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时尚回眸 大美常熟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6-13


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暨第十八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完美闭幕

  本刊记者-李晓慧 罗欣桐 吕杨

  从本土产业始创,在流通平台集聚,向品牌孵化发力。江南国际时装周暨服博会,从创办至今,就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价值。在这个产业与商业共融的时尚盛会中,其呈现和表达的是一种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是一种快时尚的领域风向,是一种细腻隽永的江南文化,更是一种匠心品质的生活方式。

  5月24日晚,华灯初上。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暨第十八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暨服博会”)闭幕式在常熟服装城时尚中心隆重举行,为期5天的时尚盛宴随之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常熟市副市长范建青,江苏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龚慧娟,常熟市政协副主席陆建达,常熟服装城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万晓军,常熟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归无忌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闭幕式。

  在闭幕式上,一系列奖项逐个揭晓。苏州天蝎五号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江苏阿仕顿服饰有限公司、常熟市衣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江苏天斧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常熟市虞山镇莫城嘉涵服装设计室、常熟市虞山镇子领服装店、常熟市凤禧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苏州精衣舍服饰有限公司、江苏金剪刀服饰有限公司以及江苏黑猫白猫服饰有限公司斩获2017中国(常熟)秋冬装流行趋势发布会新秀设计奖。

  2017中国休闲装产业年度人物大奖则被汉帛国际集团总裁高敏,广州心水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邓兆萍,浙江宝鼎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天斧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王飞,生活在左女装品牌创始人、汇美集团执行董事林栖,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琳,梵蒂诗服饰设计师事务所公司董事长皋小春,中国著名时尚设计师张义超,常州澳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顼泳栋,中国著名时尚设计师姚峰以及常熟思思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启明捧走,成为新一代休闲装领域的“金字招牌”,为产业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临近闭幕式的尾声,六位设计师精心打造的时装秀《江南如画》,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国际人文艺术的视觉盛宴。

  千年虞城,畅想东方快时尚

  江南国际时装周暨常熟服博会占据了千亿产值的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和千亿市场成交额的专业流通市场常熟服装城两大优势,正以“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升级”为抓手,发力江南国际时装周“2.0时代”。组委会以“东方快时尚,产业新地标”为主题,通过展、论、秀、赛、奖五大主线,将“东方快时尚中心”的DNA植入常熟服装城;同时,培养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品牌,打造常熟快时尚的产业新地标,构建产业、市场、商户三位一体的、有活力的、持续向上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

  早在今年3月份起,服博会的前期热潮已逐渐刮起。2017常熟服装城“百团千人”采购节暨“服装世界?常来常熟”市场采购对接会、江南国际时装周“网红看江南”以及尚坤塬·2017第九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等各大活动陆续上演,将服博会的影响力从时间到空间进行了全方位的蔓延。

  与往年相比,本次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暨常熟服博会的规模空前。买手节和购物节上,51个原创设计师品牌参展并和专业买手在这几天实现了时尚与商业转化的无缝对接。令人称道的是,56场“高颜值”精彩大秀惊艳天桥,近2万名观众目睹了艺术化与国际化的常熟时尚,从衣堂丝罗似水的江南苏绣,到阿仕顿演绎的别致男装剪裁,T台尽头的梦幻领域成为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上最耀眼的风光。5大高峰论坛为超2500名受众打开了建立市场平台的国际视野。

  据了解,包括腾讯、网易、新华网、环球网在内的60家网络媒体全方位直击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暨第十八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现场,VOGUE、瑞丽、芭莎等25家时尚先锋网站密切关注时尚新势力,6家视频网站亲临现场。截至目前共计100余家媒体全面跟踪报道,秀场视频点击数量已超100万,网红现场直播点击数更是突破400万大关。

  全新平台,书写产业新地标

  5天的时尚之旅,留下了无数难忘时刻。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暨常熟服博会在规模逐渐扩大的基础上开拓了更为全面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展、论、秀、赛、奖”五大主线为一体的能量聚合体,格局更为宽阔,视野更上一层。

  水韵实景 今古轮回

  5月20日,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暨常熟服博会开幕式在常熟方塔公园隆重举行。夜幕初下,小桥流水倒映着华服佳人的裙摆摇曳,曲径回廊环绕着经久不断的掌声。此次秀场颠覆以往惯例,取景常熟城中最古老的建筑南宋方塔,令最新最潮的时装与古色古香的黑瓦白墙在月光下激情碰撞。

