多潮流的元素,在染色、后整理技术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本次参评的面料产品应用的素材和色彩均较为丰富,包括面料的肌理和成分,整体来讲,无论是女装面料还是休闲面料,整体水平较高,国内面料层次不断提升的趋势从中显现,甚至很多面料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

  厦门凤飞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曾凤飞

  在男装面料方面,本次参评作品都较为精致,也非常实实在在,实用范围较以往大很多,从中我们也找到了需要的面料,希望今后能有进一步的合作。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面料企业需要加强与设计品牌开发的对接,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要对自身所定位的市场消费群体有所了解,不同层面的消费群都拥有不同的时尚观,而我自身的时尚定义就是健康、快乐、舒适的生活。

  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蒋高明

  从原料方面来看,本次参评作品中,一些运用高档的麻、毛、丝绸的产品表现较为突出,天然材料仍广受欢迎,而棉以及化纤方面的原材料紧随其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本次评审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石墨烯的混合材料,虽然目前还无法考量其抗菌、抗静电、远红外等功能的相应指标,但无疑这种对新材料的尝试应用是一种好的现象;从加工织造方面来讲,本次参评作品外观呈现较为多样,针梭织也提高了档次;提花方面,单双面提花都有用到,后整理和功能性处理方面都有所提高。整体来说,面料整体水平在提升,为今后的服装设计给出了更多的余地。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发展部原部长 穆爱勤

  在本次评审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材料的应用,定位更加精准,原料配比也更加物尽其用。各种差异化、功能化纤维通过运用纳米、复合、超细、共聚和接枝等技术,提高和改变了原有化纤的性能和功能。吸湿排汗、保暖、凉感、抗菌、阻燃等功能纤维和复合纤维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日趋成熟,大大提升了面料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面料功能性的适用性在本次评审中也反映出来,面料不是在单纯地追求某一种功能,而是根据面料做成某种产品去符合什么功能,我们的面料企业确实在进步、成长。

  房莹设计工作室创意总监 房莹

  整体上讲,本次参评面料在品质感方面均有所提升,后整理方面也做得不错,但在色彩方面仍待提升,有些面料做得很好,但在色彩方面应用得不是很理想。建议面料企业在今后的参评中可以附上相应色卡。

  上海标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武学凯

  当前,时代发生变革,消费发生改变,面料评审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于我而言,每一次评审都是一种学习,面料流行趋势的演变不仅能代表我们服装行业的趋势,也代表了未来中国经济和生活趋势,如何放大这些趋势的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J.Queen(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谢家齐

  今年大赛的作品上,不论是从色彩还是花型、织造工艺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终端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面料产品要与众不同,学会用简单的方式突出个性。比如新材料的研发,在这次评审中,看到了几块含有石墨烯成分的面料,面料柔软且具弹性,或许会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评审,每一次评审我都非常严苛和认真,因为在评审的过程中我也在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面料产品,并将这些产品推荐给设计师。当然,我也希望我们所评审出来的面料能够推广给设计师,让获奖产品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内发挥其价值。

  北京德润嘉纺织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熊颖华

  生活方式正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消费也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比如年长的消费者其消费心理逐渐在“减小”,已经不再限于什么样的年纪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而是趋于年轻化这样一种趋势。这种二次元、三次元所带来的新商业机会也给市场开发以及面料二次开发带来市场空间。评审中感触最深的是面料企业进步非常大,对于我们做外贸的公司来讲,之前我觉得国内化纤面料没有任何竞争力,但这一次我看到很多化纤面料在开发和运用上都非常好,适用性非常强。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研究部设计总监 李晓菲

  在这一季面料开发方面能够感受到面料企业积极的创新,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企业也在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内生动力,以创新来寻求企业发展更准确的方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倒逼。实际上近年来面料企业在逐渐地关注流行趋势方面的改变,所以也希望今后这种开发能够更系列化,能够更符合品牌、采购方面的需求,能够从流行趋势系列化的角度去做产品研发。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商品中心设计总监 朱文

  时尚并不是让所有人都接受。在这次评选中,很多企业已经不局限于大货订单来开发新品,而是针对时尚趋势做了更多的设计调整。对于面料企业来讲,未来必将进入市场细分和深入调整阶段。面料企业要知道自己的品牌设定,要对市场流行趋势有所了解,才能做到真正的想客户所想,做客户所需。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