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莱卡公司推出“地球议程”计划11年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12-02


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更清晰

  本刊记者-万晗


  近年来,可持续性已成为行业共识,可持续时尚成为全球服饰行业不容忽视的发展趋势之一。美国Refinery 29近期一项研究表明,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可持续性是影响当今世界的三大问题之一,更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扩大纺织服装领域的废物利用范围。而随着全球消费者意识觉醒,越来越多品牌开始顺应这一趋势。

  其实,时尚界提出可持续发展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挪威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就提出,可持续发展应该理解成提供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产品,这为当时以生态环保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新的维度,融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念。

  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以说时尚业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与践行要领先于其他产业。时间过去了近30年,对全球的时尚产业而言,可持续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

  根据“绿色战略”(Green Strategy)组织给出的定义,可持续的时尚应该被定义为以通过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制造、销售和使用的服装、鞋子和配件,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这一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在实践中,这意味着从业者需要不断努力改善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从设计、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输、储存、营销和最终销售,到产品的使用、再利用、维修、翻新和再循环等,每一环节都意味着需要考虑其具体影响。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即产业拥有者的视角而言,所有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努力改善工厂、运输链和商店工人的现有工作条件,并遵守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国际行为准则。此外,时装公司尤其应当鼓励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对时尚的整体态度做出贡献。

  从时装行业的角度来看,这是如今我们所能够触及的最为直接的领域。近几年来,诸多时装公司均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有着极为鲜明的变化。而正是可持续理念的引入促使产业供给结构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抛弃污染严重和有害工人健康的工业技术,推广循环利用,并对整个供应链实行更加严格的控制,更多地向可持续性道路发展。

  作为全球服饰和个人护理行业纤维和技术方案的领先供应商,一直以来,莱卡公司(The LYCRA Company)致力于对地球、人类和本行业做正确的事。在2008年,莱卡公司开始实施涉及公司业务每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并推出“地球议程(Planet Agenda)”可持续发展项目。

  2016年,国家工信部印发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已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之一,即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新动能。达成这一目标的举措就是:发展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并实现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化融合能力增强,成套智能纺织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这些举措说明,如今中国也意识到在纺织工业倡导科技转型、绿色制造的理念,将有益于中国整体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推进。


  三大支柱,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莱卡公司可持续发展总监Jean Hegedus介绍:“地球议程平台专注于提供助力提升可持续发展产业的洞察、技术、产品和工艺。围绕着三大相互依存的支柱——产品可持续性、卓越制造和企业责任,‘地球议程’项目通过这些支柱提供各种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旨在减少废弃物,确保化学品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保证服装的抗磨损寿命,并利用可持续性资源进行制造。”

  另外,莱卡公司全球服饰业务总裁Julien Born曾提到:“当前服饰行业中有三大主要趋势,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数字化和电子商务。这三大趋势引导并推动着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进行投资规划和产品创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莱卡公司推出了地球议程项目。地球议程项目中的意向就是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两大方面:首先是对邻舍、环境、社区来说,莱卡公司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比如在关注环境安全和环保方面,我们是否为员工创造了非常安全的工作环境。其次是莱卡公司通过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十年来,莱卡公司在全球有两个工厂已经能够达到20%以上的能耗节省和20%以上的用水节省。”


  新技术应需而生,践行变废为宝理念

  面料回收是时尚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支柱。美国服装鞋袜业联合会的一项研究指出,2013年每个美国人平均购买63.7件衣服。另据美国环境保护局估计,美国人每人每年平均丢弃4.5公斤衣服。

  从这方面来说,回收是时尚业支持可持续发展运动的重要举措。英国“再穿一次”公司与H&M等企业合作,正在开发一种经济可行的技术,重新利用从消费者手中获得的旧衣物的纤维,也就是说让衣物和棉线再生一次。西班牙一家纺织企业已经向市场推出了由100%回收纤维生产的回收纱线,这些纱线由高比例的回收棉组成,加入聚酯纤维,成为兼具两种纤维特点的新型纱线。

