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唯有追溯到源头,才能真正做好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08-14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9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暨第42届(2020/21秋冬)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活动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携手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共同设置了“兰精纤维产品开发应用奖”,面向广大纺织服装面料企业征集生态环保、自然舒适的时尚创新产品,旨在推动性能优异的兰精纤维在产品开发及终端领域应用的多样性,传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理念。

  这也是兰精公司和大赛首次合作举办“兰精纤维产品开发应用奖”评选,除常规奖项之外,本届大赛特别设立了专项奖—兰精纤维产品开发应用奖。兰精集团大中华区业务开发及市场营销负责人胡玥玲就大赛以及相关情况在记者会上进行了详细介绍。

  让消费者读懂前沿故事
  兰精集团作为可持续纤维生产的领先者,一直以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作为公司发展战略。同时,身为可持续创新先锋,本次和大赛合作也是其品牌可持续化的实践。
  作为一家纤维生产企业,从纤维端到品牌端,最终到消费者,如何把纤维趋势转化到消费者端?如何让消费者理解兰精在最前沿材料研究方面的“故事”?是兰精集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此次和大赛的合作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不断加强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合作实现了在价值链层面上和客户更好的互动。

  兰精集团在纤维的开发应用以及流行趋势研究方面,始终保持着和全球流行趋势机构的紧密合作,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市场,以及世界各大品牌采购端的重要基地,面对中国市场,兰精集团始终希望能更加落地地同其直接、间接客户,不断同品牌与消费者有更深入更接地气的互动。
  拥有81年历史的兰精集团从产品、技术到管理都对中国木质纤维素纤维产业带来很大的影响,胡玥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兰精提供不同的品牌方案,这些不同的品牌方案把产品性能、背后的价值以及消费者的感官和情绪连接起来,让消费者读懂前沿故事,更好地促进纤维与下游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从制造端提供了解决方案
  当前在时尚和纺织行业,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日益增长,需求量的增加使得生产端更需要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新兴经济体消费者购买力的增长、快时尚行业的崛起使人们购买服装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些改变一方面促进了纺织业的蓬勃发展,然而也使服装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兰精集团的核心战略,也贯彻在兰精生产过程的每一个方面。据胡玥玲介绍,兰精集团不断通过创新性的推动差异化可持续产品,从原材料制造端提供了可持续产业解决方案,并与价值链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为兰精环生纤(LENZINGECOVERO)品牌纤维,以及基于工业废棉循环再利用的悦菲纤(REFIBRA)技术。
  兰精环生纤品牌纤维,其产业链全程可追溯,取材于经过认证的可再生木源,采用符合高标准生态环保要求的生产工艺,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量身定制,有助于创造更洁净的地球环境。兰精环生纤品牌纤维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和水质影响减少达50%。根据Higg MSI测量指标工具,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石油资源消耗量大约只是行业平均值的一半。悦菲纤技术,则是将生产服装的过程中剩下的废棉升级再造,与木浆一起作为原来,用于生产全新的天丝品牌莱赛尔纤维,制造面料与服装。
 
  可持续环保的最大体现

  在采访中,胡玥玲提及了很有趣的一点,兰精奥地利工厂位于奥地利兰精小镇,工厂背后有一条河,生产带来的废水经过处理排入这条河,几十年过去了,河里依然有鱼群生存繁衍,政府对这些水生生物的健康状态也在不断追踪,这在企业中是非常高的环保生态标准。
  为减轻环境污染,欧盟于2007年发布了聚合物材料生产的最佳可用技术(BAT)参考指南。兰精集团目前在奥地利和中国南京的工厂已经通过 BAT 验证。近日,兰精集团还成为了世界首家碳中和纤维生产商。未来,兰精还将采取一系列生产措施及创新技术以实现减碳目标。针对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兰精集团还对制造过程进行了改革。

  唯有追溯到源头,才能真正做好可持续,而这正是兰精一直以来的坚持。81年来,兰精集团不断对“环保可持续”的进一步深化挖掘。只有当品牌不断创新和进取,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到行业,兰精正在用它的“环保可持续”世界观,改变自己、改变行业,改变这个世界!未来或许还存在着无限的挑战,但坚定着“环保可持续”理念、携手合作伙伴们共同前行。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