  边看边买 原创落地

  5月21日,为期三天的2017江南快时尚买手节在常熟服装城开锣。组委会集结众多江南优秀服装品牌亮相,现场划分为服装区、配饰区、独立设计师区等几大区域,迎来了大批国内专业高级零售商以及远道而来的外国买手。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买手节以Showroom的静态展形式展现,并在线上线下多渠道同步推广,使买手、生产厂商无缝对接。在实现移动端“边看边买”的同时,线上进行设计师服饰版权交易,推动设计师与服装厂家、买手对接,为设计师创意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完善时尚产业生态链,使“原创设计”到“商业落地”一路打通。

  巅峰论道 创新思维

  5月21日,2017江南国际时装周暨常熟服博会的重头活动——江南国际时尚高峰论坛在常熟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常熟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服装协会、江苏常熟服装城管理委员会、常熟服装城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转型之路:中国经济新方位与服装产业新优势”的主题,就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战略决策交换意见。

  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站在世界纺织工业贸易格局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纺织工业的运行现状,他强调,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就业、出口保持稳定;但同时增速放缓、成本上升也让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他同时指出,重点市场份额的下降亟待重塑新型竞争优势,国际市场的竞争倒逼产业链定位从低附加值向高新技术转化;而消费升级催生出市场机遇,通过区域调整来优化产业布局,借助资本力量加速品牌增值,尤其是品牌并购在中国已经成为热潮。

  强强联合 打造智慧产业示范区

  高峰论坛期间,常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晓东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分别代表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就常熟服装城智慧商城签定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智慧商城的建设,建立行业大数据中心,使常熟成为区域标杆、行业领先的智慧产业示范区,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常熟市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与常熟服装城集团有限公司、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公司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原则,采取“1+1+N”合作模式,建立开放、共享、包容的合作关系,实现行业管理、产业资源、产业基础、资金政策、科技技术等要素的强强联合,通过集聚各方优秀智囊资源,为常熟服装城智慧商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库支撑。

  未来,常熟服装城将围绕智慧场地、智慧场所和智慧场景打造智慧商城,通过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市场在建筑、设备设施、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运营,建成自产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

  用品牌发展 用数据变革

  同一时间,2017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发布会、中国服装新锐品牌成长论坛、中国常熟男装指数论坛也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旨在为中国成长型服装品牌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增强服装企业的自主品牌发展能力,与服装企业共同探求新商业模式下如何更好应用大数据实现变革与创新,引导和促进更多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

  会议首先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榜单,并为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和中国服装品牌优秀渠道商进行了授牌,随后进行了“中国服装新锐品牌商业联盟&品牌服装买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中国常熟男装指数论坛和专题对话“新商业环境下的采购方式变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产业部副主任刘欣在男装指数论坛上以“2017我国纺织服装经济运行与趋势分析”为主题,对今年1~3月纺织行业运行情况和全年纺织行业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017中国男装产业发展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剧透”。

  今年的产业报告特别引入网上消费行为的大数据分析,为消费者行为画像;并且对常熟、宁波、温州、石狮四个男装集群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为相关企业、部门及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研究参考,并帮助政府和行业更加深入地解读男装经济的变化,为常熟乃至全国的男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众创共享 提升本土电商影响力

  5月23日,第二届中国常熟昆承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会暨常熟服装时尚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仪式的举行,意味着常熟电子商务发展再上一层楼。平台立足于常熟本土电商平台发展,以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提升传统行业竞争力、扩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的影响力为己任,招募充满热情的跨境电商大卖家。同时,“服装时尚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和常熟服装城跨境电商众创空间的启动,通过互联网手段满足企业多方面需求,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提供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资源信息共享,提供本地行业的发展数据统计、企业的信用认证、投融资、人才招聘等服务。

  从江南而来,沿时尚而行。宁静致远的常熟除了细腻隽永的江南底蕴,其庞大的纺服产业更是宝贵的生财之道,常熟服装城交通畅达,外资纷至沓来谋发展,成为快时尚领域的风向标。未来,江南国际时装周暨常熟服博会将秉承匠人之心,加强市场集群的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继续发挥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的推动作用。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