  作为地球议程的一部分,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intertextile Shanghai)上,莱卡公司推出的全新LYCRA®(莱卡®)EcoMade纤维更是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据悉,这是该公司第一个由未经使用的回收物料制成的品牌弹性纤维产品。

  第一款使用回收资源制成的LYCRA®(莱卡®)EcoMade弹性纤维是使用部分未进入到流通领域,未经使用的废丝来进行循环使用和生产。尽管随着现代化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以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越来越少,但在莱卡公司看来,即使如此,只要我们能够不断扩大收集的范围,这些都将变废为宝,被转化成一个全新的高附加值产品。

  一直以来,旧衣回收对回收材料的要求在于“原始制衣”的材料,所以这一方式与其说减少了对环境污染的排放,不如称其平衡了面料的生产与输出。因此,如今另一种材料的回收也逐渐登上了舞台,那就是废弃聚酯类塑料制品。

  数年前起,耐克公司就开始回收塑料瓶,对回收的聚酯进行再次开发利用。两年前,耐克宣布已经将旗下四年前设计的以性能导向的Flyknit鞋款所用的芯线完全转为使用回收的聚酯纤维,兑现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回收聚酯纤维不但可以减少石油用料,减低对空气、水源以及土壤的污染,并且可以延长垃圾掩埋的时间、减少焚烧所产生的有毒物质。

  当谈及聚酯类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问题时,Julien Born表示,在技术创新方面从未止步的莱卡公司,未来还会使用回收的废PET塑料瓶来制成聚酯纤维,并使用到COOLMAX® EcoMade, THERMOLITE® EcoMade的纤维产品当中。


  时尚创新永无止境

  放眼国际,伴随着新技术带来的新面料改革引发人们关注的同时,我们同样意识到了新技术面料所带来的可观影响力,当科技3D打印、新工具针织机器等作为技术变革先行者登上舞台时,纺织物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它们更安全,也更环保。

  “追求产品的创新和生产过程的优化,以及作为一个公司对员工、对环境的认真负责,尽量做到对员工安全、对环境友好,是我们对环保的不懈坚持。”Julien Born如是说。

  除了LYCRA®(莱卡®)EcoMade纤维之外,莱卡公司近期还推出了LYCRA® FitSense™(莱卡®智塑)科技、LYCRA®(莱卡®)MyFit™纤维,以满足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

  据悉,LYCRA® FitSense™(莱卡®智塑)科技是一种专利水溶性分散液,其功能与LYCRA®(莱卡®)纤维分子相同,但形态为液体。这项革命性的创新是采用丝网印花技术印制到含LYCRA®(莱卡®)纤维的面料上,形成定向轻盈支撑。同时,能通过消除缝制衣片或者额外的缝合线来简化服装制造,为品牌和零售商提供无限的设计可能。

  而LYCRA®(莱卡®)MyFit™纤维则是一种正在申请专利的纤维技术,采用新型聚合物设计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贴合性,能针对各种体形提供犹如量身订造的贴合体验。


 

 

  莱卡公司(The LYCRA Company)为服饰和个人护理行业生产创新的纤维并提供先进技术方案,同时为氨纶和聚氨酯价值链提供特殊化学品。莱卡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其创新的产品、技术专长以及强大的市场营销支持享誉世界。莱卡公司拥有众多领先的消费者及行业品牌,包括 LYCRA®、LYCRA HyFit®、LYCRA® T400®、L by LYCRA®、COOLMAX®、THERMOLITE®、ELASPAN®、SUPPLEX®、TACTEL®和TERATHANE®。公司业务可以追溯到1958年,独创的氨纶纤维-LYCRA®(莱卡®)纤维诞生。今天,莱卡公司专注于为客户产品增值,通过开发独特的创新方案,满足消费者对舒适和持久性能的需求。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