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精准扶贫,服装产业在行动!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01-14


从一个扶贫推进会和一次扶贫工作调研看产业的力量

  本刊记者-刘萍

  扶贫攻坚,产业当先;三秦巧娘,就业服装。

  2018年12月24日,“三秦巧娘”产业精准扶贫工程推进工作会在西安建国饭店举行,陕西服装行业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协会、企业和集群代表270余人与会。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陕西经济联合会副会长潘志玉,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彭安季,陕西省妇联副主席党洁,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江苏省服装协会会长郁冰,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会安等。

  一个推进会,联合起各方面扶贫力量

  行业协会、扶贫办、妇联以及工信厅等各方人士的到场,充分表明了对“三秦巧娘”工程的重视。会上,彭安季首先发言,他说打好扶贫攻坚战,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重任和历史使命。产业扶贫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三秦巧娘”工程就是陕西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典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紧接着,李刚介绍了河南服装行业发展及实施“巧媳妇工程”情况。催生“巧媳妇工程”的起因,在于服装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方兴未艾,河南省服装产能已经连续6年同比增速30%以上。这对于河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河南省服协几年前便组织专业团队,在全省范围跑了39个贫困乡镇、400多个行政村,调研访问了无数个青壮年留守妇女,这个群体在全省有600多万人。于是,以“中心基地+卫星工厂”形式,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口上班的“巧媳妇工程”,把工厂搬到村里,让留守妇女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既破解了服装行业发展的瓶颈,又解决了农民的脱贫致富难题。

  受河南经验启发,陕西也推动实施了“三秦巧娘”产业精准扶贫工程。陈会安在会上介绍说,陕西省服协积极配合省工信厅、陕西经济联合会、省妇联,专门成立了推进小组,设立了产业扶贫工程示范基地。目前在10多个县区已建成20多家产业扶贫服装厂,安置3000余名贫困地区妇女就业,还有50多家社区扶贫服装厂正在规划建设中,有力推动了服装产业扶贫工作。

  随后,党洁宣读了授予“三秦巧娘”产业精准扶贫工程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的通知。陈大鹏、潘志玉为示范基地和企业授牌。“三秦巧娘”产业精准扶贫工程示范基地略阳县、示范企业咸阳雅尔艾服装有限公司的代表向大家做了经验介绍。

  潘志玉总结强调说,一要抢抓机遇,推动陕西纺织功能转化;二要咬定目标,全力实施“三秦巧娘”产业扶贫工程;三要用好政策资源,学习先进经验,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次调研,实地走访更坚定发展信心

  25日一大早,潘志玉、陈会安、李刚一行人便驱车直奔陕西富平县。行程安排是先到“三秦巧娘”产业精准扶贫工程示范企业惠泽制衣有限公司走访,然后与富平县政府领导座谈。此行特别邀请了河南服协的李刚会长“传经送宝”,借助河南的“巧媳妇工程”经验,为陕西的产业扶贫“现场把脉”。

  在路上,李刚介绍了河南推进“巧媳妇工程”的心得,并且举例说,2018年河南登封市君召乡与河南省服协签订合作协议,统筹财政资金900万元,建设了一座47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成立河南织爱服装有限公司,作为巧媳妇产业扶贫服装生产基地,服装定位是中高端路线。根据乡政府与省服协签订的合作协议,织爱公司承租厂房的租金收入分配给9个贫困村作为集体经济收入,每村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同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在企业务工,这样年可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半劳动力或弱劳动力可安排到企业后勤清洁务工,每户也可年增加收入一万元以上。

  车到惠泽制衣公司,一行人走进车间细细查看,边走边说,从车间安全管理、人员思想工作、关键设备引进、争取政府支持等各方面一一涉及,令企业负责人大有收获。惠泽制衣以加工职业装为主,新建的厂房内多是30~40岁的当地女工,一个月前刚刚完成新机器调试,生产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随后,惠泽公司负责人又带领一行人来到该公司设在附近乡村的一个扶贫车间考察,这个500多人的村庄已有20多名妇女在扶贫车间就业,负责缝制惠泽发包的服装裁片。在家门口即可就业,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妇女照顾家庭,同时也能脱贫致富。

  在参观完企业后,一行人与富平县副县长乔阳博以及县扶贫办、妇联、工信局、二轻办等单位代表举行了“三秦巧娘”精准扶贫社区工厂建设座谈会。双方介绍了相关情况,都对学习河南经验、推进陕西工作充满信心,并就一些具体做法进行了深入沟通。潘志玉强调说,一定要“一把手”重视起来,真正把这件扶贫攻坚、惠及民生的大好事落到实处。陈会安也表示,希望豫陕两省密切协作、交流经验,着实发挥好产业扶贫的攻坚作用。

  一台缝纫机,致富一家人。纺织服装业以其市场容量大、吸纳就业多、带动能力强等鲜明的产业特征,必将在扶贫攻坚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